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脫發
疾病概述
脫發,一般常分為斑禿、早禿、脂溢性脫發三種,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斑禿,中醫叫“油風脫發”;早禿、脂溢性脫發中醫叫“發蛀脫發”。油風脫發,多因血虛不能隨氣營養肌膚,以致腠理不密,毛孔開張,風邪乘虛侵入,風盛血燥,頭發失養,發枯而脫;與情緒抑郁,勞傷心脾也有關系。而發蛀脫發,多因腎精不足,也與思慮過度,勞傷心脾,以及陰虛熱蘊,濕郁化熱,濕熱上蒸所致發根不固有關。
臨床癥狀為頭頂部、局部或大部頭發突然或逐漸脫落成片、癢如蟲行,皮膚光亮或脫白屑或頭皮濕潤如油等。
刮痧療法
有效方一:百會、上星、陰陵泉、三陰交、太溪。
操作手法:先刮頭部百會、上星,再刮下肢內側陰陵泉、三陰交、太溪。用補法,刮至微現痧痕為度。隔日1次。此法適用于白發。
有效方二:大椎、大杼、肺俞、膈俞、肝俞、膽俞、脾俞、腎俞。風盛血燥型配外關、血海、合谷;氣滯血瘀型配行間、太沖、陽陵泉、三陰交;氣血虧虛型配足三里、氣海、關元。
操作手法:先刮背部大椎、大杼、肺俞、肝俞、膽俞、脾俞、腎俞。再按型加刮配穴。用瀉法,虛證用補法,刮至出現痧痕為度。每日或隔日1次。此法適用于斑禿。
有效方三:百會、頭維、風池、風府、阿是穴(脫發區正中)、肝俞、腎俞、合谷。
操作手法:先刮頭部、百會、頭維、風池、風府、阿是穴,再刮背部肝俞、腎俞,再刮手部合谷穴。用平補平瀉法,刮至微現痧痕為度。每日或隔日1次。此法適于斑禿。
有效方四:百會、頭維、四神聰、上星、角孫、風池、列缺、合谷。
操作手法:先刮頭部百會、四神聰、上星、頭維、角孫、風池,再刮上肢部列缺、合谷。用平補平瀉法,刮至微現痧痕為度。每日或隔日1次。此法適用于脂溢性脫發。
健康貼士
若有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減小癥者,無論頭部或其他均不能刮痧。若有神經衰弱癥狀,宜選白天進行頭部刮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