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敦煌六章

2016-11-17 09:21:12文圖馮玉雷
絲綢之路 2016年19期
關鍵詞:敦煌

文圖/馮玉雷

敦煌六章

文圖/馮玉雷

三危勝景

2016年9月26~29日,敦煌文博會落幕之際,國際絲綢之路研究會與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所在敦煌聯合主辦“敦煌·絲綢之路國際學術會議暨絲綢之路與文明調和第二屆國際絲綢之路學術研討會”,來自韓國、俄羅斯、意大利、伊朗等國家的敦煌學家與中國臺灣、大陸的學者一道探討敦煌與絲綢之路的學術與文明融合的發展愿景。我在閉幕式上致辭時講學術與文學創作的關系,稱道敦煌學者“鐵肩擔道義”的精神,總結三個負責:對歷史負責,對當代負責,對未來負責。

29日上午,我與中國文學人類學研究會甘肅分會敦煌工作基地主任孫志成兄拜詣樂僔“忽見金光,狀有千佛”的三危山。先到觀音井,然后沿險峻小道向南天門攀登。

三危山海拔較高,山谷背風,冬暖夏涼,氣候有別于低洼的綠洲區,植被種類也較豐富。沿途遇到紅柳、胡楊、多枝檉柳、磨果麻黃、霸王、泡泡刺、裸果木、紅砂、戈壁駝蹄瓣、灰葉鐵線蓮、甘青鐵線蓮、沙拐棗、堿蓬、黃花補血草、小甘菊、珍珠等草木。沙拐棗通常6月開花,9月結實。三危山巖石間的沙拐棗9月同時開花、掛果,有日月同輝之感。

古今朝圣者踩踏出的小道幾乎通向每座山峰。我們一邊前進,一邊沿著小道到達某座山峰最高處。環顧四周,群峰崢嶸,視角不同,視野不同,眼前的情景也不同:似三青鳥效命西王母,似巨獸奮勇前進,似象群悠然漫步,似匍匐禮佛的圣者,似殉道殞命于沙海的信徒,似翻卷滾涌的驚濤駭浪……

無論哪種意象,都令人震撼,令人崇敬。

終于到達南天門。湛藍天宇下,莫高窟、敦煌綠洲輪廓清晰,寂寥宏闊。2014年3月22日造訪的宕泉河兩岸三危山遠景也收斂銳氣,靜默坦然。

志成兄感嘆說:只要投身到大自然中,就有收獲,更別說敦煌這樣的圣地!

三危山的蒼涼大美讓一切凝滯,歸于沉寂。語言、文字能夠承載的感受十分有限。我們瞻仰,張望,閱讀,感受,思考。恍惚間,時空跌宕起伏,獅吼虎嘯,瓊。沉浸其中,混淆虛實,古今通感,萬物祥和……從另外一條小道返回、經過險似懸崖的山脊和洪水沖涮出的深溝險谷時,意外發現紅、黃、紫等各種礦石顏料!

三危山蘊藏著豐富而又純粹的顏料!

與其說樂僔看到了三危佛光,不如說他發現了成就莫高窟的天然礦石顏料!

