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男
摘 要 從電視產業誕生之初一直發展到現在,電視事業逐漸走向欄目化、產業化以及專業化的發展道路,其中,生活服務類節目是一種重要的電視節目形態,并長期活躍在電視熒屏之中。文章以東方衛視的一檔節目《四大名助》為切入點,對傳統的電視社交生活服務類節目進行了梳理,并探討在新媒體、新形勢下社交生活服務類節目如何在內容與形式上進行創新與發展。
關鍵詞 四大名助;社交;生活服務;電視節目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6)19-0160-02
隨著社會信息技術和手段的不斷進步以及觀眾口味的變化,電視節目也日益分化出不同的類型,其中,生活服務類節目可以說是社會變革的風向標之一。其節目的內容包括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節目的演出形式也從室內逐漸走向室外。其中,東方衛視在2016年推出的節目——《四大名助》是一檔全新的社交生活服務類節目,通過對這檔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節目的分析,可以對當前所有社交生活服務類節目的創新發展都有所探討,并進行啟發。
1 《四大名助》節目的特點
《四大名助》是東方衛視于2016年1月推出的在每周四進行播出的一項生活服務類節目,主持人是之前一直服務于江蘇衛視的“名嘴”孟非,除孟非之外,節目組還安排另外三位一線嘉賓,來組成“四大名助”對每期登上舞臺的煩惱者解決矛盾。在這個過程中,四位名助不是通過一般的說教方式進行矛盾的調解,而是通過脫口秀的方式盡力營造輕松幽默的氛圍,來就問題進行討論,幫助普通老百姓解決生活中的煩惱。這種方式能帶給觀眾在觀看以往類似的生活服務類節目時不一樣的感官體驗,因而贏得了觀眾的好評。可以說,《四大名助》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生活服務類節目的創新和升級[1]。
1.1 節目名稱的新奇性
《四大名助》首先是在節目的命名上就給人一種新奇的感覺,打破了以往那種“以強烈的帶有感情色彩的字眼沖擊觀眾的視覺,開門見山地道出節目內容”的模式。利用“四大名著”的諧音特點以及“助”的主體和對象的不確定性引發觀眾的好奇心和聯想,激發了觀眾內心潛在的觀看欲望。在新媒體發展勢頭強勁的狀況下,節目的核心受眾人群是廣大的年輕群體,他們在選擇節目的時候往往是追求個性化和新奇性,而《四大名助》的定名就恰好迎合了他們的這種心理。
1.2 節目主題的多樣化
以往的生活服務類節目的主題常常是針對性、專門化較強,而《四大名助》在每期節目的主題選擇上則呈現出一種“去專門化”的特征。首先,是矛盾雙方的主體定位,每期節目中矛盾雙方的關系從親密的夫妻、情侶擴展到了一般的朋友、同事的關系。其此是矛盾的類型,從老生常談的感情糾葛發展到各種各樣意想不到的新奇煩惱。例如媽媽做菜太難吃、朋友太摳門、姐姐太愛狗等。這種矛盾主題的選擇一方面更加生活化,容易讓觀眾產生共鳴,另一方面也相應地增加了節目的立體感、多
元性[3]。
1.3 節目過程的趣味性
《四大名助》是通過一位名助來對來信者的煩惱進行朗讀或一位朗讀一位進行場景再現的方式,引出每期的節目主題的。其中,名助在讀信時會加入一些夸張表演的成分,不僅增添了節目的看點,更是奠定了節目的綜藝娛樂基調。讀信的這種形式使得觀眾就像在聽故事一樣,不再是懷著滿腔的憤怒或者同情,而是更像在聆聽一件趣聞一樣。另外,來信者通過滑梯掉落到塑料球池中的上臺方式也充滿了童趣。
在對矛盾進行調節的過程中,沒有嚴肅的法律顧問以及心理咨詢師,而是完全是由影視娛樂圈的四位嘉賓通過充滿趣味性的脫口秀方式進行詢問和化解,這種貼近普通人的視角,以及引導矛盾雙方溝通的方式,更能為觀眾所認同。
2 當前社交生活服務類節目存在的問題
2.1 節目形式單一,同質化嚴重
這集中表現在以擇偶類型為代表的社交節目中。從江蘇衛視的婚戀擇偶節目《非誠勿擾》創立并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以來,各大衛視相繼推出了同樣類型的節目,如東方衛視的《百里挑一》、湖南衛視的《我們約會吧》、以及貴州衛視的《非常完美》等,各種類型的男女嘉賓,在上演著一場又一場的速配爭戰,盡管在節目形式上稍稍有些改動和變化,但節目的實質內容是一樣的,這種雷同的節目形式,不禁讓人產生厭煩之感。
