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 冰
湖北日報社,湖北武漢 430077
新時期主流媒體把握熱點問題報道時、度、效淺論
海 冰
湖北日報社,湖北武漢 430077
把握好時、度、效,是實現輿論工作科學性與藝術性有效結合的必由之路。文章結合多個具體案例,論述新時期主流媒體在面對社會熱點問題時如何正確把握時、度、效,如何在新聞實踐中抓住時機、把握節奏、講究策略,進而在輿論引導中搶占高地,打贏輿論引導主動仗。
時、度、效;主流媒體;新聞輿論引導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黨和國家發展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提出了許多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其中包括對宣傳思想工作、新聞輿論工作規律的重要論斷。
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宣傳思想工作、新聞輿論工作的重要講話中,多次提到時、度、效。其中,2016年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主持召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隨著形勢發展,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創新理念、內容、體裁、形式、方法、手段、業態、體制、機制,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要適應分眾化、差異化傳播趨勢,加快構建輿論引導新格局。要推動融合發展,主動借助新媒體傳播優勢。要抓住時機、把握節奏、講究策略,從時、度、效著力,體現時、度、效要求。
可見,把握好時、度、效,是實現輿論工作科學性與藝術性有效結合的必由之路。正確把握時、度、效,就要在新聞輿論工作中抓住時機、把握節奏、講究策略。具體而言,把握時,要抓住時代迫切需要的新聞,在最佳的時機展現的新聞;把握度,要把握新聞的分寸火候,社會洞察的力度,筆力所達的深度,理論提升的高度;把握效,體現在新聞的實效質量,積極的社會效應,良好的社會效益,最大的社會效果上。
新聞輿論工作中的時,從宏觀層面看,指時代,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新聞輿論工作要從時代大局、社會大勢出發,緊扣時代脈搏,反映時代心聲,順應時代大勢。從中觀層面看,時指時期,新聞輿論工作要緊緊圍繞黨和國家一定時期的中心工作,服務深化改革和穩定團結的大局。從微觀層面看,時指及時性,新聞輿論工作是一項與時間賽跑的工作,中外新聞界對新聞的定義,都強調最新、及時等,網絡時代,及時性顯得尤為重要。在公眾普遍關心的社會熱點問題面前,主流媒體若不能搶占第一時間,及時回應,權威發聲,就有可能導致眾聲喧嘩,真相缺席,甚至謠言滿天飛。
2015年2月底,一部反映環保的紀錄片經微博、微信廣泛傳播,一時成為社會熱點話題。它將我國一些地區出現的霧霾和污染,簡單歸結為政府的不作為,這既誤導了輿論,又對馬上開幕的全國兩會造成了干擾。
為消除公眾誤解,人民日報快速反應,連續刊發我國有關生態文明建設的報道,2016年3月3日,在兩會特刊刊出4篇報道,反映北京市民對“APEC藍”的贊賞、人大代表要求嚴肅執行新環保法的呼聲等。3月4日,在報眼刊發《保護生態 留住藍天綠水青山》報道,并配發《推進生態文明 建設美麗中國——外國專家學者積極評價中國生態保護成就》綜合報道,通過國外權威人士之口評價中國政府的生態保護工作。3月5日,再次推出重頭報道《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具有制度和文化優勢——國際社會高度評價中國保護生態的舉措和智慧》。
這組報道既有代表委員的意見建議,又有外國專家的評價;既有環保部長、市委書記等官員的聲音,也有普通網民、大學生的呼聲。通過短時間內的密集報道,第一時間澄清了謬誤,掌握了輿論引導主動權,切實發揮了積極主動引導輿論的作用。
新聞輿論工作的度,既要信息準確、邏輯嚴密,又要講究寫作手法和新聞倫理,拿捏得當,并非易事。
當前,網路傳播中存在著諸多“失度”現象,嘈雜無度聲音過多,一些自媒體、網絡大V,為了吸引網友贏得點擊率,有意無意散布一些虛假信息,炒作放大負能量,這對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和積極向上的輿論環境非常不利。