幾年前,有人偶遇古代礦坑和加工研磨石器(他親眼目睹過)。據此推測,三危山顏料不但供給莫高窟,還可能向東、向西“出口”,形成別具特色的“顏料之路”。

三危山中的石崖與礦石顏料

據說三危山懸泉置一帶還有玉石。

丹麥中古時代歷史學家薩克索說:“冰島人用智慧彌補了他們的貧瘠。”對三危山而言,彌補其“荒涼枯寂”的是燦爛文化。莫高窟、西千佛洞、東千佛洞、榆林窟、老君堂等都在從祁連山伸出的三危山山脈中。三危山樸素簡約,大音希聲,但它給樂僔以佛光啟悟,給莫高窟注入單純而又壯麗的色彩。同時,為了避免人們解讀偏差,特意在莫高窟保存4.5萬平方米壁畫、2415尊泥質彩塑和5萬卷經卷、遺書,在懸泉置保存了1.5萬余枚漢簡和17650件各類實物。張德芳先生撰《懸泉漢簡中的“浮屠簡”略考——兼論佛教傳入敦煌的時間》,說“懸泉置塢院內靠北墻的一間小房子里,發掘時編號F13。這間房子是塢院北面一排房子的其中一間”,共出土11枚紀年簡,紀年為東漢建武二十七年(51)八月至永初元年(108)十二月。張德芳先生指出:“根據懸泉浮屠簡的記載,早在公元1世紀下半葉,佛教就已傳入敦煌,而且一開始就流行在民間。”李正宇先生也據此考證佛塔在中國初建地是敦煌。

敦煌“小浮屠”早已蕩然無存,而三危山萬千諸峰卻依然作肅靜虔誠狀,是諦聽歷史的足音還是深沉的梵唄?

感慨萬千,有歌似從峰嶺溝壑中涌生:

那一天,我溯宕泉河而上

雪白殘冰覆蓋河床

蘆草青青

那一天,我在城城灣流連徘徊

厚實墻體難抵歲月風蝕

欲說還休

那一天,我登上三危山烽火臺

看萬山林立鋼骨錚錚

寂靜如雷

荒漠生靈

無論學者還是藝術家,都要深情凝望敦煌:一座邊陲小鎮,如何承載了幾千年浩瀚淵博的文化嬗變?一片并不肥沃的綠洲,怎樣成為中西交通的“咽喉鎖鑰”?一條苦澀的宕泉河,以何等堅韌的意志與博大的愛心滋養了莫高窟?一個個珍珠般的鹽堿湖、淡水湖,又是以什么樣的情懷與沙磧、荒原、戈壁、雅丹、動物、植物不棄不離?那些戰士般堅守在沙漠前沿的胡楊樹、蘆葦、紅柳、梭梭、白刺、羅布麻等植物如何練就了堅韌不拔的意志?而野駱駝、鵝喉羚、野馬、盤羊、黑鸛、白鸛、白琵鷺、灰鶴、大天鵝等珍稀動物又是以怎樣的慈悲心在這片荒漠生態系統中演繹壯麗的生命?

孫志成兄根據多年實地考察推測,敦煌雅丹公園是古老的匯水區,其南有幾條古代河床,它們馱載著奇形怪狀的巨大雅丹進入小泉溝(甘、新兩省的界溝),依然呈現著一二百萬年前的沖刷景象。小泉溝附近生長著胡楊樹。阿其克谷地有蘆葦、甘草、羅布麻、泡泡刺、駱駝刺、紅柳、鹽爪爪、水草等植物。2008年9月,孫志成兄跟隨一支科學考察隊進到羅布泊,沿途見雅丹逶迤延伸到羅布泊南岸。那次他發現阿爾金山發洪水的梭梭溝以及零星紅柳,還遇到從崖壁上掉下來的泉水、四只大雁、黑鸛、赤麻鴨、鹀、水鳥、留鳥(本地鳥)及遷徙途中死于非命的天鵝、環頸鸻和鷸。他們甚至在庫姆塔格沙漠里看到幾種生物和昆蟲。羅布泊阿其克谷地最東邊長時間有水,夏天才干涸;谷地南岸也斷斷續續有滲水、泉水和草地。這些濕地傾其所有,給予生靈豐盈希望。

安南壩、羅布泊、噶順戈壁、西湖等保護區地貌以戈壁、荒漠、沙漠為主,生存條件極其艱苦。因為人類的逼迫與威脅,野駱駝一退再退,遁入荒漠沙磧,至今機警膽怯,看見人便迅速逃奔。2014年4月22日,我在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考察時發現了野駱駝蹄印和在沙灘沙臥過的痕跡。我爬上一座孤島般突出的雅丹,向四周眺望,全是文物般的胡楊樹。盡管長得很辛苦,但初發嫩葉惹人喜愛,有感而發,寫首小詩:

