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躍文
儋州市廣播電視臺,海南儋州 5717000
電視新聞采編工作創新研究
汪躍文
儋州市廣播電視臺,海南儋州 5717000
隨著互聯網的興起,新聞傳播的渠道和速度也趨于多樣化和更為便捷、暢通,這就對傳統媒體——電視新聞質量提出了更高的挑戰。而新聞采編作為電視新聞制作中的重要環節,決定著電視新聞質量,因此必須重視電視新聞的采編工作。文章針對當前電視新聞采編工作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探討,并提出了具體的創新措施。
電視新聞采編;現狀分析;創新研究
采與編的過程其實就是電視工作者創作的過程。其重要性和意義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1 新聞采編是新聞整體工作的重要一環
電視新聞的制作包括線索的收集、新聞采編、審查、播出等系列環環相扣的步驟。新聞采編作為重要的一環,需要新聞部門收集線索并且完成現場采訪和影像拍攝,最終發回電視臺進行后期的剪輯和審核、播出,因此新聞采編對于電視新聞的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2 豐富并提高電視新聞的多元化內容
新聞采編中,收集新聞素材的質量和數量是采編的基本工作內容,也決定著電視新聞本身的質量。為了滿足不同層次觀眾的信息需求,因此新聞采編工作的創新,主要表現在增加新聞素材涉獵的寬度和深度上,以增加新聞報道的多元化內容,推動電視新聞報道質量的不斷提高。
1.3 提高新聞采編質量是迎接新挑戰的需要
隨著網絡的興起以及多媒體時代的來臨,作為傳統媒體的電視新聞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新聞市場競爭的“白熱化”。因此電視新聞報道必須緊貼生活脈搏,著眼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和焦點作為新聞報道的切入點。而新聞采編是新聞工作開展的基礎和決定因素,只有新聞采編的質量和效率得到應有的發揮,才能使得新聞報道質量才會得到保證,從而增加與網絡新媒體的競爭力。
隨著互聯網絡的興起以及新媒體的誕生,受眾新聞接收的渠道越來越多元化,也形成了對于傳統電視媒體的強烈沖擊。因此,電視新聞媒體要增強自身活力,就必須正視自身的不足,特別是要從新聞的采編方面看到存在的問題,以求得自身的發展。
2.1 新聞采編內容存在的問題
當前,各地電視新聞內容存在的問題,一是內容單一;二是節目編排僵化、內容枯燥,大部分新聞稿都是照本宣科,僵硬死板,根本無法引起觀眾的興趣;三是新聞時效性差,由于受到電視播放時段的限制,延后了很多新聞內容的播出時間,造成很多新聞成了“馬后炮”,失去了新聞的時效性,新聞也就沒有了“生命力”。
2.2 新聞采編中現場采訪存在的問題
在當前實際的新聞采編工作之中,由于體制的原因,采編者進行新聞素材的收集仍舊采用傳統、單一的采訪方式,特別是在采訪過程不能深入實際進行全方位的調查,而是懸在空中,與被采訪者隔著很大的“精神距離”,采訪的效率和效果可想而知。這是當前新聞采編存在的主要問題。
2.3 采編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問題
從當前新聞媒體從業人員整體素質看,由于體制的原因,一些新聞采編人員不思進取,無視多媒體對于傳統電視新聞媒體的威脅,因而普遍存在一種高高在上的優越感,這種優越感表現在工作上就是不求創新,因循守舊,加上不善于學習業務,編輯手法過于老套缺少創新意識,墨守成規,導致新聞采編質量整體性低下。
鑒于人們鑒賞水平的提高,電視新聞人應該以一種時不我待的緊迫感進行創新,而這種創新主要表現在新聞采編這個重要環節,因為這個環節是整個新聞制作的基礎。
3.1 電視新聞采編思維上的創新
