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收入增長,許多內地居民都在尋找比公立醫院提供的質量更好的醫療服務。他們希望預約更容易、等待時間更短,并且得到醫生更多的關注。
據香港《南華早報》報道,普麗西拉·趙(音)是北京的一名上班族,她以前從未考慮過上商業醫療保險,直到去年生下了兒子。當時,她的兒子因先天性胃出口梗阻需要到醫院治療。趙女士把孩子送入了公立醫院,那里的病房十分擁擠,而且院方還限制探視時間,因此她決定購買商業醫療保險。她一年要交1.6萬元人民幣保費,但她的孩子今后可以不再忍受之前的那種醫院經歷。
報道稱,隨著收入增長,許多內地居民都在尋找比公立醫院提供的質量更好的醫療服務。他們希望預約更容易、等待時間更短,并且得到醫生更多的關注。
根據波士頓咨詢公司與慕尼黑再保險集團昨天發布的一份報告,到2020年,該領域的需求預計將令市場規模從去年的2410億元擴大到1.1萬億元。
波士頓咨詢公司資深合伙人兼董事總經理鄧俊豪說:“市場滲透率在增加。如果你看看世界上其他市場,比如澳大利亞市場,兩個人中就有一個上過商業醫療保險,但是在中國,20個人里才有一個上過這種保險。”
“中產階級的人數正在從1億增加到2億。”根據報告估計,到2020年時,醫療保險市場的年均增長率將達到35%到40%,其中三分之二市場將來自重大疾病保險——如果被保險人經確診患有該險種預先界定的疾病,那么保險公司通常會一次性支付治療費用。
此類產品通常作為人壽保險產品的附加條款提供,隨著內地社會老齡化以及癌癥等非傳染性疾病的發病率上升,它們在內地很受歡迎。許多內地人會到香港購買此類產品,因為香港的產品提供了比內地產品更好的選擇。
但是上述報告說,發展最快的部分將是商業保險領域。為該研究進行的一項民調顯示,富有的消費者愿意為每項可涵蓋三口之家的賠付條款支付3萬元到6萬元。
波士頓咨詢公司合伙人兼董事總經理羅英說,不斷擴大的市場為外國保險業者提供了一個機遇,它們在提供高端產品方面比內地同行更有經驗。
到目前為止,由于賠償金額巨大,保險公司還沒有盈利,但是這種狀況在未來若干年有可能改觀。
北京工商大學保險學教授王緒瑾說,不斷增長的需求將鼓勵更多公司進入市場。他說:“隨著上商業保險的意識和需求的增加,市場將發展,保險公司的利潤也將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