生命河

胡楊之葉嫩兮

可以解吾渴

胡楊之葉肥兮

可以果吾腹

科研人員春天調查胡楊樹齡,用“生長錐”在樹桿上鉆開一個洞,能聽到樹身里發出洪水般嘯聲,那是胡楊樹從大地深處吸取水分,供給各條枝干的聲音。夏天,枝葉繁茂,咖啡色堿水又從樹洞向外噴射,“排堿”!

有些荒漠動物缺少戒心,或者忘了人類的傷害。志成兄野外曾碰到一只跳鼠,拿麥穗吸引到手掌上,任憑撫摸。荒原中,生命互相憐惜,很容易產生悲憫情懷。古代僧侶、商客、畫匠、行旅經過這片各種景象都逼近極致的獨特地域時,會不會偶遇無指跳鼠與猞猁周旋的情景?會不會偶遇荒漠貓癡迷觀賞翩然飛舞的蝴蝶?會不會偶遇漂亮狐貍,為其魅力震驚,于是更深刻地理解《聊齋志異》中的狐貍精?而莫高窟、榆林窟中的某一幅精美壁畫,會不會是某位來自西域的佚名畫匠用跳鼠尾巴制成的毛筆所繪制……

玉門關

小方盤城

大方盤城

對于漢唐玉門關具體位置及變遷情況,學術界尚無定論。

目前,作為旅游景點的“疑似”漢玉門關遺跡僅存一座具有象征意義的小方盤城。城堡聳立在東西走向的戈壁灘狹長地帶的砂石崗上,巍然雄踞,顯現著漢代橫掃六合、氣吞八荒的氣概。1907年,斯坦因在關城北面不遠處的廢墟中挖掘到許多有“玉門都尉”等內容的漢簡,遂判定小方盤城為玉門關所在地。

小方盤城北約10公里處疏勒河北岸有座建于漢代的大方盤城,為儲備糧秣的倉庫。因敦煌地理文書《通典·敦煌郡》、《太平寰宇記·敦煌壽昌》、《沙州都督府圖經》、《敦煌錄》、《沙州歸義軍圖經略抄》等文獻均明確記錄或透露有關河倉城、河蒼烽的信息,斯坦因認定大方盤城就是河倉城。向達先生在《西征小記》、《兩關雜考》中予以肯定。1951年,閻文儒先生也在《敦煌史地雜考》中支持此說。1990年,李正宇先生在研究中開始質疑,并會同相關學者幾次考察大方盤城及周邊地理,初步認定河倉城位置在榆樹泉盆地。

昌安倉、河倉城都是疏勒河故道邊的偉岸風景。2010年9月的一個下午,陽光炙烤,蚊蟲叮咬,我與攝影家李成兄從古代昌安倉的雄偉城址出發,溯疏勒河返回敦煌,穿越戈壁、濕地、草灘、雅丹、沙磧,途中見幾處烽火臺遺址,某些地段還有古老車轍痕跡。在很遠的沙磧、雅丹或烽火臺旁邊,隱約可見東方天際兀立一道路標——三危山。

以前商隊從敦煌到玉門關,沿疏勒河走直線。

發源于昆侖山的葉爾羌河、塔里木河由西向東匯入羅布泊,疏勒河曾從東向西流入羅布泊,這兩條河流將昆侖山與河西走廊聯結起來。玉門關兼具軍事關隘與通商口岸兩種功能,以玉命名,顯然與新疆和田玉輸入中原密切相關。文學人類學一派已將此類現象概括為“西玉東輸”,并將調研西玉東輸的路網系統作為申報玉石之路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學術基礎。

