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君
【摘 要】在分析道路選線的時候,需要依據平原實際特征,綜合選擇平原道路選線的主要控制因素,上述控制因素也會極大影響線路方案的經濟性和技術性,為保證夠有效提高選擇的總體效果提供依據。線路設計中最重要的是路線方案,是否能夠合理選線極大程度上影響道路運輸效率和工程總投資,與線路在實際公路網絡中的作用息息相關,此外,還與國防、經濟、政治等存在很大利益關系,本文主要分析了平原區道路選線的主要控制因素。
【關鍵詞】平原區 道路選線 控制因素
1平原區道路路線特征和自然特征
一般情況下,平原主要包括高原、平原、山間盆地等,起伏比較小、地面相對平坦,從以下方面分析:
1.1自然特征
第一,耕地,交錯縱橫的農田水渠網,存在很多地面節水,很難排水,比較高的地下水位。第二,存在眾多居民點,密集分布城鎮建筑,交錯縱橫的電訊網管、交通網絡。第三,天然河網、湖泊、水塘等,比較寬泛的河流,平緩的比降,低淺的河床、淤積泥沙。第四,很少處存在不良地質,偶爾會出現沼澤、軟土區域,但是缺少建筑材料。
1.2路線特征
平原區域在選擇線路的時候,不會受到很大限制和約束,能夠十分容易的符合線路橫向、縱向、平面的要求和標準,順直的平面線性形,主體就是直線,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地下水位。自然條件等的影響,綜合多方面影響因素合理選擇線路,否則極有可能占用很多良田,污染環境,影響發展農業,過多的橋涵、拆遷,會增加工作量,出現不合理造價的問題[1]。
2平原區道路選線的主要控制因素
2.1安排路線以平面為主
一般來說,平原區域道路主體就是主線線形,也可以使用類似直線的形式,保證具備順直便捷的線路,但是線路不能太長;局部障礙避讓的過程中,應該保證順適、連續;適合使用半徑大、緩平曲線線形進行布線;縱面線主要形式就是包線,需要有機分析隧道、橋涵等結構的實際標準和需求,確定填土高度,避免出現不良排水、縱坡起伏的問題。
2.2線路選擇的時候需要注意避讓
第一,布置線路的時候需要盡可能避開電訊、電力線等重要管線,并且需要保證具備一定的安全距離和安全凈空;第二,經過風景區、農場、城鎮等線路,應該適當合理選擇控制點,時刻關注線形的順序和連續情況;第三,盡量避開不良地質路段。如果遇到強震區域,應該利用繞避方式來避開不良地質區域。線路需要盡可能避開地基軟弱、地勢低洼的區域,選擇一些排水好、高地勢、沒有軟弱地基、比較深地下水位的地帶,并且需要關注壓實路基、路基排水等相關工作,避免出現冒砂噴水的問題,從而有效降低路基下沉和開裂現象的出現。對重要路段進行施工的時候,應該盡可能避開震斷層進行布線。不應該在水渠、河岸附近布線,盡可能遠離水渠、河岸,避免發生強震的時候,出現河岸位移的問題[2]。
2.3與農田建設相配合
第一,少占農田,不占或者少占高產田。在建設平原地區,不可避免的需要占用一定的農田,從交通運輸、地形條件、經濟作用、工程數量等多方面來分析線路的時候,促使線路不占用農田導致出現比較多的彎曲,也不因為追求片面直線導致占用良田,影響建設效果[3]。
第二,有機結合農田水利和線路進行建設,可以促進農田灌溉。盡量少的相交灌溉渠和線路,在灌溉上方來布置渠道尾部,具備基本相同的水渠和線路走向的時候,依據渠堤進行布線,從而保證能夠盡可能降低農田數量以及方便進行農田灌溉,做到橋閘結合、堤路結合、農路結合。
第三,盡可能靠近居民點進行布線,合理連接線路、機械耕道、公路,充分分析交通實際情況以及要求,切實達到支持農業、方便群眾的目的。
2.4在高地質位置布線
保證具備穩定的路基,以便于能夠避免路基受到地下水、地面水的影響,此時需要在高地勢位置進行布線,布線的時候應該合理分析最小填土高度,促使出土中濕狀態或者干燥的路基工作區域.。一是,具備基本一致的分水嶺和線路走向的時候,在布線的時候盡可能在分水嶺高地勢處;二是,在低洼排水不良的區域,需要保證具備最小的路基填土高度;三是,線路布置盡可能不通過水庫、大湖塘等區域;四是,北方冰凍區域,在布線的時候,需要避免出現翻漿和凍脹的現象出現,應該合理選擇地址條件比較好、比較深的地下水位、排水條件好的區域,保證具備最小高度的規范路基。五是,沿河進行線路布線的時候,需要分析線路受到洪水的影響情況,需要在洪水區域外進行布線。六是,存在風吹雪、風吹流砂的區域。此時需要關注風向和線路走向之間的關系,確定路基高度,合理選擇路基橫斷面,以此來防止出現雪阻、沙埋問題[4]。
2.5處理好橋位和線路的關系
線路的主要控制點就是大、中橋位,在符合線路實際走向的基礎上,綜合分析橋、路的有利位置,合理選擇線路;一般來說,大、中橋位需要處于洪水主流上,橋梁位于直線上,在良好地質、比較窄河面、順直河道、穩定河床的位置選擇橋位進行布線;原則上小橋涵也應該滿足線路走向,如果出現過大彎曲或者過大斜交,應該及時調整線路。不可以片面追求橋位,從而導致出現過分迂回的線路,以至于會影響安全行車,但是也不能只是追求順直,導致出現過大的斜交角度、不適合的橋位,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施工難度和增加施工成本[5]。
3結語
綜上,選擇平原區域道路線路的時候,主要考慮多方面因素,對比多種方案,綜合分析影響因素,選擇最適合、最優的方案,保證具備效益好、高指標、造價低、工程量小的施工方案,完全發揮線路在經濟運輸、公路國家規劃上的實際作用。
參考文獻:
[1] 侯生輝.基于 Google Earth 的道路選線設計[J].地礦測繪,2014(4):23-24,38.
[2] 周俊.露天礦山道路選線設計及建模研究[J].建材與裝飾,2014(51):166-167.
[3] 楊問春.山區道路選線方案的多目標優選決策[J].公路工程,2014(1):153-155,168.
[4] 張汶伊,楊娟,蔡永立等.在生態環境保護視角下的風景區道路選線研究——以安徽省舒城縣周瑜城風景區為例[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36(4):635-639.
[5] 葛忠清,沈麗鵑.試論基于環保設計的山區道路選線新思路[J].城市道橋與防洪,2014(6):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