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圓
摘 要:群眾文藝作為發展群眾文化的重要手段,是文化藝術事業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群眾文藝精品更在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推動我國文化事業的發展上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今天,創作群文藝術精品應是每一位群文干部的使命,責無旁貸。本文就當前群眾文藝精品的創作現狀、如何創作群文精品展開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群眾文藝;精品;創作
群眾文藝是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食糧,是表達主流價值和大眾情懷的。就目前我國的群文創作,習近平總書記曾在文藝座談會上指出:“存在著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現象,存在著抄襲模仿、千篇一律的問題,存在著機械化生產、快餐式消費的問題”等。這就提醒身為文藝創作者的我們,一定要提高群文創作的質量,要突出特色,在創作傳遞群眾訴求、表達群眾情感的群文作品時要升華思想,多創群文精品。那何為群文藝術精品?如何創作群文精品?筆者有以下幾點思考:
1 群文精品的內涵解讀
群文精品的主題思想必須是傳遞正能量。好的群文作品應該宣傳的是先進、積極向上的價值取向,譜寫人間道義,弘揚真善美。其次,群眾文藝說到底是以人民為中心的文藝,反映的是人民的心聲,是為人民服務的。因此,群眾文藝精品必須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和認同。創作群文精品就要把握好文藝與人民的關系,從人民精神需要出發,創作出具有思想性、藝術性、娛樂性,并能夠廣為人民接受,為人民喜愛,為人民傳承的藝術精品。
2 群文精品創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創作不夠走心
只有貼近群眾生活,真實反映群眾生活的群文作品才會吸引群眾觀看,才會是有生命力的優秀群文作品。但是,許多群文創作者從院校畢業后,沒有深入過基層,很難發現生活中的閃光點,創作的群文作品過于“藝術”,脫離了百姓生活,專業性太強,群眾較難駕馭與表達。其次,有些群文工作者有時為了評職稱或工作任務的需要,創作的多為應景應時之作,真正有藝術水準的高質量作品不多。再者,業余文藝愛好者創作的群文作品雖是有感而發,但多是自娛自樂的消遣之作,主題缺乏藝術性,結構形式單一。
2.2 創作經費不足
群眾文藝創作除了一劇之本的概念之外,還包括了制作、培訓、輔導、展演等一系列工作,是一項復雜而龐大的工程,需要資金的支撐和保障。要創作出群文精品更是如此。但在一些地方文藝創作經費有限,創作者有想法但未必能實現。其次,組織專家舉辦講座、開展作品的研討會都常因為經費原因或擱淺。再者,有些地方群文創作投入不足,較少開展文藝采風活動,創作者“閉門造車”,思維固定。這些情況極大地打擊了創作者的熱情,影響了群文精品的創作。
2.3 創作缺乏創新意識
隨著時代的發展,群眾對于群文作品的審美能力不斷提高,而一些群眾文藝創作人員安于現狀,知識更新緩慢,所創作的群文作品不能被群眾接受。其次,群文精品是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濃郁生活氣息的,以往的群眾文藝創作形式主要是文學作品和音樂作品,但久而久之也失去了新意,因此,創新文藝創作形式也至關重要。
2.4 創作缺少交流平臺
首先是創作者之間的交流。有些年輕的群文創作者雖整體素質較高,但是對群文創作規律并不熟悉;老一輩的創作者有一套專屬的套路,但對時下的新鮮熱點不夠敏感。創作者之間缺乏交流的平臺,聯系互動較少,不利于群文精品創作的溝通。其次,群文精品是源于百姓的,但因演出場地、舞臺相對固定,觀演群眾只是小部分,受眾面影響不大,未能全面的服務群眾。
3 群文精品創作的努力方向
3.1 創作要走群眾路線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文藝座談會上指出“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說,就是人民的文藝”,“人民是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一旦離開人民,文藝就會變成無垠的浮萍、無病的呻吟、無魂的軀殼。能不能搞出優秀作品,最根本的決定于是否能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因此,要創造群文精品首先要從群眾利益出發。第一,了解群眾所需。要虛心向人民學習、向生活學習,從人民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從生活中獲取創作靈感,這樣切合人民生活狀態的作品才有可能擁有廣大的群眾基礎,讓群眾接受并喜歡,才能創作出群文精品。第二,以人為本的創作理念。以人為本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原則,也是進行群眾文藝精品創作的出發點。貫徹以人為本的創作理念,就是要從群眾角度出發,關注人民群眾的時代精神,關注群眾的藝術表達形式與表達能力,創作出群眾能夠駕馭的群文精品。第三,團結群文創作隊伍。業余文藝愛好者也是群眾創作者中的一員,要搭建互相交流學習的平臺,傾聽業余創作者的創作動機,在專業上及時給予業務文藝愛好者指導與幫助,對作品適當進行藝術加工,共同創作出群文精品。第四,不忘初心。群眾文藝是美麗而圣潔的。面對市場經濟的大潮,群文精品創作者要保持定力,不能靠娛樂滋養精神,要保持內心的純粹和童真,才能可能創作出群文精品。
3.2 要進一步完善群眾文藝創作機制
群文精品創作需要營造一定的創作氛圍,包括人、財、物等多方面條件的配備。首先要鞏固群眾文藝創作者及組織群眾文藝創作的人才,可通過獎勵機制鼓勵他們進行群文創作,調動文藝創作者的積極性。其次要有創作所需的費用,為創作者提供設施、場地、設備等保障。再者,創新學習培訓機制。每年選拔一定數量創作潛力大、有培養前途的文藝新人到院校深造,定期舉辦文藝采風活動,以拓寬創作者的視野,加強精品的交流和展示。
3.3 要加強創作互動
創作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精品的打磨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想創作出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群文創作精品,必須建設有利于群眾文藝作品進行交流的文化園地,例如加強區、市級文化館的陣地建設,充分利用媒體文藝板塊,以特色專刊、專欄為載體,傳遞更多真善美的精品力作。再者,多舉辦群文創作比賽、精品展演活動,例如“省內巡演”“省際交流”“區域聯動”多種形式的交流活動,為群文精品的展演展示提供多元化的交流平臺,更利于打磨精品。筆者曾觀摩過群星獎的展演活動,深切感受到了這些從創作到演出全部來源于基層、產生于群眾的優秀作品帶來的心靈震撼與感動。不單欣賞了頗具時代感、群眾性、地域性、民族性的精品節目,更明確了群文創作的根本目的是要將精品與群眾共享,真正做到用藝術反哺群眾,堅持群眾演、演群眾、群眾看,引導和鼓勵群眾自覺、自發參與文化創造。
3.4 群眾文藝精品推廣網絡化
當代社會科技發達,群文精品不應該僅局限于過去的群眾文藝匯演、會展和報紙雜志等紙媒為主的展示平臺,可以轉變為以互聯網文學網站、個人博客、QQ空間、微信朋友圈、網絡直播等新的信息傳播媒介。在互聯網時代的大背景下,可以通過網絡這片虛擬天地展示群文創作精品。例如:通過微信公共發布平臺,及時更新精品打造進度,吸引粉絲關注。同時,也可以通過在網絡視頻平臺發布創作精品,鼓勵群眾留言,聽取群眾意見,使作品有進一步提升。再者,通過在網絡直播平臺的傳播與推廣,與群眾實時互動交流,打造“網紅”精品。
4 結語
群眾文藝創作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和重要支撐,創作群文精品是群文工作者重要使命。就讓我們一起凝心聚力,積極創作出無愧于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群文作品,把最好的精神食糧奉獻給人民,推動文藝繁榮發展,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