文博會前夕,2016年9月1日,“探尋絲路密碼·溯源中華文明——2016絲綢之路綜合科考活動”在新疆啟動,為期10天,對昆侖以及河源文化等進行科學梳理分析。

2016年8月,甘肅文化出版社出版的《敦煌馬圈灣漢簡集釋》中漢簡(編號9)載:“廣滿私玉石一枚重卅斤。”“卅”為三十,漢朝“卅斤”合現在大約7.5公斤。這么大的一塊玉石被廣滿私藏,這個事件的來龍去脈如何?通讀《敦煌馬圈灣漢簡集釋》,其中有類似記錄或提到玉石的僅此一例。

西玉東輸是數千年來華夏文明史上持續不斷的特有文化景觀。新疆昆侖山特產的和田玉進入玉門關以后,似乎遍地開花,相關記載多起來。

上世紀60年代,敦煌北黨城內曾發現小塊瑪瑙、玉幣、鐵制蛇矛頭以及大約一指見方的“石玻璃”。1979年,陽關遺址出土漢朝料珠。1986年,敦煌3號橋墓葬出土魏晉時期玉石枕,現存敦煌市博物館。敦煌莫高窟61窟東壁門北側女供養人像中南向第四身女供養人于闐天公主綴飾、項鏈均是上好和田玉。S.4359敦煌曲子詞《謁金門·開于闐》:“開于闐,綿綾家家總滿。奉戲(獻)生龍及玉碗,將來百姓看。”詞中唱誦901年歸義軍打通前往于闐道路之事。在那時的敦煌人看來,打開和于闐交往通道的好處,是于闐綿綾、良馬及美玉被源源不斷運來。

其實,絡繹不絕的運玉隊伍一直都不知不覺行走在西玉東輸的大傳統道路上。

陽關古道

小方盤城之南有鹽堿沼澤地,北邊不遠處是哈拉湖。再往北,就是漢長城。巨龍般的城墻緊臨疏勒河而修筑,連綿起伏,每隔5里或10里筑有一座方形烽火臺,周圍還有明顯房屋遺址。另有一段長城繞過玉門關西側,向南直達陽關。這片區域現在叫火燒湖。《漢書·地理志》記載,玉門關、陽關均是敦煌郡龍勒縣境重要關隘,皆設都尉治所。兩關之間既然有長城聯結,必定有道路相通。2010年9月的一個上午,我與李成兄考察玉門關與陽關之間故道上的驛站遺址蘆葦井子。那是兩關之間的一個低洼沼澤地,已干涸,但仍有蘆草茂盛生長,隱約可見當年火燒湖濕地水草豐茂的繁榮姿影。

2011年6月15日,敦煌突降暴雨,次日凌晨暴發特大洪災,沖蕩30公里,漫過無數沙窩、沙丘,竟然到火燒湖一帶,場面相當壯觀。

2015年1月19日,孫志成兄作向導,穿越連綿大沙丘,前往崔木土溝保護站。先到陽關鎮,從一座沙梁上遙望陽關古墩。其下為古董灘,故址被流沙湮沒。圍繞陽關古城的山水溝、大溝、西土溝三條河遺韻尚存。西土溝河流量較大,它是西出陽關第一站。車輛穿過,驚起一群天鵝。離開那里,才真正踏上陽關大道。志成兄說陽關故道因傍山行,又稱山道,當時遭受過大型野獸、山洪威脅;玉門關道經過的西湖保護區多濕地,因此古代俗稱水道。

汽車在戈壁灘里馳騁一陣,便被巨大的沙丘、沙壟強勢攔截。志成兄多次走這條險道,識途,但沙丘每年都在變化,新沙壟不斷形成,他提高警惕,充當導航儀,不斷提醒駕駛員行進路線。頭車駕駛員經驗豐富,順利翻越大沙壟。第二輛越野車卻陷住,折騰近一個小時才出來。三輛車重振精神,轟鳴著爬上大沙坡,然后向南,釋放豪情,馳過寬闊沙灘。

