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春鳳
摘 要 信息技術高速發展,將媒體帶入一個全新的時代——融媒體時代。新時期民生新聞編輯須順應時代,提升專業品質、轉變新聞視角、避免報道失范,紙媒民生記者也需提高自身媒體素養。
關鍵詞 融媒體民生新聞;新聞轉型記者提升素質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6)19-0095-02
20世紀以來的100年,是世界新聞傳播事業快速發展的100年。21世紀以來的十幾年則是新聞傳播事業的超速發展的階段。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繼報紙、期刊、通訊社之后,廣播、電視和互聯網相繼問世。而互聯網科技的一次次飛越,又將傳統媒體帶入了一個更新、更快、更自由的時代——自媒體時代。而今當PC電腦終端與手機App漸漸成為人門廣泛使用的傳媒方式時,廣播、電視、報紙等傳統媒介不得不應時代的發展而步入以互聯網為主要傳播模式的融媒體時代。
“融媒體”是充分利用媒介載體,把廣播、電視、報紙等既有共同點,又存在互補性的不同媒體,從而實現“資源通融、內容兼融、宣傳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體。
作為新聞報道中的一種類型,紙媒民生新聞在采訪、寫作、編輯和刊發中亦應做好全面的轉型,以達到承擔社會責任,獲得廣泛關注、傳遞民生熱點、解決焦點問題的效果。
1 融媒體時代民生新聞需提升專業品質
縱觀民生新聞的起源與發展,不難發現,民生新聞是政治宣傳與市場機制和商業邏輯原并軌中形成的。是以“民生內容”為主要內容的新聞事件,也是各家媒體重新獲得市場影響力的手段之一。
結合呼倫貝爾日報社多年的民生新聞發展,及筆者十年民生記者生涯的工作經驗,筆者認為要提升民生新聞品質需從以下一方面入手。
1)創新新聞欄目形態,盡量求得民生新聞本地化,拒絕新聞同質化。呼倫貝爾日報民生新聞由過去的《零度》發展到如今天的《百姓生活》,版面風格不斷創新,新增的“傳承”“創時代”“視角”等版面專屬本地特色,在新聞版上開辟的曝光臺、記者調查欄目結合本地冬季寒冷、民族特色的活動為內容,引起了廣泛關注,也成功做到了其他媒體無法復制的效果。
2)根據報紙特色定位,尋找報道角度。在呼倫貝爾日報民生新聞報道中,主編、記者、編輯的角色常?;Q,開成有策劃、有特色的報道模式。2015年,呼倫貝爾5位少年參加了全國少代會,并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接見,為了使報道角度與常規的報道明顯區分,呼倫貝爾日報選擇從一位達斡爾族小學生與習近平總書記對話的角度著手,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制作了視頻、音頻并同步刊發了人物通訊,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應,也提升了呼倫貝爾日報、呼倫貝爾日報電子報、呼倫貝爾新聞網、呼倫貝新聞公眾號的關注度。
3)加快研發觀眾喜聞樂見的欄目形態??v觀國內媒體,很多都在利用微信公眾平臺進行宣傳。如,呼倫貝爾新聞公眾號開辦了“中國好聲音”專欄,受眾在點擊關注后,可以觀看往期節目,同時還可以投票選擇自己選擇的歌手,開成互動。而呼倫貝爾日報《百姓生活》也改造成了全新的欄目樣式,宣傳內容圍繞一個“大民生”主題展開,生動鮮活,讓人耳目一新。
2 融媒體時代民生新聞應趨向正面引導
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在傳播信息過程中轉變新聞視角顯得極為重要。
2016年3月,山東非法疫苗案發生。近日,宮頸癌疫苗獲批,“疫苗”二字再次成為網絡熱詞,成為頭條中搶眼的詞組?;貞浺呙缡录?,我們在追究各監管部門和各地疫苗站失職后,或許我們也需要反思在疫苗事件后的“長尾”報道中,網友和媒體所存在的一些問題。
疫苗是人生命初始時就要完成的預防疾病的措施,最多的接種人群是孩子,關系到孩子的生命安全,也關系到一個家庭或幾個家庭的穩定幸福。
古斯塔夫勒龐在著作《烏合之眾》中描述了集體心態,他說當大從作為一個整體傳播對明是往往是富有激情而缺乏理性的。
