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這樣一些人,他們對自己手上的活兒兢兢業業、從一而終,不論外界評價,不論事情大小,他們關心的永遠只是如何做到極致。直到有一天世界發現了他們的卓越,給予他們財富與名望,但他們初心仍然是堅守著一份做人做事的工匠精神。
掃出世界上最干凈的機場
東京羽田機場的清掃員新津春子,將清掃工作變成了“世界上最有趣的事情”。在許多人看來,打掃衛生辛苦、乏味,是一種“低級”的工作。但新津春子在這行做了29年,立志把羽田機場打掃成“世界上最干凈的機場”,能夠熟記80多種清潔劑的使用方法,還能針對某些頑漬自己調配清潔劑。對于工作中的每個細節,她都有著清晰的工作流程與極高的工作標準。除了新津春子,把油雞飯賣到米其林級別的新加坡小販陳翰銘;從電器學徒到建立世界百強企業的松下幸之助;以及很多我們說不出名字但一輩子為產品服務奉獻的人,他們都是“工匠精神”的踐行者,他們實實在在地用行動把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這種精益求精的精神也感動、激勵了無數人。
李克強總理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到了“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對自己的產品與服務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理念,不斷雕琢自己的產品,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不斷優化自己的服務,并享受著這升華的過程。如果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工匠精神的內涵,可以把它看作一個由建立“心流”到培養“堅毅”的過程。
整個人完全沉浸其中
“心流”的概念由著名匈牙利心理學家米哈里·希斯贊特米哈伊提出。心流是一種專注、忘我和喜悅的狀態,通常在我們從事具有一定挑戰性,但又不超出我們的能力范圍的活動時出現。在心流狀態中,我們的行為變得似乎毫不費力,像是自動完成的,我們整個人完全沉浸在這件事情中,不擔心失敗和他人的評價,甚至淡忘了時間的流逝。擁有工匠精神的典范,他們無不沉浸在心流體驗,對自己每天的工作樂在其中。心流是發自內心的動力,支持我們為一項事業長久地付出。
作為一種積極的體驗,心流有利于我們在做事時獲得更優異的表現。研究者發現,訓練中的心流狀態能夠幫助運動員取得更好的成績,在奧運會或其他大型藝術比賽中,心流也成為區別最卓越表現者與一般優秀表現者的重要因素;復習時的心流狀態也能幫助學生在考試中發揮得更為出色;許多偉人比常人能更頻繁地體驗到心流狀態。心理學家解釋,心流狀態是工匠精神的核心體驗。那么,如何有效培養心流及工匠精神?
一致的興趣,不懈的努力
心流出自堅毅。早在亞里士多德的時代,人們就把堅持和毅力作為一種美德,工匠精神所要求的就是長年累月的堅毅。近年來,“堅毅”的概念風行美國,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安吉拉·李·達克沃斯將堅毅定義為追尋長期目標的堅持與熱情,并且提出堅毅由兩個方面組成:一致的興趣與堅持不懈的努力。
她的研究表明,堅毅的品格與智商并不相關。研究者訪談了世界級的鋼琴家、神經科學家、棋手、數學家、雕塑家、企業家、諾貝爾得獎者、奧運金牌得主等在各領域獲得高成就的人,發現這些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對自己的事業有著強烈的內在興趣,并愿意為自己的事業付出大量的時間和努力,他們至少用了10-15年的時間,日復一日地工作,才取得了自己領域內的頂尖成就。
心流是工匠精神所必需的心理狀態,而堅毅是達到這種狀態的途徑。工匠精神不僅僅是一個對職業精神的倡議,更是一種對人類積極品格的追求,不只涉及到我們的職業發展,更有助于我們創造有意義的人生,非常值得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