到盡頭處,大家下車四望:東邊,隱隱陽關,南邊,巍巍阿爾金山,北邊,沙海連綿,西邊,沙丘高聳。天高地遠,時光悠悠,無邊寂寥,喟然慨嘆。

接著連續翻越大沙丘。汽車時而轟鳴,時而低吟(有時熄火),在沙丘腹地、山脊、山腰、沙溝、沙坡、沙灘、礫石山腳之間沖刺,滑行,掙扎。烽火臺、古今行人撿石堆積的塔狀路標以及流沙半掩的駱駝骨架,都在給力、助力。駕駛員小李沉著冷靜,技術高超,如同沖浪,完成多種高難度車技,讓大家切身感受古代商旅行路之艱難。

每到較為平坦的山脊處,看到古代駝道痕跡,仿佛漢朝就在前邊,在下一個驛站。

這條波瀾壯闊的道路有個響亮名字:陽關大道。置身其間,深有體會。因風力作用,庫姆塔格沙漠的沙子在崔木土山東段與夾山之間堆積成丘、成壟、成山,且變化不定,沒有固定道路。可以說,陽關以西幾百米到幾公里不等的寬闊沙丘、沙山、沙壟地帶,都是氣勢磅礴的通天大路。壯哉!闊哉!美哉!

不知翻越多少座大小沙丘,終于看到遼闊沙灘和逐漸高聳的崔木土山。瓜州、敦煌一帶有老師兔、鬧海兔、馬迷兔等地名,皆為蒙古語,那么,崔木土原名會不會是崔木兔?

宕泉河

2014年3月22日,拜詣宕泉河。

宕泉河發源于祁連山西端野馬南山,源頭有冰川融水形成的幾條小河流經野馬山區,出山后,潛入地下,經過大約40公里扇形戈壁灘,到大泉、大拉牌等地鉆出來,在三危山中盤亙15公里。山洪暴發時,顯露出剽悍野馬的倔強性格,以“關東大漢,執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的氣勢沖蝕宕泉河西岸,造成崖體坍塌、后退,形成凹岸。

宕泉河對莫高窟至關重要。因為三危佛光,樂僔發愿開鑿洞窟;因為宕泉碧波,樂僔就具備了踐行宏愿的條件。于是在沙山、懸崖、戈壁、河流及矮小植物之間,一道曠世文化奇觀轟然發軔,郁郁蔥蔥,蔚然綿延。

樂僔是激情澎湃的游腳僧,在開鑿首窟過程中,肯定要不斷遠涉東邊三危山或南部山區,遠距離地欣賞他和圣徒們的佛教藝術作品。或許,當首窟還是半成品時,他就看到了“鑿為靈龕,上下云矗,構以飛閣,南北霞連”的盛況。他多么欣慰啊!他們的創造活動進行時,“莫高窟”這個名字也在石匠敲擊聲和宕泉河潺潺流淌聲中醞釀、發酵。那時,鳴沙山東麓的崖壁比敦煌綠洲高出近百米,巍然獨立,百姓把沙漠高處開鑿的石窟叫作“漠高窟”,后來演變為“莫高窟”,隋代洞窟中即已出現,藏經洞遺書中也有確切記載;另說古代敦煌鳴沙山又叫“漠高山”,古代漢語中“莫”與“漠”通用,“莫高窟”便由“漠高山”、“漠高鄉”演變而來。還有一說,樂僔之后,弟子僧眾相繼開鑿石窟,但道行都“莫高于此僧”,遂叫“莫高窟”,紀念樂僔首創窟之功……無論哪種說法,都是樂僔與莫高窟、宕泉河美麗邂逅,結緣永恒。

