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少玲+陳蘭芬+謝騰芳+譚廣文+曾鳳



摘要:為研究植物配置效果,以廣州市4個居住區的12個主要群落組團為研究對象,分別調查經濟投入、計算群落特征值和評判美景度,然后運用層次分析法(AHP法)對配置效果進行評價。研究說明:植物的選擇與配置對建造成本、生態特征值和美景度產生較大影響,層次分析法作為綜合評價法對配置效果評價具有重要性,值得推廣應用。
2結果與分析
2.1受評群落特征
將調查結果按照群落名稱、建造價位、組成比例、組成比賦值、多樣性指數、鄉土樹種比例、美景度指數和AHP得分共8個方面進行表述。其中,受調群落的造價處于中等水平的有7個組團,占調查總數的58%,高等水平最少;組成比例中喬灌比在2:1~1:4之間,喬木地被比在1:14~1:5之間;多樣性指數在1.58~3.22之間,其中約92%在2.2以上;鄉土樹種比例在65%~87%之間;美景度指數在-1.91~1.77之間,AHP分值介于1.55到0.73之間,根據得分高低可判斷各群落效果評價排序,具體見表3。
2.2調查結果分析
2.2.1群落的經濟投入
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造價處于中等水平,即300~600元/m2,只有1個組團(圖1)單方造價超過600元,其地處小區主入口處,而居住區主入口通常為建造方不惜重金著力打造的區域。各群落組團造價最低的為“芒果-紅鱗蒲桃-馬尼拉”群落(圖2),約為289元/m2,該組團地處小區中心觀景區,而其多樣性指數、鄉土樹種比例和美景度指數在12個組團中都處于中上等水平。
2.2.2居住區園林植物群落的組成比例
將調查組團的全部喬灌地被分別求平均值后得到的比例為1:2:8,這樣的結論與翁殊斐(用AHP)建議的喬木(株)、灌木(株)、地被(草坪)(m2)比例2:6:23以及陳自新等提出的1:6:20大體一致,只是在喬灌用量上略微偏多(圖3),地被的量相對較少,在居住區園林環境營造過程中,為了充分利用有限空間營造繁復多變的小區景觀和功能區,通常會縮成各組團間距離,從而減少草坪面積。
2.2.3多樣性指數和鄉土樹種比例
本次調查的12個群落多樣性指數和鄉土樹種比例分別平均達到2.57和74.5%,與許多學者調查得到的數據相比,多樣性指數和鄉土樹種比例均較高,結合造價來看,并非造價高的群落就會在多樣性指數和鄉土樹種比例上占優勢,低成本的情況下只要注意植物品種的選擇,也能配置出多樣性豐富、鄉土樹種比例高的生態植物群落。另外,雖然各組團的多樣性指數高,但是喬灌地被的植物種類在組團間的重復率較高,這一點受到許多方面的影響,包括設計者的使用習慣、采購方開拓供應商的能力及當地園林苗木市場的可供苗木品種等,要改變這種現狀需要園林工作者們一起努力,增加新優園林品種的研究與推廣應用。
2.2.4群落美景度
根據調查結果分析,本次調查的美景度指數分值與孫啟臻對上海植物園群落調查的結果-1138~1.37相近,其中,群落“小葉欖仁+紅花羊蹄甲-灰莉-馬尼拉”(圖3)的分值最高。該組團是一個投入中等,多樣性指數和鄉土樹種比例均較高的群落。
總結各群落特點,不難看出:群落養護水平高,個體健康水平和觀賞性更好,美景度評價高;另外,群落色彩變化豐富,得分高(圖4);群落空間搭配合理,上層通透,中層緊湊,下層線條流暢,分值高;群落主題鮮明、特色顯著,評價高(圖5)。
2.2.5層次分析法評價結果
從層次分析法應用結果來看,美景度分值最高的“小葉欖仁+紅花羊蹄甲-灰莉-馬尼拉”(圖3)配置組合YAHP值最高,說明該群落在經濟節約、生態指標及觀賞效果各方面的綜合評價都優于其他組合,值得做進一步的推廣應用;造價最低的“芒果-紅鱗蒲桃-馬尼拉”次之,雖然在觀賞效果方面不受大多數人的贊許,但綜合其他方面的優勢,也是值得認可的,后續需要在觀賞效果的提高方面進行優化。
3結論與建議
3.1生態園林的節約效果
節約的不一定生態,但生態的自然會節約,生態園林之所以受到社會推崇,主要是對人工及自然資源的節約效果明顯。因此,在考慮生態園林植物群落配置的時候,要充分考慮經濟投入,研究組將綠化價格的調查結果作為參考標準,認為綠化造價在300元/m2以內,養護期小于3個月的即為較好的節約型群落配置。
3.2科學分析選出凸顯城鄉特色的園林植物景觀
居住區植物設計效果與植物的選擇和配置密切相關,如何營造出符合大眾需求、獨具特色的植物景觀,需要用到科學的分析方法。由于廣州地區城市中心發展相對成熟,新型居住區一般建造于城鄉交界處,鎮區與市中心的園林植物群落是否需要有區分?消費人群需求是否不一樣?苗木來源是否不同?答案是肯定的。如何依據這些區別,營造城鎮居住區特色的園林植物景觀,有待園林工作者的進一步研究與探索。
3.3應用層次分析法能有效進行植物配置效果評價
改進生態植物配置技術,需要考慮多種因素,包括成本、生態效益、觀賞效果等,它們很難以一個統一的標準進行比較,多因素多指標綜合評價法優于單指標分別評價,能較全面準確反映一個植物配置模式的優劣。另外,本研究在計算過程中對專家判斷矩陣做了一致性調整,說明來源于專家判斷的矩陣是具有人為誤差的,在層次分析法應用中應多加留意。
3.4植物配置效果評價研究方法的探索與優化
本研究旨在篩選生態效益高、經濟成本低、景觀效果好的植物配置組合。通過從經濟投入、群落組合比、多樣性指數、鄉土樹種比例、美景度指數五個方面進行了初步的調查研究,而研究還可更深入與細致,比如對生態效果方面的研究可以增加對植物物種間生態穩定性、植物抑菌除塵降噪的效果以及植物抗逆性等方面的調查,而對于美景度的調查可以借鑒魏亮亮等的方法,對文化、色彩、季相等11個評價因子進行評價,更準確地對植物組團進行美景度評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