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新四軍老戰士黃金永"/>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孫新民
?
烽火歲月中的抗戰英雄
——訪新四軍老戰士黃金永
□孫新民
2015年盛夏時節,我采訪了抗戰老英雄黃金永。走進抗戰老兵黃金永家,第一感受便是整潔,客廳沙發茶幾上報紙疊放得整整齊齊。老人說,這是當兵時留下的習慣。88歲高齡的他,耳聰目明,行走自如,記憶力良好。“我17歲參加新四軍,直到解放全中國才回到地方工作。”老人如數家珍般向我娓娓道來,五枚軍功章記錄他革命時期的烽火歲月。
黃金永出生在宿遷縣。古城宿遷,是楚霸王項羽的故鄉。乾隆六下江南五次駐蹕于此,贊嘆宿遷為“第一江山春好處”。日軍鐵蹄踏上這片美麗的土地后,燒殺奸淫,無惡不作。目睹日寇在家鄉犯下滔天暴行的黃金永,在蘇北抗日同盟會的影響下,加入了地方武裝抗日組織。1944年5月1日,他參加了新四軍,在12縱隊35旅105團當衛生員。部隊司令員是曹荻秋、政委陳丕顯。老人回憶說,我當兵目的就是要拿槍上戰場去消滅小鬼子。到部隊當了三個月兵后,有人曉得我有文化知識,向首長推薦我到淮海三團,培訓我當戰地衛生員。在艱苦的戰爭歲月里,部隊的醫務人員很少,六個月培訓時間里,我學習了內外科、生理解剖學等,其中包括戰場救護技能知識。培訓結束后,我在連隊當了一名戰地衛生員。
當年,部隊幾乎是兩三天就打一次仗,傷員也多,藥品缺得厲害,我們常化裝成老百姓進城買藥,來挽救一個個急需藥物搶救的傷員。每次戰斗打響后,我的工作就是沖上一線,把傷員“搶”下來,緊急止血后,轉移到后方治療。黃金永難過地說,當時衛生員不足,有些傷員因流血過多,耽誤了最佳搶救時間,或犧牲或留下終身殘疾。
回憶第一次打鬼子的經歷,戰斗場景老人仍歷歷在目。他說,那是在宿遷,日軍的據點在山上,還有暗堡。那天,日本鬼子、偽軍下山“掃蕩”回來,與我們淮海三團遭遇。團長一聲令下,戰士們迅速臥倒舉槍向日本鬼子射擊,日本鬼子慌亂還擊,我軍地勢有利,消滅了不少鬼子,鬼子邊打邊朝山上據點撤退,我們乘勝追擊。日本鬼子躲進暗堡后,用機槍瘋狂向山下掃射,敵我雙方展開了拉鋸戰。戰斗打了兩天一夜,我軍傷亡100多人,消滅日軍180多人。我一共包扎搶救27名傷員,印象最深的是一個戰士,在戰斗中睪丸被子彈打穿,疼得他咬牙皺眉,忍著巨痛繼續戰斗,打死了好幾個日本鬼子,他是個真英雄。
鹽城西邊勾安墩駐守日軍一個中隊,另外還有漢奸、偽軍300多人。日本鬼子武器裝備精良,我軍避開敵人鋒芒,設埋伏打擊日寇,晚上再去偷襲他們軍火庫。日本鬼子氣急敗壞,決定剿滅這支抗日部隊。團長獲悉后,迅速帶領大家轉移,撤退到山東一帶打游擊。我們剛撤退不久,日軍就氣勢洶洶地開著大卡車和三輪摩托來到勾安墩“圍剿”,逐步縮小包圍圈,他們原以為能全殲我們,結果卻撲了個空。惱羞成怒的日本鬼子將老百姓集中起來,逼問他們新四軍去了哪里。老百姓寧死也不肯向日本鬼子透露一點部隊去向。兇殘的日軍指揮官下令向手無寸鐵的老百姓掃射,100多名同胞就這樣慘死在日軍槍口下。三天后,部隊又回到鹽城打游擊。帶著滿腔怒火,我軍同鬼子展開了殊死較量。戰斗中,我帶領一個擔架班,在戰場前沿負責搶救傷員,掩埋尸首。
黃金永清楚地記得,戰斗中連長不幸中彈倒在戰場上,身為衛生員的他一直在連長身邊。如今已經過去幾十年了,黃金永卻依然沒有忘記連長的囑托。老人說,連長已經沒有力氣了,我見他嘴唇在動,就將耳朵湊過去說:“連長,你想說什么,我聽著。”連長說:“頂著,絕對不能讓小日本沖上來!”說完這些話,連長頭一歪就犧牲了。
1945年,日軍投降前更加瘋狂,在連云港白塔布,我軍同日軍打了一天一夜。但中國軍隊士氣高漲。在攻打碉堡時,進攻的戰士們被敵軍火力不斷殺傷,營長不幸頭部受傷,雙目失明。我把他搶救回來,送到戰地醫院,有人勸他回家養傷,他憤而回答:“我雖雙目失明,但心不死,日軍的鬼影常常在腦子里浮動,我恨不能捉而殺之,如今日軍不退,抱恨蒼天,回家又能有什么作為?!”他數次離開醫院摸上陣地,都被戰友們找回。“有這樣的英勇戰士,我們一定能打敗日本鬼子。”黃金永激動地說。
我問老人,您在打鬼子時受過傷嗎?他說,有。在連云港白塔布戰場上包扎傷員時,日本鬼子打過來的冷槍,打穿右前臂,還好沒傷筋骨。我一直在忙著搶救傷員,顧不到自己受傷的事。
1947年打國民黨軍,黃金永在鹽城負傷,到后方養傷。傷好后,他留在蘇北軍區醫療15隊當助理軍醫。解放后,他在江蘇省衛生干校在職干部培訓班培訓二年,1962年被分配到盱眙縣人民醫院當副院長,1978年從縣衛生局離休。
帶著崇敬的心情望著眼前這位老英雄,我說,當年如果沒有像您這樣無數的英雄兒女,就沒有共和國開啟“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今天。這位抗戰老兵向我擺了擺手:“同那些在抗戰中犧牲的英雄們相比,他們太偉大,而我很渺小。”
(編輯孫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