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年展

中國展區(敦煌國際會展中心1號樓二層)
●絲路沿線省區市文物精品共展出與絲綢之路及東西方文化交流有關的文物精品429余件。
●明代手繪絲綢之路地圖,作品寬0.59米,長30.12米,繪制于明代中葉(1524~1539),圖中描繪了從明朝邊關嘉峪關到天方(今沙特阿拉伯的麥加)的211個地點。
●“瓷上敦煌”精品瓷器展,展出由中國文化傳媒集團珍藏于景德鎮瓷器博物館、反映絲路文化的近現代精品瓷器80余件。
●“海絲記憶”——海上絲綢之路珍品展,展示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風貌和華人華僑群體移民歷史的文物。主要由海絲揚帆遠、飄洋兩地書、華人風物志三部分內容組成。
●中國近現代書畫精品展,展示元、明、清及近代著名書畫家的代表作品50余件、近現代著名書畫家的代表作品60余件。
●“敦煌印象絲路虹霓”,展出10位知名美術家為文博會創作的長40米、寬1.6米的工筆畫卷。
國際展區(敦煌國際會展中心3號樓二層)
●“文明之旅·魅力法國”——主賓國館法國館展區由“絲路有邦、時空之旅、感官法國、文明相約”四個板塊組成,通過展示法國繪畫、建筑、攝影、漫畫、設計、音樂、電影、美食、時尚等文化,立體性呈現法國古今面貌。
●“四海一家”——絲綢之路沿線國家藝術精品展,薈萃了亞洲、歐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區國家的藝術精品,主要以繪畫、雕塑以及具有各國民族特色的工藝品為主,展品約300件。
●“意會中國”——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油畫精品展,展示由中國對外文化集團珍藏的100余幅絲路沿線60多個國家著名藝術家的油畫作品。同時展出俄羅斯華人藝術交流協會組織俄羅斯等國20多位美術家創作的油畫作品50余幅。
●“文明交響”——中埃當代藝術展,突出以繪畫語言表現兩國人民之間的交流,透過中國的長城,埃及的金字塔、盧克索神廟這些典型符號,生動呈現了埃及藝術家眼中的中國、中國藝術家眼中的埃及。
●“世·象”——中意當代藝術展,以“世·象”為主題,表現包羅萬象的當代藝術,通過中國與意大利各13位著名藝術家交流而創作的以抽象、超現實、極簡風格為主的藝術作品50余幅。





甘肅展區(敦煌國際會展中心1號樓二層)
●世界文化遺產,主要表現以敦煌莫高窟為代表的甘肅七處世界文化遺產、以“花兒”和環縣道情皮影為代表的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始祖文化,集中反映伏羲、女媧、西王母、周秦和李唐為代表的始祖文化的發祥與傳承。
●史前文化,甘肅共有史前文化遺址9000多處,以在甘肅省發現地命名的文化類型近20處,主要表現大地灣文化、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等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形態。
●長城文化,秦、漢、明三代長城的西端起點都在甘肅境內,現存遺址達3654公里,居全國第二,其中明長城長度居全國第一。
●石窟文化,甘肅省現存石窟寺600余處,莫高窟、麥積山石窟、炳靈寺石窟、天梯山石窟等系統反映了佛教藝術在中國發展演變的歷程,甘肅因而被譽為“石窟藝術之鄉”。
●民族民間民俗文化,集中展示甘肅省多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民間民俗文化,特別是裕固族、保安族、東鄉族等我國獨有的少數民族文化。
●紅色文化,甘肅紅色文化資源豐富、地位突出。會寧會師、哈達鋪會議、臘子口戰役、南梁革命根據地、兩當兵變等承載著中國革命歷史的重要進程。
●現代文化,集中展示以《讀者》、《絲路花雨》、《大夢敦煌》、《黃河母親》為代表的甘肅現代文化藝術成就。
●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成果展示。
專題展區(敦煌國際會展中心1號樓一層和三層,3號樓一層和三層)
●[文化記憶]———絲綢之路沿線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
JDR-30DB絞車可用于3000 m深地熱井(水井)施工,其結構簡單、重量輕,可擋內無級調速,電機具有懸停和過載功能,提升能力強;采用電氣化控制,安全防護措施多;具備自動送鉆技術,降低了絞車的運行成本,提高了工作環境舒適程度。該絞車性能特點體現了“安全、先進、可靠、環保、智能”的設計原則,既能滿足深孔地熱井施工的需求,也可用于水井、煤層氣、頁巖氣、油氣井施工,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魅力創意+]———絲綢之路文化創意與設計展示。
●[絲路之郵]———絲綢之路國際郵品展。
●[敦煌飛天·九天攬月]———航天技術成果展示。
●黃河萬里圖》。
●[花開敦煌]———常沙娜藝術展。
●[朝圣敦煌]———美術精品展。
●[印象·絲綢之路]———采風寫生創作作品展。
●港澳臺文化創意產品展。
●[書香絲路]———絲綢之路精品圖書展。
●[絲路茶韻]———絲綢之路茶文化展演。
●[蘭生染纈]作品展。
●敦煌創意文化產品展。
●[影像絲路]———國際攝影藝術作品展。
●[敦煌傳奇]———絲綢之路動漫作品展。
●[莫高霞光]———當代藝術展。
●浙江絲綢展。
●[絲路之光]———2016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國際雕塑邀請展。
●[彩陶天地·繪就萬千]———彩陶創意展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