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華
濟寧市任城區新聞中心,山東濟寧 272000
新時期新聞編輯工作的思考
李 華
濟寧市任城區新聞中心,山東濟寧 272000
在這個人人都是自媒體的時代,新聞已經從過去單一形式轉化為立體化、網絡化、多元化,人民群眾對新聞工作的要求越來越高,新聞編輯工作的難度也在日益增加。為了適應新聞行業的快速發展,為了能夠跟上時代的步伐,需要新聞編輯工作者全面提升工作素質和創新能力。
編輯;創新;提升;發展
在網絡新聞迅速崛起的今天,新聞編輯工作將面臨著巨大的改變,具體表現如下。
首先,新聞材料變得更加多元化,社會中開始出現各式各樣的新題材,編輯工作者要對其進行適時的學習及掌握。必須要吃透摸準[1]。比如說,近幾年遍布城市街頭的小額擔保貸款公司,很多中老年人被其高利息引誘,不惜將一輩子的積蓄,在沒有任何正式合同的情況,寄存到擔保公司,最后擔保公司一夜之間“關門大吉”,老板員工逃之夭夭,老百姓的血汗錢打了水漂,有的老年人在得知消息的一瞬間一命嗚呼,有的久病不起。針對這類事件,編輯人員要時刻保持沉著冷靜的客觀態度,認真學習和了解事件的發生發展,合理評判刊發稿件后給群眾和社會帶來的影響。其次,傳播形式的多樣化,隨著網絡新聞、微信微博的快速發展,人民群眾越來越偏向于利用電腦網絡、QQ、微信來瀏覽新聞,了解社會,針對這類新聞需要編輯人員也必須以受眾的需求為導向,新聞編輯工作,在做好紙質媒體、平面媒體的同時,應及時更新制作網站,充分發揮網站與傳統媒體相結合的優勢,才能在這個信息爆炸的今天,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在當前的新媒體時代下,新聞已經不再局限于以往單一、平面的形式,而是慢慢向著多元化、網絡化、立體化的趨勢發展。這就要求我們新聞編輯人員在進行新聞編輯的過程中,需要更加合理高效地進行二次編排整理。編輯人員在日常編務工作中要特別關注受眾的閱讀心理,從眾多繁雜的新聞線索中,做出更加高質量的引人注目的新聞。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我們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面臨的挑戰和困難前所未有,必須堅持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激發全社會團結奮進的強大力量。關鍵是要提高質量和水平,把握好時、度、效,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讓群眾愛聽愛看、產生共鳴,充分發揮正面宣傳鼓舞人、激勵人的作用。在事關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則問題上,必須增強主動性、掌握主動權、打好主動仗,幫助干部群眾劃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認識。劉云山同志也曾經強調,要按照高舉旗幟、圍繞大局、服務人民、改革創新的總要求,緊跟時代步伐,深入探索實踐,更好地履行職責使命,不斷提高做好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基于領導同志們的殷切希望,筆者認為要做好編輯工作,就必須開展好新聞素材的編排工作,要不斷加強業務學習,提高編輯水平,要學深學透心理學,要對受眾有充分的掌握和了解。另外,新聞編輯工作還需要擁有堅定的政治立場,對新聞事件進行嚴格的政治把關。新聞編輯在對第一手新聞資料進行編輯加工的過程中,要與黨的方針路線政策保持高度一致,要結合當地群眾的閱讀習慣,對每一則新聞素材進行深入分析,科學安排銜接,讓群眾喜聞樂見,主動接受,充分發揮新聞宣傳的輿論引導功能[2]。
