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亞非,洪 浩,張劍英,朱鴻欣
(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市 200092)
軌道交通新型節段預拼橋梁受力特性研究
方亞非,洪 浩,張劍英,朱鴻欣
(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市200092)
在上海市軌道交通17號線高架區間,某主跨55m的節段預制拼裝混凝土連續梁橋,采用上U下箱的新型截面。現通過實體有限元模型,分析其各腹板的剪力分配情況,用以指導該橋梁的抗剪設計;同時研究了其橫向受力特性,以指導橫向配筋設計。
上U下箱截面;節段預制拼裝;剪力;橫向受力
在上海市軌道交通17號線跨越路口及河流區段,首次采用了上U下箱的新型截面梁橋。U梁利用底板支承軌道及列車,腹板兼具隔音屏障的作用,建筑高度低、結構輕巧美觀[1],然而在跨越部分路口及河道時,橋跨布置超出了簡支U梁的適用范圍,有必要采用連續梁橋進行跨越。為使其景觀效果與鄰近的簡支U梁協調統一,采用上U下箱的新型截面,如圖1所示:中墩附近的截面以箱形為主,箱形截面為主要受力區域;從中墩向邊墩及跨中,截面逐漸由箱形向U形過渡;邊墩墩頂與簡支U梁交接處,連續梁截面完全變為U形。

圖1 新型截面連續梁橋外形示意圖
混凝土橋梁的節段預制拼裝技術,可以加快施工速度,最大限度地減輕對橋位環境影響和交通干擾,易于保證工程質量,且能降低橋梁生命周期成本[2]。考慮到上述技術經濟優勢,該節點橋梁施工采用節段預制拼裝技術:待橋墩施工完成后,在承臺上搭支架澆筑0號塊件;主梁懸拼節段采用短線法預制,吊機逐段懸拼施工;最后合攏中跨,形成連續結構。
上U下箱新型截面連續梁橋結構新穎,結構受力狀態復雜,需要對這種結構形式進行詳細分析。本文通過對某跨徑布置33 m+55 m+33 m的上U下箱新型截面連續梁橋(見圖2)的實體有限元分析,對腹板剪力分配以及橫向受力特性進行了詳細分析,以全面地了解該結構的受力性能,確保結構設計的合理性與安全性。

圖2 新型軌道交通節段預拼橋梁截面圖
2.1有限元模型介紹
采用ABAQUS軟件進行實體有限元分析,為縮減計算規模、提高計算效率,在中跨跨中截面施加對稱約束建立半橋模型,如圖3所示。混凝土梁體采用C3D8R實體單元模擬,預應力筋采用T3D2桁架單元模擬,預應力筋采用節點固結的方式嵌入混凝土。

圖3 橋梁實體有限元模型
在有限元模型中,按施工步驟分步添加梁體節段并張拉預應力,同時注意施工過程中邊界條件的轉換。
2.2腹板剪力分配
梁跨內的荷載主要通過腹板上的分布剪力進行傳遞,腹板剪力控制著結構抗剪承載力設計。因此,將各腹板劃分成獨立的抗剪區域(見圖4),對各區域的剪力分配情況進行分析。中腹板剛度最大,大致等于U腹板1、U腹板2、箱腹板1及箱腹板2的剛度之和。

圖4 截面抗剪區域劃分示意圖
當橋梁對稱懸拼至最大懸臂狀態時,墩頂附近上U下箱形截面剪力最大。偏保守地不考慮預應力的作用,僅計入自重。表1列出了各截面腹板區域的剪力分配情況,其中距中墩墩頂1 m的截面為橫隔梁邊界,距中墩墩頂3.2 m的截面為現澆段中間位置,其余截面為預制節段接縫面。

表1 各截面腹板區域承擔的剪力一覽表
由表1可得出以下結論:
(1)中腹板承擔的剪力最大,大致相當于其他各腹板承擔的剪力之和。可見,各腹板剪力的分配與腹板自身剛度有關,腹板剛度越大則承擔的剪力越大。
(2)中墩墩頂附近箱形截面為主的區域,箱形截面的3道腹板承擔了50%以上的剪力,而U腹板承擔的比例很小。這表明,中墩墩頂附近的梁體,箱梁受力特征顯著。
(3)遠離中墩的位置,梁體截面中箱形部分結構高度不斷減小,上方U形部分占據截面的比例逐漸增加,截面剪力也相應地由箱梁承擔轉移到U梁承擔,U梁受力特征顯著。
2.3橫向受力特性
既有研究表明,槽型梁橋道床板沿縱向產生的裂紋是其主要病害之一,此病害主要緣于較大的橫向彎矩[3]。對于本文研究的上U下箱形新型截面梁,這里重點關注其橫向受力。
在自重及預應力作用下,上U下箱形變截面連續梁頂板橫向正應力如圖5所示。

圖5 頂板橫向正應力分布云圖
頂板橫向正應力最大值位于中墩墩頂截面,該截面的橫向正應力分布如圖6所示。頂板上部受拉、下部受壓,懸臂板橫向拉應力峰值3.9 MPa。

圖6 中墩墩頂橫向正應力分布云圖
而在遠離墩頂的U形截面處,如圖7所示,U形截面的底板同樣上部受拉、下部受壓,中腹板與底板隅角處橫向拉應力最大,達到0.9 MPa。

圖7 U形截面部分橫向正應力分布云圖
上述分析表明,中墩附近的截面以箱形為主,箱體部分剛度較大,橫向受力可比擬成箱體作支承的懸臂結構,懸臂根部最為不利;距中墩較遠的U形截面部分,中腹板剛度較大,橫向受力可比擬成中腹板作支承的懸臂結構,懸臂根部最為不利。
在上述橫向拉應力最大的兩個截面位置,沿橋梁縱向取1 m長的節段,對該區域內的橫向應力進行積分,可以得到橫向彎矩,用以指導橫向配筋設計,結果列于表2。可見,該節點橋梁的橫向配筋安全合理。

表2 橫向彎矩結果一覽表
上U下箱形結合截面是一種兼顧景觀需求、結構受力與設備布置的巧妙組合,通過對軌道交通新型節段預拼橋梁的實體有限元分析,發現其結構受力的主要特點:
(1)各腹板剪力的分配與腹板自身剛度有關,腹板剛度越大則承擔的剪力越大。中墩墩頂附近箱形截面為主的區域,主要表現為箱梁受力特征。遠離中墩的U形截面為主的區域,主要表現為U梁受力特征。
(2)中墩附近的截面,其橫向受力可比擬成箱體作支承的懸臂結構,懸臂根部最為不利;距中墩較遠的U形截面部分,其橫向受力可比擬成中腹板作支承的懸臂結構,懸臂根部最為不利。
[1]張吉,陸元春,吳定俊.槽形梁結構在軌道交通中的應用與發展[J].鐵道標準設計,2013,(10):78-82.
[2]Culmo M P.Connection details for prefabricated bridge elements and systems[R].FHWA-IF-09-010,2009.
[3]黃僑,陳卓異,楊明.槽型梁橋力學性能的研究現狀與展望[J].中外公路,2013,33(6):131-135.
U441+.5
A
1009-7716(2016)07-0286-02
10.16799/j.cnki.csdqyfh.2016.07.085
2016-04-20
方亞非(1971-),男,湖南新化人,博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從事交通工程設計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