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昆鵬
河南省人口和計劃生育宣傳教育中心,河南鄭州 450000
新媒體背景下分析新聞攝影的發展對策
于昆鵬
河南省人口和計劃生育宣傳教育中心,河南鄭州 450000
當前新聞攝影發展速度極快,新聞載體也日益多樣化,新聞傳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在新媒體背景下,社會市場逐漸完善,人們對信息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廣播電視臺如果想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即必須改革新聞攝影現狀,促進新聞攝影的發展。文章通過分析新媒體背景下新聞攝影發生的變化以及發展趨勢,探索新媒體背景下新聞攝影的發展對策,以期促進新聞攝影的發展。
新媒體;新聞攝影;變化;發展趨勢;發展對策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新媒體環境不斷發生著改變。當前,就對于新聞攝影領域來說,除了物質形態方面已明顯發生變化外,其藝術形態層面以文化內涵層面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變化,日常生活中,電視節目往往已無法滿足人們欣賞需求與審美需求,且各新聞領域都有大量群眾參與,促使媒體形式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就目前而言,人們在記錄其日常生活、興趣愛好、心情狀態時,都會選擇應用各種數碼產品,這就大大提高了人民群眾的參與熱情。為了促進新聞攝影的發展,新聞攝影專業人員應該從新媒體背景下新聞攝影發生的變化,對新聞攝影發展的趨勢進行分析,從而探索出新聞攝影的發展策略。
1.1 信息來源逐漸多樣化
目前,社會經濟不斷發展使新聞線索的辨識難度不斷加大,特別是科學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發展,使人們可以利用新興的電子媒體將新聞攝影作品進行處理,并賦予其作品數字化特點,并將處理好的圖像傳播于網絡中,這就導致互聯網上的新聞線索更加復雜難辨。當前,微博、微信等互聯網平臺已經成為新聞媒體傳播的主要途徑,雖然,網絡信息給新聞傳播帶來了給便捷性,但是這也造成了網絡信息魚龍混雜的情況,對新聞的真實性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1.2 圖像傳播形態有所改變
在新媒體背景下,新聞攝影的傳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由于網絡平臺大部分都具有裂變式傳播特點,人民群眾可以通過網絡平臺進行信息傳播與交流,因此,已經逐漸呈現出人群交疊現象。所謂裂變式特點就是指:在網絡平臺中,所有認識的人都可以進行文字信息和圖片信息的分享,而已經擁有了信息的用戶可以向其朋友進行再一次的信息傳播與交流,這種像是細胞分裂似的傳播方法讓呈現除了新的心態,每個人都可以是制造新聞的主體[1]。簡單來說就是,科技的發展改變了新聞攝影傳播模式,擴大了其傳播范圍,拓寬了參與者的參與面,提高了新聞攝影的影響力。
2.1 互聯網的廣泛使用
當前,人們已經將網絡通信作為了技術中心,新聞內容更加自由,且傳統的新聞傳播時間和傳播空間,由于互聯網的廣泛使用,逐漸被打破,形成了一種新型的無線網絡媒體傳播系統,并擁有其特殊的傳播方式。除此以外,現在大部分通信設備都能夠通過連接網絡連接功能,上傳視頻和圖片,對當代的社會網絡系統起到了完善作用。并將移動系統與固定系統相結合,形成一個覆蓋面廣、開放性強的數字網絡機構。基于此,人民群眾的生活逐步向網絡化和數字化方向發展。另外,在新媒體背景下,應用互聯網技術可以有效彌補傳統信息滯后性狀況,利用互聯網可以及時有效地將新聞信息傳播給大眾。
2.2 手機成為了傳播工具
信息技術質的飛躍,使手機具有了智能化的功能,例如:拍攝和網絡連接。成為了人民群眾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由于手機在操作上具有簡便快捷的優勢,且隨著時代的發展,手機具備了上網功能,人們可以通過手機實現信息互享和信息傳播,大大提高了信息傳播的速度和效率[2]。與專業攝影設備相比,手機拍攝效果較弱,屬于暫時性拍攝工具,盡管如此,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手機生產商從手機功能出發,對手機性能進行不斷完善,當前,手機拍攝畫面已經比某些低端專業拍攝工具更加星期。此外,隨著無線網絡、3/4G網絡的普及,使手機在新聞信息的傳播方面具備了更大的優勢。由此看來,時代這樣的發展會促進更多的群眾參與到新媒體新聞攝影傳播的過程中去,促進了新聞攝影的進一步發展。