宕泉河山口開闊平坦,蘆葦茂密。河水綠中透黃,匆匆流淌。這段逐漸開闊的河谷被稱為“洪水溝”。東、西兩岸,枯黃蘆葦叢根緣地帶,去年結凍、仍然保持浪濤沖刷痕跡的兩溜堅冰還未消融,泛著白玉般和光。它們標志著當年宕泉河的較高水位。登上冰坎、土臺,便是坍塌毀壞的城城灣遺址。馬德等學者認為城城灣是一座中亞式佛寺遺址,與巴基斯坦東北部塔瑞里寺院遺址、犍陀羅塔夫提拜山岳寺院遺址、新疆庫車蘇巴什寺院遺址形式相同,公元前后已出現,比莫高窟創建時間要早,很可能就是專家推斷的“晉司空索靖題壁仙巖寺”之所在,也是“敦煌菩薩”竺法護及其弟子竺法乘和魏晉以來敦煌高僧活動場所。專家還在洪水溝東側崖體上發現一方型小龕和一座中型洞窟。該窟以西崖壁也有人工鑿痕,下部可能有洞窟被流沙掩埋。馬德先生推測這些洞窟可能是敦煌文獻中記載的“赤岸窟”。

從城城灣遺址仰望群山之巔,有座烽火臺,巍然矗立。我們俯下身,手腳并用,接近它。

烽火臺半邊坍塌,但因其坐落的山體睥睨群雄,放眼望去,四周山峰、沙地、荒灘、河谷都變得溫順,內斂,謹慎。從東邊排陣而來的三危山桀驁不馴,呈現出大概輪廓。南望,宕泉河逶迤而來,亂山尖如竹筍,蓄弩張劍拔之勢。西邊是鳴沙山與三危山碰撞交接區,溫柔之沙堅持不懈消磨著雄山的銳氣,配以稀少駱駝刺、紅柳之類耐旱植物,仿佛是一件氣勢雄渾的裝置藝術作品,創作主體是風,是沙,是歲月,是萬物。向北望,一道巨大石山如巨蟒,如巨龍,威猛遒勁,扭動身軀,帶著呼呼生氣,撲向宕泉河,并在其東岸擴出一片戈壁灘作為三危山的戰袍。莫高窟區綠意稀薄,像一片浮云。滋養她的宕泉河流經其下,往北消失到荒灘中。古時候,水量豐沛時,宕泉河能流到疏勒河,最終匯入羅布泊。

身臨其境,才深味三危山之“危”的確切含義。“三”在古漢語中多是虛指,表示多數、多次。“三危”當指該山的危險程度難以表述吧。

黨河源頭

黨河是蒙古語“黨金果勒”譯名簡稱,漢稱氏置水,唐叫甘泉,宋叫都鄉河,元、明、清至今叫“黨金果勒”。有些元代和明代史書記為“西拉噶金河”(可能是黨河源頭西拉噶金更盛名之故),清代又改回“黨金果勒”。“黨金果勒”中的“黨金”是元代初黨金渾太吉(黨金是其名,渾太吉KhongTayiji是蒙古族貴族頭銜)的名字,黨金渾太吉當時留居黨城灣(肅北縣城駐地,原名黨金浩特),“果勒”是蒙古語“河流”。元初,以“黨金”命名地理與河流,并一直延續至今,記讀時為方便,合成蒙、漢文后變成現在形式——黨河。

有些藏族、蒙古族學者認為“當”、“黨”、“當金”、“黨金”、“丹增”系藏語音譯,意為“北部,上”。“黨金果勒”是藏語、蒙古語合稱。“羅布淖爾”也是藏、蒙古語結合,“羅布”藏語意為“西方”;“淖爾”蒙古語意為“湖”。