2016年9月,舉世矚目的G20峰會在杭州召開,這對杭州是難得的機遇。但2016年3月27日,網絡上突然出現多篇指責政府“面子工程”的自媒體文章,并在朋友圈迅速傳播。
針對這波負面輿情,浙報集團杭州分社最早發聲,專門為輿情量身定做了評論《喧囂很近,請把情懷放遠》,先后被澎湃、網易等一大批手機客戶端、網站和微信號轉載,主流媒體旗幟鮮明地發聲,一舉扭轉了網絡輿論的不利局勢。
考慮到這次負面輿情首先出現在自媒體上,網絡應是輿論引導的主戰場。杭州分社在撰寫評論文章前,專門開會探討如何呈現才能被網民“熱轉”。經會商,杭州分社決定根據新媒體的傳播特點,派一名跑線記者從親身經歷切入,以和杭州市民虛擬對話的方式擺事實、講道理,娓娓道來。不出所料,這種“個人傾訴體”一經刊發大量被網友轉發,迅速占領了輿論高地。
但互聯網上的輿情復雜、多變,評論刊發次日,又出現老建筑“秋水山莊”門樓涂色被網友誤解一事,使本已趨平息的輿情再次洶涌而來,杭州分社監測到這一輿情后,根據輿論最新進展及時調整對策,杭州市也快速、誠懇地對此事件給予回應,使負面輿情在發酵前得以回落。此后,又在浙江新聞客戶端上開設《跟著記者走近G20》等欄目,進一步答疑解惑,引導公眾對峰會項目進行積極評價。
做好網上輿論工作是一項長期任務,杭州分社這次實踐很好地運用網絡傳播規律,把握了網上輿論引導的時、度、效,弘揚主旋律,激發正能量,使網絡空間清朗起來。
新聞輿論工作的效,是新聞輿論工作的落腳點,指的是新聞傳播的效果。新聞輿論工作要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效益把握得好不好,要看新聞輿論工作是否堅持了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的基本方針;是否有助于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讓群眾愛聽愛看、產生共鳴,充分發揮正面宣傳鼓舞人、激勵人的作用;是否有益于澄清謬誤、明辨是非,凝聚各方共識;是否有利于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國人民團結戰斗的共同思想基礎。
在新聞實踐中,時、度、效三者缺一不可,時解決的是傳播的及時性、貼近性問題,度解決的是傳播的科學性、藝術性問題,效則解決的是傳播的影響力、引導力問題。只有三者有機統一,才是完整良好的傳播。
2016年高考前一個多月出現的減招風波及其后的平息,有力說明了在新聞實踐中如何切實做好時、度、效。
2016年5月初,關于江蘇、湖北高考減招的信息在網上持續發酵,通過微博、微信、QQ等途徑傳播擴散。5月7日,當地一家市級都市類媒體針對家長的憂心,及時做出回應,經一番調查分析后刊登報道,這篇報道在文內稱“影響有,但不會太大”,標題卻打出“上大學更難了?”。這一吸引注意的標題,對度的把握有失妥當,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社會負面情緒的傳播。
針對這一風波,教育部門和權威媒體紛紛介入,江蘇省教育廳廳長很快通過權威媒體表示,今年江蘇省高考招生能夠做到“三個不減少”“三個確?!薄:笔〗逃龔d連夜答記者問,表示湖北省今年能夠做到“四個不低于去年”。緊接著,教育部對高考減招也及時做出官方回應。這些權威聲音通過黨媒的報紙、兩微一端等及時、廣泛地傳播出去,很快澄清了謬誤。
江蘇省教育廳還就高考減招召開緊急發布會,江蘇6所211高校負責人出席,紛紛對媒體表示,2016年在江蘇招生人數不低于2015年。湖北省211高校也紛紛通過媒體公布今年在鄂招生計劃。通過一段時間持續密集的輿論引導,營造了正面積極的輿論環境,打消了廣大考生及家長的顧慮,真正做到了從時、度、效著力,體現時、度、效要求。
[1]陳寅.時度效的內涵、應用及著力點[J].新聞戰線,2014(7):23-26.
[2]蘇長虹.把握熱點問題報道“時度效”的新范本——本報兩會期間生態文明建設報道評析[EB/OL].[2015-04-29]人民網:新聞傳媒閱評,2015.http://media.people. com.cn/n/2015/0429/c350342-26924120.html.
[3]吳雅茗,俞熙娜.緊扣“時度效”,以評論引領輿論彰顯黨報擔當[J].傳媒評論,2016(4):9-11.
G2
A
2096-0360(2016)19-0009-02
海 冰,中級職稱,研究方向為新聞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