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燕
創業者應該堅持自己的理念,做好做圓滿,既有成功的喜悅,同時又在為社會提供著有價值的服務。
見到俞敏洪是在北京大學全球大學生創新創業中心落成儀式上,他周圍正圍著幾個要簽名的年輕人。新東方教育集團董事長、洪泰基金聯合創始人、中國青年企業家協會副會長,他的身份與經歷讓他成為創業導師,吸引著眾多有創業夢想的人。
俞敏洪自稱是中間代的創業者。他在多個場合做過關于創業的演講,而洪泰基金也投資了不少創業公司。他投資的項目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面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潮,他開始了反思。
創業創新存在兩大問題
10月5日,春雨醫生CEO張銳突發心肌梗塞去世,引起眾多創業者的悼念,也引發了大家對創業壓力的關注。
這個事件給俞敏洪帶來很大觸動,“這件事情確實跟我們這兩年鼓勵年輕人創業有關,創業者前面有事業的拉動,后面有投資者的敦促,身心疲憊,非常緊張,也跟現在創業環境急功近利,恨不得一天就能成功的心態有關。”他跟很多創業者打過交道,發現他們都有身心疲憊的感覺,尤其心理上的緊張程度,已經到了創業者難以忍受的狀態。
俞敏洪覺得政府鼓勵創業創新是一件好事,因為任何國家、企業或者團體要是離開了創業和創新,毫無疑問將沒有活力,沒有進步,也沒有成長。不過,他認為,創業創新不能變成一句人人都在喊的口號,以至于不分人群,不分群體,都進入這個渠道里,會形成很多問題。
第一是資源的浪費。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資源,一些功成名就的企業家也投入了不少時間和精力。俞敏洪認為,創業是有規律的,受時間、空間和環境的限制。在過去的兩年間,成立了幾十萬家創業公司,現在真正有活力、有前途的只有一兩千家。曾經有些創業公司估值上百億美元,現在估值只有原來的十分之一。
第二是造成了人才的浪費。“很多創業的年輕人,如果進一步深化自己,讓自己在人生經驗、做事情的判斷力和決策上更加成熟,出來創業更容易成功。”俞敏洪說。事實上,現在成功的大的創業公司,創業者90%都是在創業以前有五六年甚至七八年的工作經驗,大部分人創業也不是一次成功的,像馬云、李彥宏等成功的企業家都是如此。
過程可以加快但不能省略
創業者都追求成功,但創業能否成功受很多因素影響,而創業過程的苦樂只能自己承受。
俞敏洪認為,創業是否成功,跟國家的政策和形勢相關,也跟整個世界的經濟形勢和中國的經濟形勢相關,同時更跟個人的能力相關,而個人能力的儲備,是非常重要的。
“創業這件事情,不管你的心態多么急功近利,每天24小時拼命地干,把自己干沒了,也不一定管用。創業過程可以加快,但是過程不能越過。”俞敏洪說。
過去任何一個創業者把一個小公司慢慢做大,做成大公司,可能會花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在互聯網時代,這個時間極大地縮短了。
“這并不意味著創業者的能力可以缺失,也并不意味著可以越過創業的過程。”俞敏洪強調,在這個過程中,創業者的創業路徑,商業敏感性,客戶的忠誠度以及發現客戶的能力,團隊建設能力,公司結構治理能力,和世界上的經濟資源以及國內所有的資源接軌的能力,都會影響創業的成功。
新東方成立之后,有些事項需要跟政府部門打交道,俞敏洪稱自己用了七八年的時間認識從居委會老太太、街道辦事處,到海淀區教育局,再到海淀區政府相關部門的人。但現在的創業者不需要這樣做,現在政府在全力支持創業,可能只需兩年時間,政府就能關注到這個企業。“但你跟政府部門的良好關系,以及政府到底能為這個公司做什么,并在合情合理合法的范圍之內聯合起來做好事情,這件事情是跨越不過去的。”俞敏洪說。
創業的功夫在詩外
俞敏洪把創業跟開長途車類比,即使知道路徑怎么走,也不知道所有的事情是否都能一帆風順。而開車的過程中,如果一直盯著儀表盤,肯定會產生焦躁。
他回憶自己當時的創業,覺得一點都不苦。那時每天早上六七點起來工作,晚上10點多才能回去,但他內心是充滿歡樂的。他坦言,“我人生最幸福的一段時間,不是新東方上市的時候,而是我開始做新東方的時候。那時我沒有壓力。第一,我沒有投資者的壓力;第二,我這個人做事情從來胸無大志,來13個學生我也開心,來25個學生我也開心。”
那時的新東方根據學生的多少來配置資源,剛開始,俞敏洪自己一個人上課,后來兩個老師上課,再后來5個老師上課。有多少收入,付出多少。但他始終堅持一點:雇來的人,必須讓他們死心塌地地跟著干,不管是普通員工,還是老師,他開工資都比外面高一倍。
“把一件事情做大,其實心態本質上是一樣的,有做這件事情的喜悅,慢慢地抓住個重要點,從客戶到員工,到產品設計,最后提供最佳服務。”俞敏洪說。
他認為,創業者應該堅持自己的理念,做好做圓滿,既有成功的喜悅,同時又在為社會提供著有價值的服務。
俞敏洪提醒創業者,不管目標在哪里,一定要給自己充分的休息時間和加油的時間。一些創業公司有錢了亂花,沒錢了焦頭爛額,這讓他很擔憂。他曾發現一個公司在一周內將員工從15人變成51人,想擴大投資,“你怎么知道投資會及時來到呢?”
在俞敏洪看來,創業其實就是循著正道,循著目標,補充好能量,向著目標前進,時間可長可短。“創業不僅是創業,而是功夫在詩外。我相信我們這些人創業成功,跟我們年輕時候大量游歷、大量學習都有關系,現在的創業者想的是創業,干的是創業,但是后面的東西不少是缺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