藏學專家多識教授曾說,祁連山一帶的游牧羌族部落名為“黨”,甚至敦煌也是“黨部”游牧之地,“敦煌”也是古代羌語音譯。宕泉河、當金山都有“黨”音;敦煌在文獻資料中又記作“墩煌”、“燉煌”,可能也是音譯詞,并非人們以為的“敦者,大也,煌者,盛也”。漢武帝拓邊之際,敦煌只不過是邊緣小鎮,談不到盛大。我推測敦煌周邊山名、水名、地名中包含的文化信息最早或與名為“黨”的羌族部落有關。

西出陽關,第一個居民區是新疆若羌縣。尚不能確定那里的羌族是否屬于“黨”部。

黨河是敦煌的母親河。

2016年6月2日上午,我們探尋黨河源頭。

肅北縣城依黨河而建,是黨河第一個滋養的地方,城西北是五個廟石窟,城西南為蘆草灣濕地。天鵝遷徙途中在這里棲息。月氏、烏孫、匈奴等民族曾經游牧。漢以后移民產生五個廟、一個廟石窟。這里的壁畫與莫高窟、西千佛洞是同一體系,不同處是五個廟石窟完整地保留了人字坡頂、中心柱,并且洞窟頂部繪有紅白相間、大朵藤蔓相連的芙蓉花;壁畫除常見佛像、菩薩、弟子、天王和神將,還繪著一種七收、樹上生衣和寫經、嫁娶、奔喪場面。農民駕牛扶犁耕作及收割等采自現實生活形象,圖中幾個農夫均戴少數民族尖頂帽。

黨河上游有兩個主源頭:大水河與奎騰河,分別源出肅北黨河南山巴音澤爾肯烏勒和疏勒南山的宰力木可峰(漢語名“團結峰”,祁連山最高峰,海拔5827米,蒙語又叫“疏勒蒙克”或“崗則吾結”)南麓,兩源之水沿山谷向西北流,在鹽池灣(蒙語“西拉噶金”)匯合,再向西北流,沿途匯納黨河南山和野馬南山等山間支流,從黨城灣黑達坂水峽口流出。

經過肅北縣城標志性建筑——三匹馬雕塑《騰飛》,開始翻越黑達坂山。這是進入黨河上游的第一道天然障礙,地勢險要,如果下大雪,路上結冰,就無法通過;古代若在山頂駐軍把守,可堵截南來之人。歷史學家向達在《西征小記》中考證,公元400年,李暠在敦煌建立西涼政權,曾在今黨城灣筑子亭城,因位于黨河上游東岸,故稱黨城。黨城遺址也與唐宋時期子亭鎮有關。紫亭主要把守黨河口與黑大坂山。

翻過這座險要山脈,就在黨河峽谷中前行。

黨河源頭

黨河南山蒙古語叫“烏蘭達坂”,意為“紅色的嶺”,位于黨河與大哈爾騰河之間,西以當金山口與阿爾金山脈分界,東到哈拉湖西南。南山北面是野馬南山。兩邊雪山連綿不斷,陸續派生出清水溝等涓涓細流,喂養并壯大黨河。

經過扎子溝檢查站,天空飄起大片豪放的雪花。繼續前進,到獨山子檢查站。這里有兩條路:一條通向鹽池灣鄉政府,大約50公里;一條沿著河岸前往鹽池灣。鹽池灣不是灣,是一眼望不到邊的濕地。鹽池灣原指西拉噶金一處小地名“查干托勒嘎”,蒙古語,意為“白色獨山子”,山邊有一小湖灣產白鹽,因產鹽而盛名,漢語記為“鹽池灣”。后來,逐漸替代蒙語名“西拉噶金”,成為與西拉噶金同指這一片草原的漢語地名。

西拉噶金系蒙古語“金色草原”或“太陽光芒般的大地”音譯;另據肅北蒙古族民間文學家、學者竇布青先生考據,西拉噶金為“黃水河人”之意,因源出肅北及河西走廊西段其他河水都清澈透明,唯獨黨河水是黃色,雖然源頭水清澈,但流經不久后經過黃土淘染,絕大部分河段水都是黃色,就如黃河水一樣,所以元、明兩代史書稱黨河為“西拉噶金河”。

