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莫寒
風靡世界數十載,連續9年舉辦世界錦標賽;千萬擁躉中不僅有占星家、藝術家和神秘主義者,更囊括了世上擁有最聰明大腦的那群人……數獨,僅僅只是一個智力游戲嗎?當深入探尋它的前世時,我們會不禁沉迷在數學的奇幻世界中,對賢哲的智慧深深折服。
■
4 000年前龜背神秘圖
2015年7月23日至26日,世界青少年數獨錦標賽在北京開戰,經過數輪過招,中國隊成功包攬了所有的金牌。其中最閃耀的明星當屬北京少年胡宇軒。他在最后一場終極對決中,戰勝了來自其他兩個組別的冠軍,獲封“王中王”。
胡宇軒“封王”時才年僅10歲,可自打識數起,他就迷上了數獨。和胡宇軒同樣著迷的玩家,全世界還有數千萬。數獨,最普遍的形式就是九宮格,即在9格乘9格的大正方形(大宮)中有9個3格乘3格的小正方形(小宮),一些空格中已被填上數字(1至9),玩家需根據這些已知的數字,推算出剩余空格里應填入的數字(1至9)。規則是大宮每一列、每一行及每個小宮的數字都不能重復。
在胡宇軒這樣的數獨迷眼中,九宮格的魅力在于在千變萬化的題目、千變萬化的解答方法中,去追尋唯一的答案。不過,四千多年以前,九宮格在另一個人的眼中卻不是這樣。
傳說中的古代圣君大禹為了治理泛濫的黃河水,三過家門而不入,連河神都感動于他的大公無私和不畏艱辛。當大禹來到洛陽治水時,洛水的支流上忽然出現了一只巨大的神龜,背上有一幅非常奇怪的圖案。大禹命令手下把神龜背上的圖案記錄了下來,這就是今天我們見到的洛書。
洛書的正中央,是由5個白色圓圈組成的圖案,正上方的圖案有9個白圓圈,正下方有1個白圓圈,左右兩邊的白圓圈數目分別是3和7;而四角的圖案則由黑色圓圈組成,數量分別為4、2、6、8。古人發現,此圖案無論是水平、豎直還是對角線,數字相加都等于15,所以將這種圖案稱為幻方。幻方就是數獨的前身。
古人懷著十分敬畏的心看待幻方,認為它是超自然的神力。洛書上的黑白兩色代表陰陽兩方。像1、3、5、7、9這樣的單數被稱為“陽數”,用白色表示。皇帝被奉為“九五之尊”,就源自“9”是陽數中最大的數,高于一切,而“5”在洛書中處于中心位置,這樣兩個數組合在一起,代表絕對的權力和絕對的中心。古人還講究陰陽調和,把2、4、6、8這樣的雙數稱為“陰數”,用黑色表示。我們熟悉的太極圖就是由黑白兩個魚紋形狀構成的圓形圖案,形象地表達了陰陽輪轉和陰陽統一,還反映了宇宙對立統一的哲學思想。從這個層面可以看出,人類文明的進步也受到數學文化的熏陶。
■
幻方與神秘力量
公元1世紀,幻方從中國傳入印度,并繼續往西流傳至阿拉伯及歐洲。人們認為幻方與宇宙的神秘力量相聯。文藝復興時期的版畫大師阿爾布雷特·丟勒也是一個數學迷。他制作了一幅極具象征意義的版畫,名為《梅倫可利亞》(Melencolia,又名“憂郁”)。 在畫中,象征大地之神女兒的少女梅倫可利亞托腮而坐,表情十分憂郁。而在少女頭部上方的墻面上,掛著一幅四格式(4×4)幻方。這個幻方的不尋常之處在于,丟勒是1514年完成的這部作品,而幻方最下面出現了數字15,14。而且幻方上的數字橫豎加起來都是34,當年丟勒正好43歲,是34的鏡像。在巴比倫人的宇宙學中,四格式幻方代表著土星,意味樂觀,寓意丟勒想用幻方將少女從憂傷中帶出來。而且,畫面左上方遠處的燈塔和彩虹照亮了畫題,也預示了少女的光明未來。