山東疫苗事件發生后,相關部門已做出“亡羊補牢”的措施,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修訂《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條例》。很顯然,國家還需要在條例上更加完善,畢竟,疫苗是人們不可或缺生物制品。而網絡時代,勒龐的“烏合之眾”不僅發生在現實的案例中,還聚集在網絡上,發揮著比這前更大的影響力,這個群體龐大到遍及不同城市甚至不同國家的網絡終端。宮頸癌疫苗獲批后,民眾質疑聲再起,讓民眾如何再度信任社會,則需要主流媒體從事件的報道中,尋找到可以將事件引向正面的角度。
隨后,搜狐網一則“第2個疫苗好消息來了:VVM獲技術認可”從技術層面和實際操作層面對二類疫苗的研發和普及,媒體在疫苗推行過程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也實現了媒體正面報道的職能。
3 融媒體時代民生新聞從思想上引導讀者
融媒體時代,民生新聞面臨的不僅是本地讀者,還有更多的網民,不論在形式上、角度上、和內容上怎樣創新,民生報道都應始終保持正確的輿論
導向。
從人本理念的角度出發,真心實意關注百姓的所關注的熱點,關注百姓的生存狀態,關注百姓所遇到的問題,在稿件策劃和采訪中,融媒體記者應巧用融媒體傳播立體,覆蓋全面的特點,不墨守成規、不滿足現狀、不偏離方向、不甘于平庸。報道百姓身邊的人、身邊的事,同時也要將那些甘于為社會做奉獻的人作為典范。2015年12月30日,駐守在呼倫貝爾邊防某團,被稱為雪域孤島伊木河邊防連一連連長杜宏巡防時英勇犧牲,呼倫貝爾日報女記者于雪丹作為第一個媒體人走進伊木河,將杜宏的事跡進行了全面的報道。隨后,記者于雪丹參加了中央軍委國防動員部在北京舉行杜宏先進事跡報告會,用樸實的語言,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深情追憶、生動講述了杜宏同志用生命踐行強邊使命的先進事跡。這位記者不僅傳遞了社會正能量,還發揮了媒體人思想引導的作用,呼倫貝爾日報也受到了全國的關注。
融媒體民生新聞離不開“貼近群眾、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政策引導下,在記者深入基層采訪時,全面反應新聞動態的同時,適當地引申深化。如呼倫貝爾日報蒙文網,在每年的接羔保育工作時,不僅會報道接羔保育動態,還會將其他地區農牧業產業化、農牧業信息化、農牧業科學化的措施和做法進行鏈接,使農牧民獲得更多、更全面的政策引導。
4 融媒體時代記者要增強自身綜合素養
“打鐵還需自身硬”這是很多行業、很多產業中都適用的一個道理,對于融媒體時代的記者來說,我們同樣面臨著新設備、新技術的挑戰。新聞編輯工作流程的改變、獲取信息途徑的改變、手中設備的改變,新聞編輯工作模式的改變都需要記者全面身的綜合素養。
在報社,新聞編輯工作流程是報紙生產過程的一個核心組成部分。英國著名報紙《每日電訊報》在介紹自己公司的小冊子上,刊登了一篇介紹發生在報社內部的24小時工作生活情況,大概流程如下:早7:00新聞主編匯總信息,從中發現報道選題。制度一份當天可能發生的新聞菜單。頭天晚上的夜班編輯也會留下備忘錄。9:00確定報道選題并策劃新聞報道。10:00確定重要稿件,新聞主編指揮各專線記者采訪,新聞部與攝影部主編根據版面需要指揮新聞攝影記者采訪搜索照片。14:00召開編前會,信息反饋,策劃報道、監控報道。進一步的選題策劃。15:00社論選題討論,16:00夜班編輯選稿、改稿、制作標題、配置稿件、設計版面,最后一次編前會確定版面安排。17:00各主編與美編完成版面編輯。第二版本的內容更新和版面編輯,與記者聯系補充稿件內容,校對簽發。這是一份報紙的印發的過程,也是很多傳統媒體貫用多年的方式,可是融媒體時代到來,我們的新聞采編流程都發生了質的變化。
如今,融媒體民生記者采訪到一篇稿件后,要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不同版本的文字、圖片、圖表、視頻、聲音,而后在自有的媒體生產端及時快速發布出去,少了此前的很多流程。也因此,要求記者具備文字編輯能力、攝影攝像能力、網絡使用能力,新聞事件的控制能力、新聞事件的甄辨能力等。核心要素是離不開人的“新媒體化”,融合了各媒體人的能力,才能夠在新時期做好媒體人。
縱觀紙媒的發展,在新媒體時代,民生新聞的作用依舊起著關注民生、體察民情、解決民困的重要作用,如何讓民生新聞的發展適應社會發展,如何讓民生記者更為深入透徹地了解社會,如何讓融媒體在自身發展的同時為社會主義新聞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還需我們統一思想、夯實基礎,以創新為驅動,以轉型為契機,探索出一條適應新時代的民生新聞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