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傳寶
摘要:在“學案導學,分層互動”教學模式中,通過集體備課、課前自學、課堂觀察、鞏固練習等環節,加強學情研究,提高了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學情研究;研究意義;研究方法
文章編號:1008-0546(2016)10-0057-02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10.020
“學案導學,分層互動”教學模式在我校試點已經多年,對提升我校教育教學質量,起到積極作用。如何在教學中更好地發揮學案導學的功能,如何更好地分層互動,一直是困擾著我校教師的難題。通過理論和實踐研究,最終我校將目光聚焦在學情研究上,我們認為加強學情研究是破解這些難題的重要途徑。
一、研究學情的意義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教師的教必須圍繞學生的學進行。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教師不能只管自己教,要讓教的法子根據學生學的法子。傳統教學中提倡因材施教,就是要求在重視學生個性差異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在新課程背景下,倡導以學生為本,也是要求我們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尊重差異,做到因材施教,就有必要了解學情。了解學情,就要了解學生認知現有發展水平和潛在發展水平。只有了解到這兩種水平,才可能確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才可能讓學生跳一跳摘到桃子。我校在進行導學案教學模式推行過程中,為了充分發揮學案的導學、導思、導用功能,在學案的編制和學案的使用上,緊緊圍繞學情這個重要課題來研究,提高了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讓不同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均有所發展,促進了我校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二、研究學情的方法
1. 集體備課研學情
學案導學,就是要以學案為依托,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合作交流,讓學案成為學生學習的線路圖。我校將集體備課的重心放在學案編制工作上,而學案編制的關鍵是對學情的研究。為了保證學案符合我校學生實際情況,我校規定,學案編制經過四個步驟。第一步,集體備課,研究學情。同一備課組提前兩周對教學內容進行集備。在集備之前,備課組采用前測、問卷、訪談、觀察等形式,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認知特點、學習習慣等。集備時,同組教師之間根據各自了解的情況進行深入的學情分析。在此基礎上,確定學習目標,選擇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流程,形成課時學案的框架,并確定一名主備。第二步,依據學情,編制學案。主備人依據集備學情分析,結合討論結果,編制學案,形成學案初稿。第三步,反思學情,審核學案。第二次集備,各位成員再次反思學情,對編制好的學案進行審核、完善,最后定稿。第四步,再思學情,修改學案。教師在使用學案的過程中,結合自己所教的班級情況,再對學案進行適當調整,讓學案更符合自己的班級學生的學情。
2. 課前自學斷學情
在備課時,教師雖然對學情進行了深入研究,但有時還不能完全、客觀、真實地了解學情。為此,我校在課前,通過學生自主學習的形式診斷學情。在課前,我們先將印制好的學案發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并要求學生將困惑寫在學案上。在上課前,我們將學案收上來進行批閱,做到對每一個學生的情況了如指掌。在了解學生自主學習情況之后,我們對備課過程中設計思路和教學方法做一些調整。為了達到診斷學情的目的,對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容要設計科學合理,不能是書本內容的簡單填空,必須要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例如,在氯氣的生產原理教學時,我們設置了下面一些自學內容:
①工業上和實驗室中如何制取氧氣、氫氣和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氧氣、氫氣和二氧化碳使用什么樣的裝置?(目的:了解學生舊知,促進新知學習。)
②閱讀課本,看一看工業上是如何制取氯氣的?(目的: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③閱讀課本,想一想實驗室是如何制氯氣的?制取氯氣的裝置與以前制氣裝置相比有什么不同?(目的:通過閱讀,讓學生逐步尋找到新舊知識學習的結合點,促進新的認知結構的構建。)
④通過自主學習,你還有哪些問題需要老師和同學幫助解決的?(目的:了解學生自主學習中的問題,為教學目標和教學起點的再確定做準備。)
3. 課堂教學觀學情