作為一名新聞編輯人員,必須具有創新能力,然而,創新的意識來自于我們的日常工作。在平時工作中,我們要有高度的政治敏銳性,有了政治敏銳性,才能培養出新聞敏銳度。習近平同志向廣大社會科學工作人員所提出的要求,實際上就是對新聞工作人員所提出的確切任務。堅定自己的立場,擺明端正的態度,研究并宣傳馬克思主義,要做到寸土必守,盡職負責,勇敢地擔當起肩上的使命。要敢于發聲,大膽亮劍,舉起鮮明的旗幟,和反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斗爭到底。當前新聞工作者面臨著重大的挑戰,因此必須要高度重視自己身上擔負的責任,要積極做出行動。“政治家辦報”,永遠都只有進行時、完善時和優化時,而絕對不會完結。一些意志薄弱、目光短淺、道德缺失的人員,或是投機主義者等,在個人名利需求一時得不到滿足時就會滿腹牢騷,甚至怨天尤人,這是有辱使命和職業操守的行為,需要引起警惕。
中國夢是我們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每一個中國人,都理應成為中國夢的建設者,為實現中國夢貢獻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我是建設者”這樣一種價值觀,凝聚和體現了我國各行各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整個過程之中,為實現中國夢的決心和動力。它對于新聞事業是如此,對于新時期的新聞編輯來說更是如此。聯系學習啟示和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現狀,筆者深刻感受到,在努力提高編輯業務水平的同時,有兩點需要給予足夠清醒的認識和重視。一是輿論引導的藝術性問題。有的同志偏重強調原原本本地宣傳上級指示精神,對讀者如何愉快接受、積極消化關注較少。對形勢的“吃透”程度和上級領導的認識傾向,也制約了新聞報道的藝術性,至于創新,有時竟被視為異端、猛虎,致使誰寫了誰看,寫誰誰看的現象竟然能樂此不疲,作繭自縛、保守僵化被看作穩妥,長此以往,讀者不買賬,何言輿論引導效果?二是解放思想問題。新聞傳媒是宣傳解放思想的主陣地,而新聞單位自身解放思想卻不夠的現象令人不可思議,明明是能夠促進工作且不會帶來“副作用”的稿子,卻往往因考慮“穩定”而遭無情槍斃。事實表明,解放思想不夠的原因在于端正態度不夠。由此可見,真正增強輿論引導效果的潛在影響因素也不可忽視。
作為新時期的新聞編輯人員,必須要大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要增加大局意識、責任意識、憂患意識和穩定意識,潛心工作,將政治擔當深深刻在自己的心里,并堅定不移地學習政治、政策、理論、文化以及科學,在實踐過程中深入人民群眾。作為新聞工作人員,必須要隨時準備好充足的時間與精力,認真研究習近平同志的核心講話精神。讓社會責任感融入自己的思想和理念。要有針對性地閱讀經典名著,并時常參閱雜志、報紙上的重點內容,用政治理論武裝自己的頭腦,督促自己的言行。要自覺做一個有心的人,根據實際情況學習我國的文學、哲學、黨史、民族學、現代科學等,即使不能達到學者的境界,也要讓自己再提升一個層次,以便在當下知識經濟時代獲取新聞宣傳的主動權,并由此獲得最優良的輿論引導效果。新聞編輯人員自身要具備參與改革和社會活動的熱情,要身處其中,用心體會,并做出比較,準確掌握好時代的脈搏,從而將新聞輿論的引導真正落到實處。長期以來,有的新聞編輯人員雖然在采編過程中表現出了“政治家辦報”的思想,但卻在一些重要場合說了不恰當的話,并且在接收到消極乃至錯誤的信息后,沒有及時糾正。此外,還有的新聞編輯者并未積極學習,在工作方面敷衍了事,疏于創新,這也會影響輿論引導的實效。
總之,在新媒體技術突飛猛進的局勢下,新聞編輯事業發展迅速,但同時也會帶來一些障礙和挑戰。因此,新聞編輯人員要努力學習,穩扎穩打,在黨的新聞工作中不斷追求創新。
[1]蔡雯.淺析數字時代新聞編輯工作的主要特點[J].中國編輯,2010(1):65.
[2]陳凱明,邱范新.創新電視新聞編輯工作之思考[J].新聞知識,2010(5):28.
G2
A
2096-0360(2016)19-0195-02
李 華,濟寧市任城區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