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11升空并與天宮-2順利對接

2016年10月17日7∶30,神舟-11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2F Y11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順利將我國2名男航天員景海鵬、陳冬送入太空。
10月19日3∶31,神舟-11與9月15日先期發射入軌的天宮-2空間實驗室自動交會對接成功,航天員進入天宮-2空間實驗室開展工作。組合體將在運行到第30天時,神舟-11載航天員撤離天宮-2,航天員乘返回艙返回內蒙古四子王旗主著陸場。
神舟-11載人飛船是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建院以來研制發射的第200個航天器。它繼承了神舟-10的技術狀態,主要功能和技術指標保持不變,但針對本次飛行任務的要求,飛船在原有基礎上進行了以下幾項技術改進。
1)在未來空間站的軌道高度交會對接。本次任務交會對接軌道和返回軌道高度由343km提高到393km,這與我國未來空間站的軌道高度基本相同,飛行也更加接近未來空間站要求。

航天員景海鵬、陳冬準備出征

研制中的神舟-11載人飛船
2)創造我國載人航天飛行時間新紀錄。此次總飛行時間從神舟-10的15天增加到33天,是我國迄今為止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載人飛行。為了首次考核航天員中期駐留能力,攜帶了更多的食品和飲用水等航天員用品,為航天員空間站階段長期在軌考核奠定基礎。
3)配備了寬波束中繼通信終端設備。為了進一步提高安全性可靠性,新配備了寬波束中繼通信終端設備,顯著擴大了測控覆蓋范圍,提升了飛船姿態快速變化時的天地通信保障能力,從而提高了航天員的安全性和飛船的可靠性。
4)采用升級版光學成像敏感器。它用于天宮-2和神舟-11從相距120m到最終完成交會對接,這一過程難度最大、風險最高。升級版的光學成像敏感器對太陽雜光的抑制能力、識別目標敏感度均大幅提升,從原來的10s縮短到幾百毫秒,可以實現2個航天器在以8倍于子彈的速度下準全天候實時毫厘不差地對接在一起,保障航天器突發維修補給或航天員應急救生。
5)改進交會對接照明設備。神舟-11上的測量裝置能夠發光照亮天宮-2的對接口。此前的對接都是利用天宮-1上安裝的燈泡發出光亮,便于飛船靠近和對接。現在由于飛船能主動照亮,天宮-2去掉了需要電源的燈泡,裝上了一面鏡子,這樣當飛船靠近時,鏡子反射飛船發出的光線就可以進行照明,鏡子能長久使用,解決了用電的燈泡壽命問題。
6)優化熱控設計。為保證長時間駐留工作的能源供應,太陽電池翼需要長時間對準太陽,因此神舟-11與天宮-2的組合體需要連續偏航,這意味著一些設備長期對著太陽,一些設備長期曬不到太陽。因此,對神舟-11飛船的熱控設計進行了改進,以消除組合體連續偏航引起的返回艙溫度過低、設備容易結露的風險以及推進艙、貯箱、發動機溫度過高可能超上限的風險。
7)新研艙門快速檢漏儀。新研發的艙門快速檢漏儀,能夠做到在8min內快速給出測試結果,實現對艙門和對接面的快速準確地檢漏。
8)安裝金屬橡膠減振器。在儀表板上安裝的4個金屬橡膠減振器將儀表和船體隔離開來,并通過振動過程中金屬絲之間不斷互相摩擦,來消耗大量能量,并最終變成熱能消失在周圍介質中,起到保護飛船儀表類器件的作用。
神舟-11是我國“神舟”飛船的第二次應用飛行,也是未來我國空間站建設和運營的重要基礎。從神舟-1到神舟-9,“神舟”飛船都是試驗性飛行,每一次在技術上都有很大跨越。到了神舟-10,飛船的技術狀態基本確定,只是根據每次任務的不同進行適應性調整,所以稱為應用性飛行。神舟-11也是我國建造空間站之前的最后一次載人飛行。
敏銳/文
Shenzhou-11 Launched and Docked with Tiangong-2 Successfu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