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對專科醫院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培養人、吸引人、留住人成為上市公司征戰專科醫療服務版塊時幾乎都在同步進行的戰略。
今年三月,愛爾眼科發出公告稱擬實施2016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本次擬授予220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2.23%。愛爾眼科董事長陳邦表示,公司2011年實施股票期權激勵,2013年授予限制性股票,2014年起推進“合伙人計劃”,再到這次的限制性股票,已經形成了短中長期相結合的股權激勵體系。
通策醫療打出來醫生集團這張牌。“醫生集團是希望通過技術資源來解決醫生技術上的瓶頸問題,而不是像某個醫生到我這來簽約,在我這里上班的一個概念”,杭州口腔醫院副院長陳丹鵬曾說,“對于缺乏這部分資源的廣大的基層醫生、或者小機構的醫生來說,他們能在這個平臺上獲得專家的指導。”
溫州康寧醫院股份有限公司發起“百人創業計劃”,希望在五年內幫助100名有創業想法的精神專科領域醫療技術人才或醫院管理人才,以新設、并購、托管及擴建等方式,設立項目醫院。溫州康寧醫院董事長管偉立曾表示,“精神專科人才大多集中在大型公立醫院,我們希望通過為其提供一個創業平臺,吸引這些人才走出來,從而為更多有需要的精神疾病患者提供服務。”
法維翰中國區總經理劉宇剛表示,在十三五期間,由于經濟下行,一些實體的企業會轉型收購醫院,醫療服務企業會成為資本的避風港。明確的政策支持、穩定的現金流、可以和其他業務板塊共同發揮協同效應……可以想見,上市公司的專科醫療布局還將持續發展。
整理、來源:
健康點healthpo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