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低壓配電系統是發電廠重要組成部分,在生產作業中經常會因為各種因素而出現安全事故,為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需要結合電廠低壓配電系統運行特點,對保護措施做好分析,加強系統維護管理,提高其運行安全性。本文對電廠低壓配電系統運行特點與保護裝置等進行了簡要分析,并以提高其運行安全性為目的,提出了相應的優化措施。
【關鍵詞】發電廠 低壓配電 接地保護
目前社會生產生活對電力資源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同時對系統運行安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低壓配電系統作為發電廠重要組成內容,其運行可靠性與穩定性,決定了發電生產經濟性與安全性。為提高低壓配電系統運行安全性,已經采取了各項保護措施,最為常見的即接地保護形式,可以在此基礎上做更為深入的研究,降低各項因素的影響,提高系統運行可靠性。
1 電廠低壓配電系統保護分析
就發電廠來說,配電系統運行安全性直接決定了生產效率與安全,一旦保護不到位,或者是后期維護管理沒有跟上,造成其在運行過程中出現一點小問題,均有可能會導致線路損壞或者電氣火災等安全事故的發生。因此,必須要重視配電系統的安全保護措施,如常見的保護接零與保護接地等。結合電廠運行特點,低壓配電系統一般會選擇用保護接地形式,設置前需要做好電位的連接勘測,嚴格按照專業規范來進行,提高測測與連接的精準度,以免出現失誤而產生損失[1]。電廠配電系統常用接地保護方式,主要分為IT系統、TT系統以及TN系統,三種保護系統相輔相成,可以有效減少故障的發生,提高系統運行穩定性與可靠性。
2 電廠低壓配電系統接地保護分析
2.1 IT系統
低壓配電系統中IT系統電源端口帶電區域不進行接地處理,而對于電源端口帶電部分經過高電阻、阻抗以及電抗則需要進行接地保護處理,并且需要重點做好用電設備外漏導電部分的接地保護[2]。IT系統為接地保護設置中的一種方式,可以滿足對供電要求較高以及持續供電情況保護需求,已經被廣泛的應用到發電廠低壓配電系統保護中。
2.2 TT系統
此種保護方法的應用,需要對電源中性點位置做直接接地保護處理,同時對于電氣設備外漏導電部分以及電源中性點接地位置,也需要進行接地保護處理。在選擇TT系統對電廠低壓配電系統進行接地保護處理時,電力系統中性線N與PE間不存在通電關系,即電氣系統正常運行狀態下,PE線路為不通電狀態。此種接地保護處理方式,可以滿足電容量低、用電能耗低以及電氣設備較少的電氣系統。
2.3 TN系統
TN系統現在也已經被應用到電氣系統接地保護設計中,設置時需要提前將所有電氣設備外殼連接到一個保護線上,確定為保護模式,同時連接系統內中性點位置。對于TN系統來說,常用的還有TN-C、TN-S與TN-C-S等多種模式,在選擇應用哪種模式時,需要根據待保護低壓配電系統中性線與保護線合并關系來確定,不同模式具有的特點不同,在應用上也會具有不同的局限性,應以滿足實際需求為目的進行選擇。其中,T-S為三相四線加PE線接地系統,主要應用于數據處理與精密電子儀器等環境[3]。TN-C系統為三相四線系統,是所有保護系統中最容易實現的一種,同時也是最為常用的一種。TN-C-S則主要被應用于工礦企業供電系統。
3 電廠低壓配電系統接地保護設計優化措施
3.1 接地保護設計
在對發電廠低壓配電系統接地保護進行設計時,需要在現有基礎上來提高電廠生產效率。因此需要結合發電廠自身運行特點與生產需求,對低壓配電系統接地保護措施進行分析,掌握保護線截面參數、電氣設備運行狀態以及系統接地形式等信息,提高保護設置的綜合效果。在多種接地保護形式中,無論選擇哪一種,均需要采用總等電位聯結方式,來達到降低系統外電路影響的目的。對于常用的IT系統、TT系統以及TN系統,可以根據不同生產需求來確定設計方案。如IT系統主要應用于設備外漏導電部位的保護,確保在出現運行故障后,能夠及時切斷回路電流,保證系統用電安全。TT系統應用對象為供電系統外漏導電部分,在TT系統正常運行時,即便是低壓配電網出現外漏導電故障,只要控制在限值內,保護裝置便可以立即想管理人員提供告警信息,及時對故障進行處理。而當超出限值后,則保護裝置可以及時切斷供電系統,來避免安全事故的產生。TN系統的設置主要是避免故障電流過大,或者出現金屬性短路故障,以電流保護器應用為主,實現電流短路與電路負荷的保護。