2.2 節目內容庸俗,缺少內涵
最具代表性的當屬《非誠勿擾》,盡管節目帶來了收視狂潮,但是也帶來了一股“不正之風”。嘉賓作假作秀的丑聞不時爆出;甚至發展到請臨時演員充數的地步。一些嘉賓為了引人注目而常常說出一些錯誤的言論不斷刷新人們的婚戀觀,例如:“寧愿坐在寶馬車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車上笑”這樣明顯的拜金主義言論通過節目傳送給觀眾,在一定程度上會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這是社交生活服務類節目過分追求娛樂化,而出現的庸俗媚俗
現象。
2.3 過分追求收視率
收視率固然是電視節目追求的目標之一,但是過分追求收視率就會導致節目的人文關懷缺失。社交生活服務類節目應該是服務于人民大眾的,要傳遞積極向上的正能量給觀眾,而不是負能量[2]。例如:天津衛視的《非你莫屬》節目,就曾出現過因懷疑求職者學歷造假而對其進行言語諷刺和人身攻擊的事情,另外主持人常常打斷求職者也是對其不尊重的表現。這類的社交生活服務節目應該遵循人文理念,秉持一個媒體應有的責任感,對普通大眾給與人文關懷。
3 社交生活服務類節目創新策略
3.1 對受眾群體進行精確定位
電視節目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觀眾,尤其是在這樣一個分眾化的時代,對于受眾的精確認識和把握是電視節目能夠進行發展創新的基礎。首先,要按照受眾群體的年齡、性別、職業、收入水平、收視習慣和心理等因素進行市場調查,劃分不同層次觀眾的需求,從文化、心理、經濟三方面出發對受眾市場進行細分,從而根據節目所要滿足的受眾需求進行科學的規劃。只有這樣,才能形成節目特有的風格和自己的觀眾群。
3.2 對內容進行合理定位與設計
合理的內容定位和設計能使節目在同類型的節目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并勝出。面對節目當前電視節目同質化嚴重的現象,必須在受眾定位的基礎上,對當前的電視節目市場進行調查,找出未被開發的空缺點,對節目內容進行針對性的定位[4]。具體來說有:把握生活熱點、并以新視角、新手法幫助人們樹立正確價值觀;開拓生活中的新素材、介紹新知識、新技能,擴大人們的視野;在節目中倡導新的生活方式,并及時給與指導。
3.3 對制作環節進行個性化包裝
電視節目的包裝在如今人人崇尚個性化的時代尤為重要。社交生活服務類的節目可以在名稱、標志、片花、以及音響音樂等方面進行節目的設計和包裝,從而形成獨特的風格,增加觀眾的識別度。例如,節目名稱的設計最好新穎同時又貼切,以方便人們記憶;片花則力求新奇,帶給觀眾視覺上的震撼;字幕要注重觀眾的接收能力和時效等。除此之外,關于片頭、片尾、演播廳環境以及表現手段等的設計,則要根據節目的風格而定。可以說,在當前視覺圖像影響下形成的“讀圖”時代,足夠優秀的包裝能讓觀眾在琳瑯滿目的電視節目中,迅速判斷出節目的內容、風格和質量。
4 結束語
新媒體時代下的電視節目正逐漸以受眾中心為目標而進行創新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最為突出的特征就是其娛樂性和服務型的增強。根據目前國內大多數電視媒體的發展情況,可以看出電視節目的娛樂功能已經開始出現疲軟現象,而在服務大眾方面的功能卻留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社交生活服務類節目是電視節目的服務功能集中體現者,跟隨著新聞類、娛樂類的節目繁榮之勢,經過不斷的探索和創新,必將成為領跑電視節目繁榮發展的繼承者。
參考文獻
[1]張雷.生活服務類欄目的運作與經營[J].聲屏世界,2011(10):47-48.
[2]柴燃.消費時代的電視生活服務類節目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05.
[3]冷智宏,許玉琪.電視生活服務類節目定位、形態與包裝[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3.
[4]姚楠.看電視熒屏服務類節目的新走勢[J].當代電視,2004(12):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