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倩+李曉夢
秋日陽光已經讓人感到灼熱,而在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廟山遠洋莊園入口處的一棟三層小樓里,幾位老人正在裝有空調的大廳里看電視,笑聲時不時傳到會客室。64歲的張本根,聽到笑聲,依然眉頭緊鎖。作為江夏首家社區養老院的負責人,奔波兩個多月,仍然沒能拿到法人證,至今無法開展正常業務,這讓他十分焦慮。
這家投資近千萬的養老院,因為遭到小區業主的反對,如今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畢生積蓄投資社區養老院
在投資建立宜家養老院以前,張本根過著很舒適的生活。1993年從單位辭職下海的他,摸爬滾打20年,積累了數百萬元的家產。
2014年,從一個親戚那里得知,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要引進民營資本,建立社區養老院,張本根動了心。他考察了多個地方,最終選擇了遠洋莊園這棟三層小樓,并和開發商簽訂了租賃合同,租期10年,每年租金70萬元。這棟樓原是售樓部,已經閑置了近10年。
投資養老院的錢都是張本根的畢生積蓄。養老院的建設標準很高,除了可以接納200張床位的房間,還有棋牌、康復、活動等多種功能的房間,配有完善的中醫、西醫保健、理療設備。
業主抵制導致辦證卡了殼
張本根說,3月12日,他拿到江夏區民政局頒發的養老機構設立許可證,按流程接下來他就可以辦理民辦非企業法人登記證了。養老機構設立許可證可以算是“準生證”,而法人登記證則算是“身份證”。按照正常進度,最遲在4月份,這兩個證照辦理齊全,養老院就可以對外營業了。
一切都看似順理成章:國家鼓勵,政府部門支持,市場也有需求。但讓他沒有想到的是,養老院在辦理最后的“身份證”上卻卡了殼,原因是該小區部分業主強烈反對。
反對的業主聲稱,會所是屬業主所有,建養老院沒有經過三分之二業主同意,在審批程序上違法。一些業主認為,養老院內很多都是重癥老人,如果有人去世,在家門口就看見家屬放鞭炮辦喪事,也讓他們覺得晦氣。此外,養老院里面的CT、透視儀等醫療設備還具有放射性,也讓他們很忌諱。
今年3月,在得知養老院已獲得養老機構設立許可證后,部分業主向江夏區政府提出行政復議,要求撤銷該項審批。5月14日,江夏區為此召開了聽證會,按規定將在60天內做出裁定。在此期間,民政局沒有受理張本根的申辦法人登記證。
首家社區養老院困境待解
據了解,養老院所在的小樓,原先是遠洋莊園的售樓部,規劃證上名稱為會所,用途為其他,辦有獨立的土地證和房產證,而且在業主的購房合同中也有明確條款,規定該處建筑的所有權和處置權屬于開發商,并不在業主公攤面積內。
江夏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沒有受理宜家養老院辦理法人登記證的申請,也是因為來自各方面的壓力。民政局在行政復議的答復書中也有明確表述,許可決定適用法律正確,程序合法,內容適當,應予維持。但考慮到在行政復議期間頒發法人登記證,可能會進一步刺激維權業主,因此他們也很慎重。
江夏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也坦言,宜家養老院是江夏民政局發出的第一張社區養老機構設立許可證,如果最終因為居民反對流產,這對民間資本投資社區養老院的熱情是很大的挫傷。對張本根的處境,他們也很了解和同情。如果行政復議裁定民政局程序合法,他們將立即為宜家養老院辦理法人登記證,盡快促成養老院對外營業。
江夏區法制辦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在程序合法的情況下,對于利用閑置房產開辦社區養老院是持支持態度的。就宜家養老院的情況而言,現已進入行政復議階段,最終行政復議會有一個結果,給業主、也給養老院一個答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