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肖華
(湖州市交通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站,浙江 湖州 313001)
面向農村公路的乳化瀝青冷再生技術研究與應用
徐肖華
(湖州市交通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站,浙江 湖州313001)
依托湖州市農村公路大中修工程,采用乳化瀝青冷再生技術對農村公路進行改造,通過實體工程的驗證,確定了冷再生混合料的施工工藝,證明了乳化瀝青冷再生技術具有很好的實用效果,在農村公路改造工程中可大面積推廣使用。
農村公路;乳化瀝青;冷再生混合料;施工工藝
農村公路包括縣道、鄉道和村道,是公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障和促進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自2003年,浙江省開始實施“鄉村康莊工程”,在全國率先拉開了大規模建設農村公路的序幕。截至2013年底,累計建成農村聯網公路突破13 000 km。目前,浙江省農村公路里程10余萬km。新建公路里程不斷增加,但隨之而來的“老齡化”公路也急需改建或重修,傳統改造方法,是將原路進行銑刨,并將廢料運輸到指定地點進行填埋和堆放,挖除的部分采用新材料重新鋪筑。如此,大量的廢舊瀝青材料被視為建筑垃圾而遭遺棄或填埋,浪費了大量資源,造成了巨額經濟損失,增添了巨大環保壓力。面對占浙江省路網總里程90%以上的鄉道和村道,如能應用再生瀝青混合料實施建設與養護,無疑將積極緩解農村公路建設與養護的資金、技術以及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壓力[1-2]。
依托湖州市農村公路大中修工程,采用乳化瀝青冷再生技術對農村公路進行改造,通過實體工程檢測再生混合料的施工工藝和應用效果,為大面積推廣乳化瀝青冷再生施工技術做實際論證。
試驗路段位于安吉縣的曉南線上,長約500 m。原路面為瀝青路面,縱向坡度大,超過6%。存在兩處小轉彎半徑。周邊有幾個采石場和一個水泥廠。雖然是農村公路,來往的交通量相對少,但是重車比例高,主要是來往運輸開采的石料和土方。經了解此類卡車一般滿載載重約50 t,最大可達70 t。
1.1原瀝青路面狀況調查與評價
曉南線最突出的問題是縱向平整度差,橫向波浪起伏,最大處超過10 cm;局部路段路表光滑,抗滑不足,且有一些坑槽,已嚴重影響了行車質量。曉南線原瀝青路面路況調查結果見表1。調查結果表明,曉南線路面狀況已不能滿足行車舒適性及安全性的要求。

表1 曉南線原瀝青路面狀況調查結果
1.2路面改造方案設計
雖然曉南線路段重車較多,但總的交通量并不大。在缺少準確交通資料的前提下,根據《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范》(JTGD50-2006)[3],該段道路按照中等交通軸載進行設計。將路面結構厚度擬定為:12 cm乳化再生層做下面層,面層加鋪4 cm AC-16熱拌瀝青混合料作上面層。其路面結構方案見圖1。

圖1 路面結構方案
2.1乳化瀝青的選擇
本路段采用的乳化瀝青由阿科瑪(上海)公司提供。根據《公路工程瀝青與瀝青混合料試驗規程》(JTG E20-2011)[4]中相關試驗方法進行乳化瀝青材料的指標測定,結果見表2。由表可知該型乳化瀝青滿足規范要求,并具有較好的拌合性能。

表2 試驗用乳化瀝青性能測試結果
2.2集料和級配
研究中采用的集料包括RAP料、新集料和礦粉。RAP料為曉南線原瀝青路面經銑刨后所得到的再生集料,包括粗集料(最小粒徑大于4.75 mm)和細集料(最大粒徑小于4.75 mm)兩種級配的集料,其技術性質見表3;新集料為15~25 mm碎石和0~5 mm石屑,技術性質見表4;礦粉為石灰石礦粉,技術性質見表5。