離開濕地,進入荒山。雪還在下。翻過高山,看到一個埡口,埡口外,可見皚皚雪山。天空陰暗,雪山始終明亮。出埡口,便是雪山之下平坦開闊、美麗如錦的鹽池灣濕地。云影徘徊,綠草如茵。明水如玉帶珍珠,閃閃發亮。一群紅嘴山鴉飛翔。兩只黑頸鶴信步。兩只兀鷲站立地面,隱藏雄姿。多少不知名鳥兒在正大光明的空氣中唧唧鳴叫,疾飛。

鳥類棲息此天堂,情景交融,如詩如畫。

西拉噶金、鹽池灣,均指長約200公里的黨河上游濕地,散布著大道爾吉、平草湖、小道爾吉等珍珠般的湖泊。“道爾吉”是藏語,意為“金剛”、“金剛鈴里面的核”。有了這么驚世駭俗的比喻,一切描繪都顯得孱弱,微茫,蒼白。我只能默默用心靈感受。

曾以為黨河源頭就是一道水灣,誰能想象竟如此宏闊,壯美!特別是那些金剛力士般的雪山,給敦煌綠洲注入多少慈悲和情懷!

(作者系《絲綢之路》雜志社社長、總編,作家)

猜你喜歡
敦煌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敦煌壁畫中的消暑妙招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敦煌
敦煌之行
學生天地(2020年35期)2020-06-09 03:01:06
亮麗的敦煌
當代陜西(2019年16期)2019-09-25 07:28:32
在敦煌,感受千年絲路的不同開放
金橋(2019年12期)2019-08-13 07:16:22
敦煌,跨越千年的美
金橋(2019年12期)2019-08-13 07:16:22
絕世敦煌
金橋(2019年12期)2019-08-13 07:16:18
釋敦煌本《啓顔録》中的“落?”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77777| 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热门精品| 澳门av无码| 91亚洲视频下载| 亚洲第一av网站| 国产sm重味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 国产jizzjizz视频| 国产导航在线| 美女一级毛片无遮挡内谢| 91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无码中字出轨中文人妻中文中| 午夜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蜜芽| 亚洲黄色成人| 国产美女一级毛片| 免费看一级毛片波多结衣| 国产综合精品日本亚洲777| 在线观看国产网址你懂的| av大片在线无码免费| 国产成人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精品2020| 亚州AV秘 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级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丝袜高跟美脚国产1区| 啊嗯不日本网站| 日韩精品无码一级毛片免费| 色婷婷亚洲综合五月|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 欧美午夜视频在线| 91啦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牲色| 四虎亚洲精品| 欧美一区二区人人喊爽| 国产三级国产精品国产普男人| 国产成人高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看| 欧美成人精品在线| 国产第一页亚洲| 91av成人日本不卡三区| 亚洲高清无码精品| 试看120秒男女啪啪免费| 国产女同自拍视频| 在线日韩日本国产亚洲| 真实国产精品vr专区| 色九九视频| 又污又黄又无遮挡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麻豆| 爱做久久久久久| 蜜芽一区二区国产精品| 性视频一区|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免费在线成人网| 亚洲AⅤ波多系列中文字幕| 国产女人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清纯| 一级爆乳无码av| 女同久久精品国产99国| 亚洲欧洲日本在线|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免费 | 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影院八| 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高清亚洲精品二区| 午夜在线不卡| 2021最新国产精品网站| 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伊人久久福利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中文综合专区在| 久久精品嫩草研究院|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片在线观看| 久久一日本道色综合久久| 丁香亚洲综合五月天婷婷| 国产欧美亚洲精品第3页在线| 免费在线观看av| 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无码精品一区| 毛片视频网| 又粗又硬又大又爽免费视频播放| 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的| 亚洲a级毛片| 欧美日韩在线亚洲国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