在課前自主學習的基礎上,課堂上學生依據學案,采用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的形式進行學習。課前,教師雖然對課堂教學中的問題進行了很好的預設,但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學生們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過程中,會生成一些新的問題,這些問題對學生探究意識、創新能力和學科素質的培養大有裨益。因此,課堂上,教師要放下架子,走到學生中去,成為學生學習中的一員,認真觀察他們學習的狀態,用心傾聽他們的聲音,體驗他們學習的快樂,洞察他們學習的真實情況,并適時進行指導。例如,在電解飽和食鹽水實驗時,有學生觀察到向陰極區滴加酚酞后,溶液變紅,但不久,紅色又褪去了。學生感到很好奇,就向我詢問原因。雖然這一問題不是這節教學的重點,但我感覺到,利用這一問題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培養學生探究能力。于是,我沒有立刻回答學生的問題,而是組織大家對這一現象進行分析,提出假設,并設計方案驗證假設。各學習小組激烈地討論起來,最后提出產生現象的四種假設。第一種,可能是酚酞變質造成的;第二種,可能是氫氧化鈉溶液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造成的;第三種,可能是酚酞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使紅色消失;第四種,可能與氫氧化鈉溶液濃度大小有關。為了證明四種假設的合理性,我引導各小組對上述四種假設進行討論。經過討論他們排除了第一、二種假設,但對第三、四種假設存在疑問,不知如何驗證。于是,我引導學生設計方案、動手實驗。最后學生排除了第三種可能,并證明了第四種假設的正確性。
4. 鞏固練習測學情
為了及時鞏固當堂學習內容,及時檢測學生學習情況,查找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在學案中,我們結合當堂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有針對性地編制了一部分鞏固練習,時間為十分鐘左右。在學生練習時,教師走到學生中間,看一看不同層次學生完成的情況,對困難學生加強指導和幫助。最后通過小組間互批的形式,相互查找存在的問題,在課堂上通過集體討論及時給予解決。對于問題較多的小組和學生,課后進行個別輔導,幫助他們解決課上不能解決的問題,防止這些學生掉隊。例如,在氯氣工業制取原理的教學中,為了鞏固并檢測所學內容,我們設置了下列一組試題。
①在電解飽和食鹽水實驗中,電解片刻,在碳棒和鐵釘表面都有氣體生成,其中碳棒表面生成的氣體是 ( )
A. Cl2 B.O2 C.H2 D.HCl
②實驗室制取氧氣的試管壁上粘附有MnO2,除去粘附的MnO2可用的試劑是( )
A.蒸餾水 B.氫氧化鉀溶液
C.稀鹽酸 D.熱的濃鹽酸
③某學生在實驗室制氯氣時進行了如下操作:①連接好裝置,檢查氣密性;②緩緩加熱;③加入MnO2粉末;④從裝有濃鹽酸的分液漏斗中向燒瓶里滴加濃鹽酸;⑤多余的Cl2用NaOH溶液吸收;⑥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Cl2。正確的操作順序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③④②①⑥⑤
C.①④③②⑥⑤ D.①③④②⑥⑤
④實驗室要制得干燥純凈的氯氣,應讓產生的氯氣依次通過的試劑是( )
A.濃H2SO4,堿石灰 B.飽和食鹽水,濃H2SO4
C.堿石灰,濃H2SO4 D.水,食鹽水
⑤用下列兩種方法制取氯氣:ⅰ.用含氯化氫14.6g的濃鹽酸與足量的二氧化錳反應;ⅱ.用8.7g二氧化錳與足量的濃鹽酸反應,則所得氯氣( )
A.ⅱ比ⅰ多 B.ⅰ比ⅱ多
C.一樣多 D.無法比較
陶行知先生說過,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在教學的始終我們要不斷地了解、診斷、觀察和檢測學生的學情。只有真正了解了學情,才能做到以人為本,因材施教。我校在教學實踐中,對學情研究進行了大量的探索,有很多收獲,也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對于這些問題和不足,有待于我們繼續探索,也懇請化學界的同仁能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參考文獻
[1] 王祖浩.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1[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40-41
[2] 王梅生.實施“課時學案”教學體會[J].化學教學,2008(8):15-16
[3] 房宏.以學案為載體,提高化學教學的有效性[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9(7):21-23
[4] 周建華.高中化學“學案”設計的視角[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9(7):26-27
[5] 肖紅梅.學情分析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重要保證[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0(4):6-7
[6] 房宏.實施學案導學,實現增效減負[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0(11):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