表3 RAP料技術性質

表4 新集料技術性質

表5 礦粉技術性質
2.3水泥
為了提高乳化瀝青混合料的早期強度,向乳化瀝青混合料中加入少量的水泥。本路段采用的水泥為425號普通硅酸鹽水泥,摻量為2%。
3.1混合料設計要求
針對本工程的技術特點,結合《公路瀝青路面再生技術規范》(JTG F41-2008)[5]中的規定,確定乳化瀝青冷再生混合料的設計要求,具體見表6。

表6 乳化瀝青冷再生混合料設計技術要求
3.2生產配合比設計
根據乳化瀝青冷再生混合料設計要求,確定目標配合比,其中各檔集料及礦粉質量比為:粗RAP∶細RAP∶新15~25∶新0~5∶礦粉=27∶53∶14∶2∶4,最佳含水量為3.7%,最佳瀝青用量為3.7%,水泥摻量為2.0%。實際施工中,為了使實際配合比貼近目標配合比,進行生產配合比調整,調整后各檔集料及礦粉質量比為:粗RAP∶細RAP∶新15~25∶新0~5:礦粉=63∶37:0∶0∶0。調整后級配曲線見圖2。

圖2 生產配合比設計級配曲線
由圖2可以看出,生產配合比級配曲線與目標配合比級配設計曲線非常接近,且均在規范規定的級配上下限范圍內。
3.3最佳生產乳化瀝青用量確定
目標配合比設計確定的最佳瀝青用量為3.7%,在此基礎上分別采用3.5%,3.7%和3.9%的瀝青用量成型馬歇爾試件,水泥用量為2%,用水量根據集料含水量調整。試件性能檢測結果見表7。
由表7可以看出,各乳化瀝青用量下的混合料的試驗結果均滿足規范要求(15℃干濕劈裂強度比不小于 75%,40℃馬歇爾穩定度不小于6.0kN)。因此,最終確定乳化瀝青冷再生混合料生產配合比的最佳乳化瀝青用量為3.7%。
施工前,清除路表面的浮塵、松散的顆粒和表面積水,待表面干燥后澆灑粘層油。粘層油瀝青用量約為0.6~0.8 L/m2,撒布1 d后方可鋪筑。施工時,采用6輛以上的重型卡車組成運輸車組成運輸車隊,形成接力運輸。攤鋪與普通瀝青混合料的攤鋪基本一致,預估松鋪系數為1.3,實際攤鋪厚度為16 cm。
對于乳化瀝青混合料,不宜直接采用振動壓實,防止乳液流失。待碾壓路面壓實,且乳化瀝青破乳并有水流出后再采用振動壓路機。碾壓工藝為:先靜壓、再輪胎、再振動。碾壓分為初壓、復壓、終壓三個階段,具體碾壓工藝見表8。

表8 碾壓組合參數
拌和至壓實結束時間不宜超過水泥初凝時間和乳化瀝青凝結時間。現場基本上是貨到、卸料、攤鋪和碾壓連續進行。
本路段采用開放交通的方式進行路面的養生,待施工完成1 d后,即對外開放交通,但限制車輛在40 km/h速度內均速慢行通過,且不得急剎車、原地掉頭,以避免車輪對表層的破壞。后續觀測發現:路面無花白料、無彈簧現象,施工質量良好。
依托湖州市農村公路大中修工程,采用乳化瀝青冷再生技術對農村公路進行改造,通過在曉南線上實體鋪筑試驗路段,確定了乳化瀝青冷再生技術的施工工藝,后續檢測結果表明試驗路段性能良好,可大面積推廣應用。
[1]郭法霞,賈建彪,王玉勤,等.論我國農村公路的養護管理[J].中外公路,2007,27(1):226-228.
[2]李慶華.淺析農村公路設計的特點和要點[J].交通科技,2009(11): 154-156.
[3]JTGD50-2006,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范[S].
[4]JTG E20-2011,公路工程瀝青基瀝青混合料試驗規程[S].
[5]JTG F41-2008,公路瀝青路面再生技術規范[S].
U414
B
1009-7716(2016)07-0324-03
10.16799/j.cnki.csdqyfh.2016.07.096
2016-04-12
徐肖華(1963-),男,江西南昌人,高級工程師,從事公路水運工程建設與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