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盟 崔藝馨
(吉首大學體育學學院 湖南吉首 416000)
低碳生活理念下武陵山片區山地自行車健身運動的研究①——以吉首市為例
鄧盟 崔藝馨
(吉首大學體育學學院 湖南吉首 416000)
在低碳生活理念的基礎上,鼓勵大眾積極參與山地自行車運動,倡導市民選擇科學、文明、健康的低碳健身方式,達到既健身又環保的目的。該研究通過發放問卷、專家訪談、實地調查等方法,了解吉首市山地自行車參與人員的基本情況,分析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了針對性的發展策略,為吉首市山地自行車運動發展提供參考和指導作用。
低碳生活理念 吉首市 山地自行車 研究
武陵山片區山地面積廣袤,山勢跌宕形成了許多斷崖、石壁、瀑布、原始森林,自然風光秀麗迷人。有著良好的生態環境而被譽為“天然氧吧”,是中國最佳的人居環境之一,非常適合進行山地自行車健身運動。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使自行車騎行愛好者在此開辟了多條騎行路線,他們在低碳生活理念下進行的健身活動,在參與健身的各個環節中,所耗用的能量要盡量減少,從而減低含碳物質的燃燒,減少對大氣的污染,減緩生態惡化,減緩溫室效應。
1.1 研究目的

表1 騎行參與人員性別

表2 騎行參與人員年齡

表3 騎行人群參與目的
山地自行車是一項由外國引入我國的新興運動項目,是一種健康、休閑、綠色的運動方式。由于其極具挑戰性、冒險性、娛樂性、實踐性,所以深受年輕人的喜愛,如:吉首市—矮寨鎮—德夯苗寨、吉首市馬頸坳村、吉首市—乾州—吉信—鳳凰古城、吉首市—古丈—芙蓉鎮、吉首市—茶洞鎮(邊城)等。其中吉首市—矮寨鎮—德夯苗寨最具代表性,矮寨鎮率先建立了自行車、徒步綠道,騎行者在途中可以領略武陵山片區優美的自然風光,一路上綠樹環繞,各種野花競相開放,還可以感受到全國落差最大的瀑布“流紗瀑”的魅力。武陵山片區是少數民族的聚居地,境內有30個少數民族,在騎行活動中除了欣賞絢麗多彩的自然景觀外,還能感受到獨特神奇的人文景觀。
根據吉首市山地自行車健身運動的現實發展情況,對吉首市山地自行車運動的開展現狀做出分析與探討,并對其面臨的問題提出建議,為吉首市山地自行車健身運動更好發展提供參考。應依托武陵山片區獨具特色的山地優勢,大力發展山地自行車低碳健身運動,讓更多的人參與到山地自行車運動中來,提高山地自行車運動的專業水平,從而使此項運動逐漸走向科學化、規范化和持續發展之路,增強群眾的全民健身意識,最終達到大眾健身的目的。
1.2 研究意義
(1)低碳健身運動,是低碳生活理念在體育運動中的進一步深化。人類的生產消費活動與自然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對于人們科學、健康生活方式的養成意義重大,而這一課題在推動山地自行車運動發展,促進全民健身計劃實施,對大眾生態、文明、低碳生活方式的培養與引導,實現生產與消費活動同自然生態系統的和諧發展具有現實意義。
(2)相對于其他運動項目而言,山地自行車是一個新興運動項目,其發展稍顯薄弱,這一課題對于武陵山片區山地自行車運動的發展具有一定的理論指導意義,同時對促進武陵山片區體育事業全面、和諧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2.1 研究對象
以低碳生活理念下武陵山片區山地自行車健身運動為研究對象。以吉首市的6家山地自行車俱樂部為調查對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萬方信息數據庫吉首大學圖書館等查閱了相關的研究文獻共13篇。聽取該領域專家意見,收集了大量關于綠色社會、低碳健身及山地自行車運動的相關資料,通過對收集資料的整理和分析,從而對該課題研究有了初步了解和認識,為該課題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2.2.2 實地考察法