“采”與“編”是新聞報道中兩條重要的平行線,也是新聞報道收集、制作的兩個基本環節。而“采、編”的高效、統一,直接反映出新聞工作者自身的新聞專業水準。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的關鍵期,各種社會矛盾尖銳存在,這就需要電視新聞工作者創新并開拓報道思維的視線,站在維護社會穩定的角度,盡可能選擇有價值的典型的新聞內容,利用特寫、評論、圖片等各種方式來將新聞事件全方位地予以報道,發揮電視新聞對于社會輿論的正確引導作用。但現實往往不是如此。比如某省級電視臺的“某某為您辦事”節目,聽起來很接“地氣”,但只是熱衷于張家丟了一只雞、李家走失了一條犬、或者孫家的下水道堵塞了諸如此類的報道,而對轉型期出現的社會矛盾視而不見、避而不報,因此受到觀眾厭惡也是在所難免。原因就在他們的思維上,沒有與時俱進,沒有關注社會熱點,因此偏離了電視新聞報道的正確軌道。
3.2 電視新聞采編策劃上的創新
策劃是每個新聞報道的基礎,一是策劃者要選取獨特的新聞角度。因為,成功的策劃,是電視宣傳報道成功的基礎。二是策劃視線要高,處在多媒體信息時代,信息便捷而龐雜,這就要求新聞工作者在面對這些海量信息進行選擇時,目光要高遠,進行信息的再加工、再創作,起到積極的社會意義。三是要創新節目的編排形式,只有將諸多新聞進行精心組合,才能收到積極的宣傳效果。比如在靈活進行編排時,可以將現場報道與新聞發生背景分析有機結合起來,不僅電視報道有了層次感,同時也將新聞的發生、發展以及產生的社會效果一一清晰地向觀眾做了交代并能充分引起觀眾的共鳴,報道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3.3 電視新聞采訪現場的把控
新聞采訪是新聞工作者運用所學知識以及豐富的實踐經驗,與被采訪者進行面對面的心靈交流的過程。在實際采訪中,高超的采訪者能夠根據環境、氣氛、被采訪人的情緒變化適當調整自己的采訪方式,并從容地將情緒激動的被采訪者的談話內容及時切換回到采訪主題,同時又對被采訪者進行循循善誘,使其說出自己心里的真實感受,做到有效把控現場采訪走向。另外,在現場采訪中,攝影也是關鍵的一環,作為現場信息的傳遞,首先需要畫面充滿“動感”,所謂的動感就是要及時、準確捕捉被采訪者的音容笑貌,做到聲音與畫面的同步傳送,鏡頭不僅要在采訪與被采訪者間準確切換,還要適時將新聞采訪的環境以優美的畫面構圖準確傳遞給觀眾,令觀眾有身臨其境之感,增加了電視新聞報道的藝術性、真實性和震撼力。
另外,電視新聞在剪輯制作過程中,電視畫面語言要充分體現被采訪者的個性,以畫面和語言以及人物形象的準確描述,緊緊抓住觀眾的心,同時還可以音樂、動畫等多種輔助手法,滿足人們的多重視覺需求。
3.4 提高電視采編人員專業素質
我們反復強調,電視新聞采編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只要是藝術,就需要天賦,這不是危言聳聽。由于我們體制的問題,使得從業人員素質等等不一,甚至很多的南郭先生也濫竽充數在其中。這些問題的解決:一是要從體制上打破“鐵飯碗”“大鍋飯”,要通過完善的制度達到“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機制,這是選拔優秀新聞從業人員的基礎;二是通過培訓與現場采訪實踐的“兩條腿走路”的方法,培養現有采編人員,提高其理論知識并積累現場采訪經驗,達到培養人才的目的;三是通過有效的獎懲機制,對于業務精、能力高的人員實施獎勵,對于成績平平者進行處罰,達到獎掖先進、鞭策后進的目的;四是通過業務會、編前會、新聞例會等方式,每天就采集的新聞稿件,針對其攝像手法、畫面構圖、配音效果等逐一展開討論和分析,指出其優缺點,通過這樣的方法,反復揣摩、講解,達到整體提升新聞從業人員素質的目的,為電視新聞報道的質量提升打下堅實的人才基礎。
G2
A
2096-0360(2016)19-0156-02
汪躍文,中級(記者)職稱,研究方向為新聞采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