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曉
【摘要】郁達夫是現代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要了解其小說的浪漫主義,就必須探尋浪漫主義文學的起源,以及傳入中國時的社會現狀,結合中國現代文學特征,才能全面郁達夫的浪漫主義文學的特征。前期,以創造社作家郁達夫為代表的作家開啟了模仿、強調主觀情感、表現自我的浪漫主義小說模式,雖然這一時期的浪漫主義文學存在著天然的不足,但是這些都是郁達夫獨有的浪漫主義文學特征。
【關鍵詞】郁達夫;浪漫主義;自敘性質
郁達夫可以算得上是現代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開創者,他是創造社的發起人之一,早期就開始浪漫主義文學的創作。當時出版的小說《沉淪》以獨特的浪漫主義自敘風格震驚文壇,之后的創作也是帶有濃厚的憂郁、哀傷的郁氏風格。雖說,他的小說總的來說不是十分成熟,但是我們要了解到郁達夫處于現代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萌芽階段,是新小說的開創與摸索時期。毋庸置疑,新鮮事物的引進與創新,都需要一個成長成熟的過程。要了解郁達夫的小說,浪漫主義風格是一個避不開的關鍵,探尋郁達夫浪漫主義文學的創作,我們必須了解現代中國浪漫文學的來源。
準確的說,浪漫主義文學并不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文學名詞,它來源于西方,屬于“舶來品”。雖然,浪漫主義文學來源已久,但是由于其不確定性,學界對于浪漫主義文學的界定很模糊。從某種程度上說,浪漫主義文學到處都是,但是要確切的去劃分它卻很困難。維克多·雨果就說過:“浪漫主義,其真正的定義不過是文學上的自由主義而已?!盵1]所以,要研究浪漫主義文學作品就要對浪漫主義理論有一個整體的認識,要從宏觀去把握,而不是從細節去比對。著名美學家朱光潛先生在他的《西方美學史》中就對浪漫主義作了一個概括,他認為“作為流派運動的浪漫主義具有下列三種顯著的特征:第一、‘主觀性;第二、‘回到中世紀,第三、回到自然”[2]這三點特征相融相生,是鑒定一個文學作品是否屬于浪漫主義的范疇。但是,浪漫主義畢竟是從外國引進的,所以完全以一種外國理論的標準來審視中國文學是不妥當的。畢竟中西方的文學語境不同,所以外國理論可以借鑒,不能照搬。
郁達夫的創作受到外國文學理論,特別是西方浪漫主義文學和日本“私小說”的影響很深,也受到中國傳統浪漫主義風格的影響,這才形成了他獨特的浪漫主義小說風格。其實,浪漫主義作為一種文學現象,早在中國上古時候就有了,只是不像西方一樣形成了一種理論體系。到了現代中國以后,浪漫主義那種以抒發自我為宗旨,強烈體現個人情感,直面社會現實的方式很附合當時個性解放的時代需要。所以,馬上在全國掀起一陣熱潮,許多文學文藝團體開始以此進行創作。但是,這種風潮并沒有持續太久,浪潮過后作家們開始冷靜思考,尋找更符合當下國情的浪漫主義文學模式,最后許多作家告別了單純抒發自我情感的寫作手法,轉而投向了一種中國本土化的浪漫主義寫作。
郁達夫是當時浪漫主義小說創作的中堅力量,也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研究一個作家,要把他的生活經歷、性格特點、寫作心理放入到作品之中。郁達夫最大的小說特點就是自敘性質非常強烈,他的四十多篇小說里面塑造了許多具有“達夫氣質”的人物形象,這些人物都是敏感的、脆弱的、自卑的、孤獨的“零余者”。這些都跟他的生活遭遇有關,郁達夫在大學期間因參加學潮運動被開除;隨后留學日本,遭到歧視;以及畢業回國以后,顛沛流離,生活過得窘迫艱苦,作者無法疏解心中的苦悶與悲哀,就把情緒傾注在筆端,寫下這一篇篇自白。所有的遭遇,生活經歷,內心感受都成為了他之后創作的源泉,他在寫作時,不顧技巧,不注意詞句,由性情出發,抒寫內心情感,發泄苦悶的情緒,就是疼痛時候的哼哼唧唧。
以題材為界,可把郁達夫的小說分成兩類,分別是描寫留學生活與描寫回國后的生活。第一類作品包括《沉淪》、《胃病》、《南遷》、《空虛》、《懷鄉病者》、《銀灰色的死》,這類作品大多描寫青年的性苦悶,多為作者在日本時所作。第二類作品包括《血淚》、《采石磯》、《茫茫夜》、《在寒風里》等,這類作品風格較前期的作品風格有所變化,但題材還是與作者的生活息息相關。讀郁達夫的小說我們可以感受到,從作者最初的作品,到他的封筆之作,無一例外都彌漫著自我抒情、自我獨白式的表現手法,這些作品都是屬于浪漫主義抒情小說的范疇,因為作者仍是受自我情感支配所寫的。郁達夫在文中情感的傾訴,長篇的感嘆,大段的自白,隨意的結構布局,平淡的故事情節,一切都由感情來抒發。他這種為抒情而抒情的表達方式,體現了中國浪漫主義的自我抒情的特征,與嚴格意義上的西方傳統浪漫主義不同,展現出了中國現代浪漫主義特有的姿態。
這一時期的浪漫主義文學作家的寫作目的主要是為了表達當下青年的反封建、爭自由、表現自我,以獲得個性解放、社會變革的目的。他們多少都受到“中西”二元影響,以此表現作者對美好世界的向往,使作品獲得了可讀性,這也是浪漫主義文學的目的所在。當人們從對科學、機械的齒輪中抬起頭來,面對逐漸被破壞的自然和被金錢、物質吞噬而漸漸迷失生命意義的人們時,就會懂得浪漫主義文學在近一個世紀之前表現出來的獨特魅力,感受到現在仍散發出的人性之光,也會更加品味出郁達夫小說的獨特味道。
【參考文獻】
[1]歐文·白璧德.盧梭與浪漫主義[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19,7
[2]孟實(朱光潛).西方美學史(下)[M].人民文學出版社,1964,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