2.3 打破了攝影的專業性
當前,網絡信息工具的高速發展,使數碼成像技術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很多人民群眾都以利用手機拍攝新聞,將長期以來專業攝影工作的束縛主義打破。簡單來說,在新媒體技術下,任何人在任何地點都可以參與到新聞拍攝中。甚至,當前有部分人的自主拍攝素材已經比專業的攝影作品更為出色。在新媒體環境下,人民群眾可以將新聞的現場情況及時且真實的反映在拍攝的資料中,因此,站在普通老百姓的角度去看,新聞能夠反映出很多方面的問題。近年來,很多網絡商盛傳的新聞第一手資料都來自于普通群眾提供的線索,這就打破了專業化新聞拍攝格局。另外,在新媒體背景下,普通的人民群眾可以直接拍攝到自己目擊到的新聞事件,并通過圖片、視頻的方式上傳至互聯網中,這種沒有進行再加工的新聞,雖然內容較為粗糙,但是具有極其強烈的第一現場感。
3.1 轉變專業攝影人員的態度
在人們還在使用交卷進行新聞拍攝工作的時代,新聞攝影工作的超高專業性,常常讓人民群眾對其懷有十分敬畏的心理,但是,隨著我國不斷的進步和發展,我們走入了新媒體時代,現代化科學技術走入人們的生活,人民群眾對于新聞拍攝的敬畏感已經在科學技術的發展下,逐漸消退,但是,當前還是存在部分攝影擁有專業高傲意識,這就影響了新聞攝影的發展。因此,為了促進新聞攝影的進一步發展,專業攝影人員應該轉變自身態度。專業攝影人員應該消除自身職業優越感,提高自身社會責任感,在新聞拍攝過程中,站在自己的專業視角,利用自身的職業敏感,將從專業角度拍攝的新聞作品與普通群眾所拍攝的新聞作品做出區分,充分展現自己攝影作品的深度優勢,從而利用自身專業優勢帶動新聞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3.2 相關部門要加強引導力度
除了攝影人員自身的努力外,相關部門應該對大眾引導人民群眾進行正確的新聞攝影傳播。由于當前網絡中已經存在很多不真實的信息、圖片、視頻,這對于新聞的真實性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再加上普通群眾的辨別能力較弱,使不良信息被廣泛流傳于網絡中,一方面,阻礙了新聞攝影的發展,另一方面,不良信息的廣泛傳播會對構建和諧社會造成巨大的威脅。基于此,相關部門應該做好新聞管理工作,控制好網絡中信息傳播的質量,將虛假信息進行清除,為新聞攝影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
3.3 拓寬新聞發布渠道和方式
拓寬新聞發布的渠道主要是指,我國應該大力發展互聯網與手機,將報紙、手機、網絡等各個媒體進行有效的融合,互相推進其發展,充分發揮各個媒體的作用,為滿足受眾掌握新聞信息的需求做出貢獻[3]。為此,應該將專業攝影隊伍與公民攝影隊伍進行有效整合。針對專業攝影隊伍,隊伍成員應該具有過硬的專業知識技能,新聞媒體機構應該提高其綜合素質,為人民群眾打造新聞攝影行業的領軍人物;針對公民攝影隊伍,新聞媒體機構應該將現場新聞拍攝下具有新聞價值的圖片,將信息線索提供給無法第一時間拍攝到新聞的專業新聞記者。
總而言之,在新媒體背景下,信息技術的發展直接影響了新聞攝影的傳播模式,在新媒體背景下,人民群眾都成為了新聞信息的拍攝者和發布者,打破了傳統新聞行業的束縛。面對當前新聞信息來源多樣化,圖像傳播形態產生改變的情況,為了促進新聞攝影的發展,新聞拍攝人員應該轉變自身態度,且相關部門應該積極引導新聞拍攝向著正確的方向發展。除此以外,在新媒體背景下,新聞拍攝人員應該拓寬新聞發布渠道和方式,保證新聞攝影傳播的良性發展。
[1]呂明華.新媒體背景下廣播電視新聞采訪現狀、對策及未來發展[J].中國傳媒科技,2014,15(6):104.
[2]張民生.流媒體時代背景下新聞攝影的發展趨勢及策略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4,5(6):79.
[3]李春竹,劉怡林.新媒體背景下新聞攝影傳播特征分析[J].新聞研究導刊,2015(12):274-275.
G2
A
2096-0360(2016)19-0176-02
于昆鵬,副科,研究方向為新聞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