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長青 洪文君 黃久香 莊雪影



摘要:通過對株形披散雜亂的四藥門花進行修剪、噴施多效唑及修剪+噴施多效唑等3種處理方法對其株形優化效果影響的比較研究,結果表明:處理3個月后,噴施多效唑及修剪+噴施多效唑處理組的苗木平均凈高增量、冠幅、節間長等指標均顯著小于對照組,其株高降幅為74.8%~83.2%,冠幅降幅為22.8%~28.0%,節間長縮短49.7%~60.1%,其分枝數也較對照組多。與對照組比較,修剪處理僅對調控株高增長有顯著影響。
關鍵詞:四藥門花;園藝修剪;多效唑;矮化效應;珍稀植物資源保護 文章編號:1671—2641(2016)01—0046—03
中圖分類號:S688 文獻標志碼:A
修剪能夠去除頂端優勢,促使植物側枝的萌生,調節樹木生長,改善株型。科學合理的整形修剪不僅可改善木本植物的樹形,還可調節樹體內營養物質的合理分配,控制徒長,使之繁花不斷研究表明施用多效唑可縮短櫻桃Cerasus pseudocerasus、夏臘梅Cabycanthus chinensis夾竹桃Neriumoleander等木本植物的節間距,促進其萌枝分化,具有促花的效果。因此,整形修剪和噴施多效唑是園藝和園林常用改善植株觀賞效果的技術措施之一。
四藥門花Loropetalum subeordatum為金縷梅科常綠小喬木樹種,僅零星分布于中國香港、廣東、廣西和貴州。目前已被IUCN列為稀有植物,為我國Ⅱ級稀有瀕危保護植物。何妙坤等已建立了四藥門花的扦插繁殖技術,為四藥門花的保護與資源利用奠定了基礎。四藥門花葉卵形或橢圓形,基部心形,葉形優美,幼葉常為紅色(圖1-A),頭狀花序,花瓣白色,條形(圖1-B)。四藥門花四季常青,花期長,花量大,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但其株型參差雜亂不整(圖1-C),人工修剪可改善其觀賞效果(圖1-D)。
將人工培育的珍稀瀕危植物應用在城市園林綠化中,既可發揮珍稀植物的觀賞潛力,也是植物多樣性保護的有效手段,更是實現植物資源持續利用的重要內容。本文探討了修剪和噴施多效唑對盆栽四藥門花株形優化的影響,擬為四藥門花在園林上的應用提供參考。
1材料和方法
1.1試驗地概況
本試驗于廣州市華南農業大學樹木園溫室內進行。試驗地位于校園中心區東側長崗山,年平均氣溫為21.8℃,月平均氣溫均在13.0℃以上,年降水量1638mm。
1.2試驗材料
選擇生長勢一致的2年生四藥門花扦插苗,育苗容器為營養袋,規格為20 cm×20 cm(上口徑×高),土壤基質按體積比V黃心土:V河砂:V泥炭土=1:1:1混勻。
1.3試驗方法
試驗時間為2014年3~6月。共設3個處理,即修剪(T1)、噴施多效唑處理(濃度為1000mg/L,T2)、修剪+噴施多效唑處理(T3),對照植株用清水全株噴施。每個處理組5株,有3個重復組。2014年3月進行修剪和第一次噴施多效唑,30d再噴1次,共噴施兩次,每次噴藥量以葉片開始滴水為宜。試驗期間,采用常規方法進行苗木水肥管理。
1.4測定指標
每隔30d測量1次植株生長指標,包括苗高、冠幅、分枝數和節間距。
苗高凈增量=試驗結束時的高度與初始高度之差。
節間距=新梢長度/小葉數
1.5數據處理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和SPSS 19.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用Duncan法作多重比較。
2結果與分析
2.1不同處理對四藥門花生長的影響
由表1可見,無論是噴施多效唑(T2)還是修剪+噴施多效唑處理(T3),其株高凈增量、平均冠幅和節間距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株高降幅為74.8%~83.2%,冠幅降幅為22.76%~28.02%,節間距短縮幅度為49.74%~60.10%,而側枝的分枝數卻顯著多于對照組。修剪組(T1)的株高凈增量顯著低于對照組,降幅為57.9%,但其平均冠幅、分枝數及節間距與對照組差異不顯著,反映了修剪可有效調四藥調門花的株高,但對側枝數和節間距的影響不顯著,而噴施多效唑或噴施多效唑+修剪對株高、冠幅和節間距的調控效果均較為明顯。
2.2不同處理對四藥門花株型的影響
從圖2可知,不同處理對四藥門花的樹形枝條伸展的影響有較大的影響。對照組苗木部分枝條徒長,樹形披散而不整齊(圖2-CK);T1處理的四藥門花植株的頂端優勢受到抑制,側枝生長茂盛(圖2-T1);T2和T3處理的上部枝條節間緊密,枝葉緊湊(圖2-T2和圖2-T3)。綜合比較,以T3處理(修剪+多效唑)對樹形的優化效果最佳。
3討論
廣東省具有較豐富的觀賞珍稀瀕危植物。在園林中已見應用的珍稀瀕危植物約73種,具潛在應用前景的珍稀瀕危植物107種(含變種)。其中,銀杏Ginlgo biloba、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金花茶Camellia petelotii、青梅Vatiea mangachapoi和喜樹Camptothecaacuminat等珍稀保護植物種類己見用作庭園或公園美化和綠化樹種。
四藥門花是我國珍貴的稀有植物,在物種多樣性保護和科學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該樹種在自然生境條件下為直立小喬木,但在人工栽培環境下常呈灌木狀。其葉形獨特,花期長,有一定的觀賞作用,但株形比較雜亂,限制了其在園林中的觀賞應用。能否通過整形修剪技術措施,改善其株形,提高其觀賞價值,是四藥門花開發利用的關鍵。應用修剪技術來改善木本植物株形,促進植株生長的研究已有較多的報道。如我國南方園林中常見的紅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 var.rubrum、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福建茶Carmona mierophylla等木本植物都可通過修剪來改善其株形結構和觀賞效果。
多效唑(PP333)是一種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長延緩劑,在農林業生產中常用于控制營養生長和促進壯苗。不同的樹種對多效唑處理的響應不同,只有適當質量濃度的多效唑對植物增粗、抑制伸長和壯苗效果的的作用才顯著。在試驗中觀察到,四藥門花修剪后只能產生少量的側芽,而噴施多效唑可促進側芽分化,并在不同程度上抑制四藥門花株高和縮短節間距,具有優化株形的作用。結合修剪和噴施多效唑對四藥門花的株形改良作用優于單獨修剪或噴施多效唑,該研究結果對優化四藥門花株形,提高其觀賞價值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然而,由于受實驗材料的限制,本研究還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l)實驗材料為2年生的盆栽苗木,試驗觀察時間只有3個月,尚未有大田栽植試驗結果,對于在大田條件下處理的植株是否會恢復原生長的問題,還有待繼續觀察。2)基于前期預備試驗的基礎,本試驗只選擇了最佳的多效唑濃度(1000 mg/L)進行噴施,對四藥門花的整形技術,包括對其花量和花期的影響,還需作進一步的研究。3)由于四藥門花為瀕危極小種群,自然種群的種子少,實驗材料均為扦插苗,株形比較參差,要選擇株形比較一致的苗木受到限制。實驗材料較少是本試驗的欠缺之處。今后還需要增加試驗材料,深入開展多效唑對四藥門花生理和形態結構的影響機制研究,為四藥門花修剪技術提供科學依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