3.2 漏電斷路器選擇
發電廠低壓配電系統接地保護設計中,漏電保護器為關鍵設備,為提高保護系統設計的合理性,必須要選擇各項參數符合電廠低壓配電系統運行需求的設備,尤其是額定電流的控制。對于漏電斷路器來說,在確定其額定電流時,應保證其處于低壓配電系統末端裝置時,電擊能量上限在規定限值以內。并且額定電流要大于低壓配電系統漏電電流,以免漏電電流對系統運行產生不良影響[4]。一般對于發電廠低壓配電系統接地保護的設置,需要分別對系統主線位置、支線位置以及末端設備位置等設置漏電保護器,對系統進行全面保護。
3.3 供電系統施工
想要提高發電廠低壓配電系統運行安全性,不僅僅是要對其進行接地保護處理,同時還需要做好施工細節的控制,提高系統保護效果。如等電位連接處理,需要將設計范圍內外漏導電設備均與配電系統保護線連接,避免出現點擊傷害安全事故。尤其是在選擇TN系統接地保護設置時,施工階段需要對電源零線進行重復接地處理,確保零線斷線是故障時,能夠通過設備外殼進行重復接地,避免出現降壓問題,提高低壓配電系統運行安全性。
4 電廠低壓配電系統不安全因素處理措施
4.1 加強系統維護
發電廠低壓配電系統保護已經受到企業的廣泛重視,并采取了一系列保護措施,爭取降低系統故障發生概率。結合實踐工作經驗來看,要想提高供電系統運行可靠性,除了要做好保護設置外,還應加強日常維護管理。因此接地保護并不能全部發揮作用,很容易受到氣候環境以及人為因素等影響,導致保護裝置不能正常動作,同樣會導致低壓配電系統運行出現安全事故。因此,必須要做好維護管理工作,結合系統運行狀態,編制合理的維護管理方案,采取日常維護、定期維護以及計劃維護等措施,并確定維護要點,降低各項因素的影響,確保保護裝置能夠正常動作。通過維護管理工作,及時發現存在的安全隱患,采取措施進行處理,來提高系統運行可靠性。
4.2 加強團隊管理
發電廠低壓配電系統安全保護系統的建設需要專業團隊來負責,因此要加強技術人員管理,對所有人員進行專業知識培訓,幫助技術人員更新知識結構,使其充分認識到加強系統安全性研究與管理的必要性與緊迫性。電廠內部還應建立完善管理機制,對各部門不同崗位人員進行相應管理,采取責權分配制,提高其參與積極性,確保其具有較高的責任心,避免因為敷衍了事而對系統所存安全隱患視而不見。通過建立一支專業技術團隊,可以更及時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消除系統運行中存在的各項安全風險,提高生產工作實施的安全性。
5 結語
低壓配電系統作為發電廠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提高其運行安全性,減少各類安全事故的發生,需要重點做好保護措施的研究。目前已經有更多保護技術被應用其中,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來選擇合適的保護方式,通過專業技術的運用來提高保護效果。同時企業也應建立配套的管理與維護制度,全面做好風險因素的控制,提高生產活動實施的安全性。
參考文獻:
[1] 鄧曉峰.芻議電廠低壓配電系統的安全性問題[J].科技創業家,2013(07):74-75.
[2] 孫向群.電廠低壓配電系統的安全性研究[J].科技與創新,2015(07):93.
[3] 付艷.電廠低壓配電系統的安全性問題探討[J].河南科技,2012(14):79.
[4] 曹劍鋒.火力發電廠電氣設計中低壓配電系統安全性探討[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14):150.
作者簡介:劉永強(1986—),男,山西朔州人,學士學位,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發電廠高壓電機檢修和發電廠變配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