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峰
里約奧運會上,美國泳壇巨星菲爾普斯、美國體操運動員艾利克斯·納杜等人身上的拔罐印兒,讓拔火罐一時火了起來。作為一種綠色的保健、治療方法,拔火罐在我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中醫臨床上,拔火罐對祛風除濕有獨到作用,將風寒濕氣從體內拔出,能很好地防治包括腫瘤在內的多種疾病。這次借著奧運東風引起全球關注,享受中醫服務逐漸成為身份的象征。
雖然拔火罐等傳統中醫療法在海外“火爆”,但其精髓仍在中國。因為中醫療法的理論精髓根植于中國文化,學會表面的操作技術不難,但想深入了解中醫理論和文化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常年鉆研。在我看來,運用火罐不是留下一個罐印就完事了,真正的火罐療法是一種集刮痧、按摩、火罐于一體的綜合火罐療法。另外,中醫是人文醫學,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因此非常注重醫患溝通。拔火罐的過程也是一個心身交流的過程,患者心態好了就會少生病、不生病。因此,中醫療效要看中國,中醫發展要看中國。
當下,撥火罐看上去已走入我國尋常百姓家,似乎很火。然而,撥火罐更多地被用來緩解疼痛等“燃眉之急”,早期發揮防治疾病作用的很少。更讓人遺憾的是,少數國人一再詆毀拔火罐,甚至把中醫療法說的一無是處。
不得不承認,當下,中醫發展遇到了一些小麻煩。比如藥物種植、采集過程發生變化,加工速度也變快了,導致藥物相互作用和療效發生些許改變;中醫傳承由師承改成短期培訓……但這些都不難解決,中藥只要適時采集、不過度加工就能盡量避免不良影響;傳承方式改變是為了適應市場需求,只要合理管控從業人員資質也能有效避免問題。
中醫是中國的瑰寶,優勢在于治未病,應盡量早期干預,而不是到了晚期,西醫束手無策時,再找中醫求救。那時,中醫雖然敞開胸懷盡量救治,可一旦束手無策,就被扣上“不科學”的帽子,這對中醫來說是不公平的。(作者系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醫院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