實地考察是對吉首市山地自行車運動開展現狀取得第一手資料的最佳辦法,只有通過走訪山地自行車俱樂部,才能全面、完整了解到吉首市山地自行車運動開展現狀、制約因素及存在的問題,為該課題研究打下基礎。
2.2.3 專家訪談法
深入吉首市各地區走訪,并對戶外騎行愛好者及高校相關方面學者等就山地自行車運動開展現狀進行訪談并做好記錄。在訪談工作進行之前,擬定訪談提綱,確保訪談能夠得到有價值的研究資料。在訪談過程中做好筆記及錄音,最后整理記錄資料并進行分析。
2.2.4 問卷調查法
根據有關文獻資料選擇出所需要調查的內容,然后根據自己學習中的一些經驗設計問卷調查。通過對吉首市穿山甲、騅馳颶風等10家俱樂部的150名會員進行問卷調查。發放調查問卷150份,回收146份,有效問卷144份,有效率93%。
3.1 吉首市山地車俱樂部及騎行參與人員基本情況
3.1.1 騎行參與人員男女比例
通過對吉首市穿山甲、騅馳颶風等10家俱樂部的150名會員進行問卷調查,可以發現,吉首市山地自行車運動騎行者的男女比例不均衡。由表1可知,男性有98人,占總人數的69%;女性有46人,占總人數的31%。
山地自行車運動是一項比較刺激的新型運動項目,首先,市民對該運動的認識不夠全面,多數人認為山地自行車適合男性,女性更合適瑜伽、健美操等運動項目。其次,女性都愛美,山地自行車運動要在戶外經受長時間的風吹日曬,因此,減少了女性對此的參與興趣。
3.1.2 騎行參與人員年齡
通過表2所示,18~30歲年齡段的參與人數最多,有62人,約占總人數的43%。這個年齡段的人主要是大學生和工作者,這部分騎行者年齡較輕,精力旺盛,身體素質好,容易接受新鮮事物,有承擔騎行費用的經濟能力,整體素質也比較高,是參與山地自行車運動的主要人群。其他各個年齡階段的人群,由于經濟原因、工作繁忙、體力因素等多方面的原因不能積極參與這項運動。但各個年齡段都有人參與,說明山地自行車運動是一項老少皆宜的運動項目。
3.1.3 騎行人群參與目的
問卷中將此題設計為多選題,由表3可以看出,山地自行車騎行者的參與目的主要為鍛煉身體、減肥塑形、旅游休閑、交友和其他。其中,鍛煉身體、旅游休閑、減肥塑形依次為前三名,絕大多數騎行者的參與目的都選擇了鍛煉身體這一項,有138人,占總人數的96%,說明吉首市市民的想通過體育鍛煉達到增強體質的意識比較普及,多數人已經意識到這一點了。其次,選擇旅游休閑的人占82%,騎行線路大都安排在自然環境優美的野外,在騎行過程中,騎行者可以領略到大自然的旖旎風光,這一特點說明山地自行車運動具有休閑娛樂的作用。許多騎行愛好者一開始并不認識,通過參加騎行活動,相互了解,成為朋友,所以交友也是山地自行車運動的作用之一。
4.1 政府應引起重視,提倡山地自行車運動
雖然在山地自行車賽事及各項推廣活動中,吉首市政府也給與了相關支持,但是同其他城市相比支持力度還是不夠,特別是在經費方面。在和吉首市山地自行車俱樂部和山地自行車協會的走訪調查中了解到,政府支持的經費非常少,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山地自行車運動的發展。山地自行車是低碳生活理念下的健身運動之一,具有低耗能、低碳排、綠色、無污染等特點,符合國家“低碳經濟”發展的新戰略。這種“低碳”運動方式不僅可以達到同樣的健身效果,而且為生態文明的建設和低碳生活的實現貢獻了力量。政府更應該積極推廣山地自行車運動,聯合各個騎行俱樂部和自行車協會,以推動吉首市山地自行車運動的健康快速發展,促進吉首市大眾健身全面發展。
4.2 轉變思想,推廣山地自行車運動
