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工程大學信息工程系 王子豪
林火前端探測節點設計與實現
武警工程大學信息工程系 王子豪
本文針對林火預警困難的現狀,分析了國內外對林火監測的手段,給出一種利用無線傳感器網絡節點監測林火的設計。利用CC2530開發板、熱釋電紅外傳感器、煙霧傳感器、溫度傳感器,從軟件和硬件上設計了一種基于ZigBee網絡的林火前端探測節點原型,并對節點進行了實驗。實驗表明,本文設計的林火前端探測節點可迅速感知環境變化,準確探測環境信息。
林火監測;ZigBee;CC2530
據統計,世界年均發生森林火災22萬次以上,受害森林面積在830萬公頃以上。雖然我國森林面積僅占世界的3.2%,但年均森林火災發生次數、受害森林面積卻分別占世界的8%和14%,可見我國森林防火滅火任務十分艱巨[1]。
目前,各國針對森林火災的預測,采用不同的手段。美國利用“大地”衛星在離地面大約705公里的軌道上繞地球運轉[2],探測地面上的高溫地區、濃煙地帶以及火災遺址,并使用無人駕駛林火預警飛機進行24小時監測,雖獲得了成功,但耗費了巨額資金。加拿大采用從衛星上發射電磁射線檢測林區溫度,當檢測出某一林區局部溫度上升到150℃~200℃,紅外線波長達3.7微米時,便是火災前兆,立即測定具體溫度,采取措施及時防火。雖然國外有的技術可靠,但是施工太復雜;有的技術基礎設施投資太大,成本高,不適合我國森林火災預測。
目前,我國的林火監測系統主要由瞭望臺監測和人工巡護為主[3],瞭望臺監測范圍有限,人工巡護缺乏時效性和人員安全性,急需一種實時監測的方法彌補瞭望臺的不足。在林火監測中,利用無線傳感器網絡輔助瞭望臺盲區監測的應用,目前處于起步階段。
林火監測前端探測節點的研制,能有效彌補瞭望臺監測和人工巡護的不足,明顯提升森林火災預警能力,滿足“打早、打小、打了”的撲滅原則。尤其是在應對交通不便、無人生存條件的偏遠林區,該區域不宜架設瞭望臺,或瞭望范圍十分有限,設置人員巡邏效率極低。在此類區域部署多種類型的傳感器,能有效解決林火監測的問題。其中,熱釋電紅外傳感器尤其適用,其靈敏度可達到0.01℃,能精確探測隱火發生的方位。由此可見,本文的研究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推廣價值。根據林火監測的需要,林火前端探測節點的主要功能包括:
(1)實現精準的林火探測,具有抗干擾性強、組網快速、能耗低的特點;
(2)該前端探測傳感器設備集溫度探測模塊、煙霧探測模塊、火焰探測模塊、無線傳輸模塊于一體,具有高靈敏性和低誤差性;
(3)通過無線通信模塊接入現有的瞭望臺監測系統,能夠實現GPS定位和與現有通信網絡的無縫連接,增加了林區監測面積,提高林火監測的效率。
2.1硬件設計
硬件總體設計思想是滿足設備通用可靠、經濟實用的要求,不影響和改變現有的林火檢測系統,只是加入無線接收模塊即可。充分考慮森林環境的特點,合理設計傳感器的溫度、濕度、紅外和煙霧濃度的探測范圍,調整設備運行參數。在保證設備工作穩定可靠的前提下,同時考慮到經濟實用性和樣機的性價比,能真正達到廣泛應用的需要。

圖1 硬件組成
林火前端探測節點的硬件組成如圖1所示,林火前端探測節點由主控芯片、電源模塊、信號過濾放大系統、無線網絡芯片、無線接口、煙霧傳感器、熱釋電紅外傳感器和溫度傳感器組成。其中,主控芯片采用搭配51內核的CC2530芯片,CC2530是適用于2.4GHz IEEE802.15.4、ZigBee和RF4CE應用的一個真正的片上系統解決方案[4],能夠以較低的功耗為前端探測節點提供強大的處理和通信能力。
2.2節點工作流程
由于采用的是CC2530開發板,所以在開發板上運行的是Zig-Bee協議,本文采用的是Z-Stack,它是ZigBee協議的一種具體實現[5]。Z-Stack中的操作系統是基于優先級的輪轉查詢式操作系統,本設計利用輪詢機制實現節點采集信息的傳遞。
如圖2所示,當初始化完畢后,前端探測節點加入協調器建立的ZigBee網絡,網絡組建完畢后,協調器向網絡中的各個終端廣播信息,當節點接收到廣播信息后,節點開始工作,各傳感器采集環境信息,然后節點對環境信息進行簡單處理后傳輸至協調器,而后進入睡眠狀態以降低能耗,按睡眠周期1分鐘周而復始地工作。當接節點收到協調器廣播停止工作的信息后,節點結束工作。

圖2 前端探測節點軟件流程圖
前端探測節點的實物如圖3所示。

圖3 林火前端探測節點
從左至右分別為傳感器模塊、CC2530開發板和電源模塊,傳感器模塊中集成了煙霧傳感器、熱釋電紅外傳感器和溫度傳感器,并加裝紅外透鏡,大大增加熱釋電紅外傳感器的探測范圍。
在室外環境下,在距離前端探測節點的1m遠處放置點燃部分可燃物,熱釋電紅外傳感器能感知紅外線變化點亮LED燈報警,節點采集的數據發生明顯變化,煙霧傳感器能夠迅速感知煙霧的濃度變化,數值由007猛增至127;溫度傳感器也能迅速感知溫度升高,溫度由30℃上升至33℃,采集數據如圖4所示。

圖4 節點采集的數據
本文針對了林火監測面臨的問題,分析了林火監測的國內外現狀,并根據我國實際情況,研究并設計了一種成本較低、監測效果較佳的林火監測前端節點,對節點的硬件和軟件結構進行了設計,制作了林火監測前端節點的原型,節點原型在實驗環境下能迅速感知環境中的紅外線、溫度和氣體濃度的變化,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1]吳雪瓊,覃先林,李程,等.我國林火監測體系現狀分析[J].內蒙古林業調查設計,2010,33(3):69-72.
[2]邱知,陸亞剛,張紅梅.林火衛星監測技術研究進展[J].寧夏農林科技,2012,53(8):144-146.
[3]莎仁圖雅.林火監測系統之一——瞭望臺[J].內蒙古林業,2007(7):20-20.
[4]章偉聰,俞新武,李忠成.基于CC2530及Ziee協議棧設計無線網絡傳感器節點[J].計算機系統應用,2011,20(7):184-187.
[5]夏飛.基于Z-Stack協議的無線傳感器網絡節點研究[J].電子元器件應用,2009(12):74-76.
王子豪(1991—),廣東廣州人,武警工程大學碩士研究生在讀,主要研究方向:無線傳感器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