又過了一個多世紀,一個看似不太可能迷戀它的人也開始迷戀幻方。他在上小學時數學成績就經常不及格,長大后他是發明家、新聞記者、商人、政治家,但就不是數學家。他用風箏捕捉電的故事您一定略有所聞吧,他就是本杰明·富蘭克林。
從19世紀到21世紀,幻方變幻出無窮的形式,如星形幻方、幻立方以及多維幻方。設計幻方的規則也越來越寬泛。比如,從古代洛書到富蘭克林的時代,填入幻方的數字都是從1開始,要求不間斷不重復。但是,現在零也能填入幻方,數字還可以重復、跳躍。
在西班牙巴塞羅那,坐落著偉大建筑師高迪設計的圣家族大教堂。這個教堂從1882年開始修建,直到今天還沒有完工。在教堂西外墻的群像中,就雕刻著一個按照寬松規則設計的幻方。這個幻方從1開始填,但填了兩個14、兩個10,卻沒有12和16。它橫著加、豎著加、斜著加、中間四個小格相加,總和都是33,而不是傳統四格式幻方的常量34,因為它透露出的信息是基督死于33歲。
■
另一個身世
也有人說,數獨的祖先不是幻方,因為數獨只要求同一個數在同一行同一列中不能重復。這一特性倒是與拉丁方陣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不過也有數學家們站出來,說拉丁方陣只是幻方的一個分支。
傳說,普魯士的腓特烈大帝曾組成一支儀仗隊,儀仗隊共有36名軍官,來自6支部隊,每支部隊中,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各一名。他希望這36名軍官排成6×6的方陣,方陣的每一行、每一列的6名軍官,來自不同部隊且軍銜各不相同。但令他惱火的是,他絞盡腦汁也沒有排成這個方陣。
后來,他去請教大數學家歐拉。歐拉發現這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來自n個部隊的n種軍銜的n×n名軍官,如果能排成一個正方形,每一行、每一列的n名軍官來自不同的部隊并且軍銜各不相同,那么就稱這個方陣為正交拉丁方陣。歐拉猜測在n=2,6,10,14,18……(4的倍數加2)時,正交拉丁方陣不存在。
然而,現在人們推翻了歐拉的猜測。除了n=2,6以外,其余的正交拉丁方陣都存在,而且有多種構造方法。
第一種數獨游戲出現在1979年5月美國出版的《戴爾紙筆游戲及縱橫字謎》中。《紐約時報》縱橫字謎專欄編輯威爾·肖茨還把它做成了一個偵探游戲,找出該游戲的發明者——退休建筑師霍華德·加恩斯。
戴爾最初推出這項游戲時,稱它為“數位”(Number Place)。1984年,日本游戲出版公司“發源地”的創始人發現了這一游戲,把它命名為“數獨”(字面大意是“單獨的數字”),并為它申請了注冊商標。但日本的抄襲者怕惹上侵權官司,仍然用“數位”的提法。于是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出現了:日本人用數獨的英文名字“數位”稱呼這個游戲,而不講日語的人卻管它叫“數獨”。
數獨風靡世界后,曾與涂黑格、填字母、畫貪吃蛇等一同作為世界智力謎題錦標賽的比賽項目。但從2006年起,數獨開始享受特殊待遇,成為一項獨立競賽。第一屆世界數獨錦標賽在意大利盧卡舉行,來自22個國家的數獨高手參賽。2007年,擁躉們的熱情高漲,一年舉辦了兩場世錦賽,這兩場比賽的冠軍都是哈佛化學專業畢業生托馬斯·斯奈德,他因此獲得免費印度游的機會。在2009年第四屆世界數獨錦標賽上,年僅10歲的熊天博獲少年組冠軍,這是中國選手的首次奪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