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發布紀念“五一”勞動節口號,正式提出“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討論“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主張,很快得到各民主黨派與民主人士的擁護。與此同時,中共中央開始指示華北局、上海局和香港分局,要求有計劃、有步驟地邀請民主人士代表到解放區參加新政治協商會議。此時,新中國的國都地點尚未明確,毛澤東一度設想在哈爾濱召開新政治協商會議。5月1日,毛澤東致函李濟深、沈鈞儒,邀請他們參加新政治協商會議,并說明:“會議的地點,提議在哈爾濱。會議的時間,提議在今年秋季。”
新政治協商會議擬在哈爾濱召開,只是一個過渡。其實,在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的計劃中還有更理想的地點。1948年9月8日至13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開政治局會議。毛澤東在會上指出,人民解放軍在戰爭的第三年,即1948年7月至1949年6月,“仍然全部在長江以北和華北、東北作戰”,同時明確提出準備在1949年召開新政治協商會議、“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诖耍泄仓醒胩岢鲂抡螀f商會議可能在哈爾濱也可能在華北召開。1948年9月20日,中共中央指示香港分局:“北來人士,擬先集中哈爾濱商談;華北人士如直進解放區,則集中華北。視戰事發展,明春或來華北,或即在哈市召開新政協?!?0月8日,中共中央指示東北局,要求征求民主人士對《關于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諸問題》的意見。這份由周恩來起草、毛澤東審定的文件提出:新政治協商會議的地點,“依目前情況看來,哈爾濱似較適宜。但依情況之發展,亦有可能改在華北某一大城市?!?/p>
1948年11月初,遼沈戰役勝利結束后,全國軍事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毛澤東在給新華社的一篇評論中寫道:“從現時算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時間,就可能將國民黨反動政府從根本上打倒了。”在此情況下,毛澤東決定東北野戰軍與華北軍區部隊協同解決華北地區的國民黨軍隊,并提出1949年夏在北平召開新政治協商會議。10月31日,毛澤東致電東北野戰軍,要求東北野戰軍主力準備南下,“協同華北力量殲滅傅作義主力,奪取平、津及北寧、平綏、平承、平保各線,完成東北與華北的統一,以便于戰爭第四年的第一季即明年秋季,即有可能以主力向長江流域出動,并使政治協商會議能于明年夏天在北平開會?!?/p>
遼沈戰役勝利結束,北平解放提上了日程,毛澤東根據戰爭形勢的發展,明確提出新中國將定都北平。1948年11月8日,毛澤東在致劉少奇、周恩來等人信中說:“北平、天津、唐山、張家口解放在即,即須準備接管干部及黨政機構的配備,務于一個月至多一個半月內準備完畢。”同日,毛澤東與薄一波進行了一次重要談話,決定把接管北平、天津的任務交給華北局,同時決定北平解放后由薄一波先行開赴北平,為中共中央機關進駐北平打前站。在這次談話中,毛澤東明確提出定都北平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