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秦海馨
心城
文/秦海馨
當兒時的回憶已逐漸模糊不清,我回到了江南的故鄉小城。在這里,瑣碎的記憶被完整拼湊,那熟悉的人,熟悉的城,熟悉的空氣,粘住了我這離人的無盡牽掛。
“香葉,嫩芽。慕詩客,愛僧家……”小城的清晨在阿婆的哼唱聲中開始了。清晨總有無數種辦法喚醒你模糊不清的神智,小鳥兒輕快動聽的大合唱,撲面而來青草味道的冷空氣,早起小販們活力四射的叫賣聲,都會讓被窩里的孩子們不情愿地睜開惺忪的睡眼。當豆腐腦的誘人香氣開始在巷子里穿行,他們一掃被窩里的慵懶,急不可耐地爬下床,奔向外物的小灶臺,因為肚子已經咕咕直叫了。和無數個抱著碗大快朵頤的孩子一樣,我不顧它冒著騰騰的熱氣,投入地品嘗著這久違的美味。
真好,闊別十年的故鄉小城還是我記憶中的那段模樣。此時,太陽已經完全升起來了,空氣仿佛隨著漸漸熱鬧起來的街市小巷流動起來。丁香般的姑娘們走上街道,沒有愁怨,沒有憂傷,青春的朝氣在她們身上徜徉。沒有濃妝艷抹,沒有珠光寶氣,她們有條不紊,不慌不忙,端莊典雅,樸素大方。狹窄的小路,汽車是開不進來的,頂多是騎著自行車著急上班的叔叔阿姨們,靈活地避讓著行人,從未發出過鈴聲和叱責聲。偶爾一個不小心驚到行人,也將對方的不滿溶解在一句真誠的“對不起”中。他們靜默路過,在一片熱鬧中保留了那份應有的寧靜。熟人見面含笑寒暄,順路的便攀談著一同離去,左鄰右舍借東西,串門,分享早飯,其樂融融;孩子們聚在一起捉迷藏,笑著鬧著,好不快活。一群小女孩從我身邊跑過,她們編著小麻花辮兒,笑著追趕遠去的風箏。靈動的雙眼,清脆的笑聲,甜美的笑容,恍然間我仿佛看見了兒時的自己從身旁跑過,漸行漸遠。看見風箏越飛越高,我也找不到抓著風箏線的女孩了,可縱然它飛得再高,也一定有一根線牢牢地抓著它。
“回到那一剎那,歲月無聲也讓人害怕,看枯藤長出枝芽,原來時光已翩然輕擦。”那時的我,是故鄉小城上無拘無束的孩童,小城給我的詩意靈魂,讓我牢記溫婉的小城風韻,牢記她的音容笑貌,更牢記她的濃濃深情,殷切期許。而如今我憑借她給予的溫暖已經長大,那段年少的時光,就如同寄居的蛹,當靈魂長出翅膀而飛向遠方,蛹就成了透明的殼。我心懷傷感卻甘心承擔,沒有什么怨悔,在江南煙雨中平靜地揮手告別。
我知道,所有的一切都在以最初的繽紛姿態等待著,只要初心未改,即使年華流轉,韶光已換,她也會靜候歸還。就把這一切看做一個信仰吧,信仰中的那些人,那些事會永遠陪著我,鼓勵著我,愛著我。
天色已近黃昏,車窗外的雨一聲聲打在芭蕉葉上,又順著脈絡緩緩滑落,似離人無聲的眼淚,悲痛而纏綿。此時千言萬語都抵不過這難言的哽咽。幽幽庭院,深深雨巷,古老的油紙傘,斑駁的青石板,在我心中壘成一座永遠不老的城。耳邊又回蕩起阿婆常唱的歌謠:香葉,嫩芽。慕詩客,愛僧家。碾雕白玉,羅織紅紗。銚煎黃蕊色,婉轉曲中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