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炳
?
有“油水”處莫滑倒
□陳思炳
筆者的一位朋友,在“清水衙門”工作了近二十年,心有不甘,后經多方活動,終于調到一個有“油水”的部門當了主官,誰曾想,到這個部門工作不到三年,便因貪污受賄罪被關進了“鐵窗”。他后悔道:“若還在清水衙門工作就好了,沒想到栽倒在有‘油水’的地方。”
所謂有“油水”的地方,就是管人、管錢、管物的崗位。有些貪官“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人權,就靠賣“官帽”賺錢;有財權,就利用手中的資金調配權、稅費征收權、銀行貸款權,以權謀私,收受賄賂;有物權的土地、城建、學校、醫院、部隊后勤部門等,近幾年貪官頻出,窩案、串案不斷。還有一些央企、國企,更是資金密集,資源富集,自然也是有“油水”的地方,據有關部門調查統計,2014年至今,至少有115名國企高管涉嫌違紀違法被查。
領導干部身處有“油水”的崗位,有權力也有風險,必須時刻警惕,時時自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告誡:“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亂花;公權為民,一絲一毫都不能亂用。”須常修為政之德,常懷律己之心,常思貪欲之害,才能在奉承中不忘宗旨、恪守本分;在誘惑中潔身自好、心有定力。像方志敏那樣,為黨經手的錢財數以百萬計,自己不取一文;像楊善洲那樣,植下萬畝林海,自己不伐一木;像汪洋湖那樣,位居水利廳長,自己不收一魚。
黨的干部在清貧的崗位上要安貧樂道、甘于奉獻,在有“油水”的地方要謹言慎行、如履薄冰;要用“三嚴三實”的思想防線,用黨紀國法的法紀紅線,用遵規守矩的制度底線,為自己設置三道“防滑鏈”,這樣,縱然“油水”再多也不會滑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