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 劉津京 李艷麗 張巖
【摘要】目的 探析在急性肢體動脈栓塞患者圍術期中實行加強護理的效果。方法 在我院治療的急性肢體動脈栓塞患者中選取50例作為研究對象,分為A組與B組,每組25例。對A組患者進行我科中西醫結合圍術期護理,對B組患者實行常規護理,對比兩組患者的再栓塞及并發癥的發生情況。結果 A組患者再栓塞發生率(4.00%)低于B組患者(32.00%),并發癥總發生率(8.00%)低于B組患者(36.00%),差異顯著(P<0.05)。結論 對急性肢體動脈栓塞患者實行我科中西醫結合圍術期護理,可有效降低患者術后再栓塞及并發癥的發生率,值得推廣。
【關鍵詞】急性肢體動脈栓塞;中西醫結合圍術期;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12.0.02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中,于我院治療的急性肢體動脈栓塞患者中選取50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出現肢體麻木、發冷、蒼白、疼痛、遠端動脈搏動消失等現象,均實行手術治療,隨機分為A組與B組,各25例。其中A組16例男性,9例女性;年齡37~76歲,平均(53.54±9.35)歲;病程5~48h,平均(19.54±2.34)h;栓塞部位:4例肱動脈,5例腘動脈,11例股動脈,5例髂動脈。B組17例男性,8例女性;年齡38~75歲,平均(53.21±9.32)歲;病程6~48h,平均(19.78±2.64)h;栓塞部位:6例肱動脈,6例腘動脈,10例股動脈,3例髂動脈。兩組患者在資料上的差異不大(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B組:對該組患者實行常規護理,具體操作參照醫院相關標準。
A組:對該組患者實行中西醫結合圍術期護理,具體如下。
1.2.1 術前護理
于術前,嚴密監測患者血氧飽和度、呼吸、心率、脈搏及血壓等生命體征,同時建立靜脈通路,若出現異常現象,可用于搶救;還應給予心功能不全患者吸氧,并做好術前急救藥物、用品等準備工作。護理人員應根據病人存在的心理問題,給予其相應的心理疏導,并向患者詳細講解疾病的發生原因、治療方法、手術的必要性等相關知識,以增強患者對疾病的了解,緩解其不良心理,提升其治療配合度。另外,還應抬升下肢動脈栓塞者頭部15~20°,以使患肢位置比心臟平面低;告知患者保持臥床,避免活動后使患肢缺血現象加重;還應加強患者的防寒保暖工作,需注意的是避免使用熱敷,以減少患者患肢缺血加重現象的發生。
1.2.2 術中護理
于術中,護理人員應緊密配合麻醉醫師對患者進行麻醉處理,通過撫觸、語言等方式來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以緩解其緊張心理。同時,還應密切觀察患者呼吸、脈搏、血壓、體溫、瞳孔等生命體征的變化,及心電圖監護儀器的變化,當出現異常現象時,及時給予相應處理。手術開始時,還應緊密配合醫生進行手術操作,加強手術室巡視;手術完成后,應配合醫生縫合創口,并仔細清洗手術部位污漬、血液等殘留物質,最后幫助醫生包扎創口。
1.2.3 術后西醫護理
于術后,還應嚴密觀察患者各項生命體征的變化,注意患者有無心肌缺血現象的發生。由于術后栓子殘留、再次脫落等原因,可導致肢體動脈栓塞再次發生,因此術后還應密切觀察患者患肢腫脹程度、溫度、顏色等情況,當患者出現明顯肢體疼痛,同時伴有肢體溫度低。皮色蒼白、遠端動脈脈搏消失等情況,應警惕為再栓塞發生,需立即匯報醫生處理。另外,還應嚴格觀察患者肢體微循環的恢復情況,及精神狀態、尿量、呼吸等情況,定時監測患者尿液酸堿度及尿量,并做好記錄,于必要時給予患者堿化尿液或酸中毒處理;還應觀察患者有無全身性的出血傾向,需定時對患者血凝常規進行監測,若發生異常應立即匯報處理。
1.2.4 術后中醫護理
使用活血化瘀方以改善患者肢體血液循環阻滯情況,促進其血栓溶解,組方為黃柏5 g、川牛膝5 g、澤瀉10 g、桂枝5 g、芒硝10 g、三七6g等,中藥超聲離子導入,每日辰時。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再栓塞的發生情況,及感染、血腫、血凝及心肌缺血等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并進行比較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
借助統計學軟件SPSS 21.0分析數據,使用(%)表示數據中的計數資料,使用x2檢驗,當數據存在統計學意義以(P<0.05)表示。
2 結 果
2.1 對比兩組病人再栓塞發生率
術后,A組患者發生1例再栓塞,發生率為4.00%,B組患者發生8例再栓塞,發生率為32.00%。A組患者再栓塞發生率低于B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
2.2 對比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
兩組患者均出現感染感染、血腫、血凝、疼痛等并發癥,其中A組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B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
3 討 論
肢體動脈栓塞屬于臨床常見的血管外科疾病,具有發病急、進展快等特點,若不加以及時處理,可引發殘疾或死亡等嚴重后果[1]。目前臨床上主要施以手術方法治療該病患者,但圍術期中存在各種安全隱患和風險,若處理不當,不僅降低手術治療效果,還可導致患者術后出現各種嚴重并發癥,對患者預后造成嚴重影響[2-3]。因此,在該病患者運用中西醫結合圍術期過程中,對患者肢體進行中藥超聲離子導入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全面觀察及護理,嚴密監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并針對患者術后可能并發癥給予相應護理,是降低患者術后再栓塞及并發癥發生率的重要舉措。研究指出,對該病患者實行中西醫結合圍術期護理后,其再栓塞發生率及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實行常規護理的患者,提示中西醫結合圍術期護理對急性肢體動脈栓塞患者,具有顯著療效[4]。
本研究結果顯示,A組患者術后再栓塞發生率為4.00%、并發癥總發生率為8.00%,明顯低于B組患者的32.00%、36.00%,與相關研究結果相近[5]。由此說明,對急性肢體動脈栓塞患者實行中西醫結合圍術期護理,可有效降低術后再栓塞、并發癥的發生率,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李美素,何楊青.活血化瘀方聯合外科手術治療急性肢體動脈栓塞療效觀察[J].新中醫2015,47(05):133-135.
[2] 康玉柱,王錦.急性肢體動脈栓塞的外科治療[J].內蒙古中醫藥,2014,33(04):31-77.
[3] 費天翔.外科手術結合活血化瘀方治療急性肢體動脈栓塞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13,22(10):1783-1784.
[4] 夏貴生,黃寶輝.Fogarty球囊導管取栓術治療急性肢體動脈栓塞的臨床觀察[J].中國療養醫學,2015,24(09):938-939.
[5] 李新宇,劉宏,趙京等.急性肢體動脈栓塞取栓術并發癥臨床觀察[J].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13,15(08):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