許多人對山地自行車不太了解,認為它和普通的自行車沒太大區別,但是價格卻高出許多倍,覺得何不合算,這樣的觀念在很大程度上嚴重制約了山地自行車運動的發展。根據這一情況,應該向人們宣傳山地自行車,普及山地自行車的基本知識,使民眾轉變傳統觀念,對它有一個正確、全面認識。另一方面,還應向市民宣傳山地自行車完全增強體質、促進健康、低耗能、不排放溫室氣體等低碳健身特征,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到這種低碳健身運動中來,共同打造“低碳生活”。
4.3 充分利用資源,打造地區體育旅游品牌
吉首市具有獨特的地貌資源、民族文化資源、人文資源等優勢,非常適合開展山地自行車運動。吉首市境內的群山延綿不斷,每座山都有很多不同路況、不同難度、不同風景的路線。這些山都具有復雜的山地環境,都具有山地路況和公路路況,在騎行的旅途中,騎行者可以領略到沿途優美的自然風光,非常適合戶外騎行。結合實際情況,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開拓更多騎行路線,讓騎行者有更廣泛選擇,吸引更多人參與這項運動。依靠政策支持,憑借優越的資源,依托民族地域特色打造地區體育旅游品牌,將山地自行車戶外運動做好、做大、做強的同時大力發展武陵山片區的體育旅游產業,使山地自行車運動和體育旅游產業得到共同可持續發展,這將是未來發展的新方向。
5.1 結論
山地自行車做為一種新興潮流運動項目,在國外發展已經相當成熟,在國內也收到越來越多國人的喜愛,正在逐漸融入人們的生活。但是,由于社會、經濟、傳統觀念、自然環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山地自行車在中國的發展相對來說比較落后,并且各個地區的開展程度極不均衡,在發達城市該運動發展迅速,但在經濟條件落后的湘西地區發展較緩慢。吉首市區山地車俱樂部的數量及其會員人數要明顯高于吉首市其他縣城,相關設施和服務也要由于其他縣城。騎行參與者中男女比例不均衡。吉首市開展山地自行車有自然地理優勢,但是進行專門開發的場地并不多,政府對此的支持力度不夠,使得吉首市山地自行車運動發展滯后。
5.2 建議
(1)山地自行車要良性健康的發展,必須要有一定的資金保障,一方面政府應該加大資金投入;另一方面積極尋求社會企業的贊助。拓寬資金籌集的渠道,保證山地自行車運動開展有足夠的資金。
(2)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的人了解山地車運動,轉變傳統觀念,鼓勵女性積極參與。應舉辦一些具有宣傳和影響力的比賽,調動全民參與的積極性。
(3)政府和山地自行車協會要完善相應的組織和管理體系,優化山地自行車運動的資源配置,為吉首市山地自行車俱樂部的運行提供保障。
[1]唐艷婕,鄒衛國.論我國現代體育低碳健身觀[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2(1):31-32.
[2]張笑春,劉小輝.低碳時代的體育運動——輕體育[J].湖北體育科技,2011(4):384-386.
[3]藍國彬,荊雯.低碳生活理念下的健身運動[J].體育學刊,2010(8):37-41.
[4]王蘭.貴州省山地自行車運動發展現狀調查研究[D].成都體育學院,2013.
[5]劉敏.湘西地區戶外運動賽事研究[D].吉首大學,2013.
G872.3
A
2095-2813(2016)10(c)-0152-0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0.152
①本文是吉首大學《武陵山片區體育運動與健康促進》省級研究生培養創新基地開放基金項目,編號:JDTY201502。
鄧盟(1991,9—),女,漢,湖南岳陽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