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洪寶
?
老促會助推創業者聯手淮安博里尼龍之鄉產銷兩旺
□趙洪寶
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博里鎮素有尼龍之鄉美稱。2015年全鎮尼龍企業達到11家,總產值8.5億元,占工業總產值85%,其中8家是由青年農民創辦的,產值達7.8億元。這里凝聚著博里鎮老促會傾心助推青年農民創業,幫助尼龍企業做大做強的心血。
昔日,博里尼龍企業多而小,業務互相搗,怎樣把他們擰成一股繩呢?2014年鎮老促會從調查研究入手,把工作的重點放到助推青年農民創業上,以成立協會破題,從跟蹤服務做起,緊緊抓住博里鎮尼龍企業存在的問題,在幫助企業做大做強上當助推器。
該鎮老促會深入到全鎮11個尼龍企業挨家摸底,讓他們談苦衷,提要求。建工尼龍有限公司董事長盧建春說,我們鎮尼龍企業多是個優勢,如果成立行業協會,大家聯手聯心,把互相搗變成相互抱,就能占領更大市場。
海達工程塑料公司董事長于波說,我們博里尼龍行業迫切需要有人牽頭,形成規矩,各企業不能互相壓價、互相拆臺;產品不能不講質量不講信譽。抓住問題脈博后,老促會下定了幫助青年農民創業的決心,一個企業一個企業做工作,就組建尼龍協會就反反復復六個來回,征求意見,制定章程,搞好選舉。2014年5月,博里鎮成立了尼龍企業協會,并提出“五比五看”倡議,即:比學習,看誰適應市場快,掌握行業技術好;比攻關,看誰市場供銷旺,掌握客戶多;比產值,看誰規模做得大,利稅效益好;比質量,看誰產品合格率高,客戶滿意好;比友誼,看誰互相照應多,團結友愛好。從此,博里鎮老促會也更加關注尼龍協會的工作,堅持扶上馬送一程,發現問題,及時溝通。
自從尼龍協會成立后,8名青年農民企業家真正互相關照,比如在價格上,都相互商談,對外一個價。海達工程塑料公司老板于波,去年5月同徐州簽訂1000萬元尼龍滑輪合同時,對方硬要壓價30%,后經尼龍協會8位理事共同商量后,以壓價20%與徐州簽下合同。要是在過去,聽說1000萬元合同,有的尼龍企業就是壓價40%也同意簽。如今在博里尼龍行業中,不僅聯協聯手,更能聯合聯心,做到一家有難大家幫。今年3月,建設尼龍公司老板姚大四,由于技術上的問題,180萬元尼龍產品全部被廠家退回,損失慘重,尼龍協會其他7位理事知道后,立即趕到現場,幫助找原因,攻難關,有的直接參與技術改造,有的借資,有的讓出業務,很快幫助姚大四度過難關。姚大四深有感觸地說,尼龍協會真正好,要在過去,大家不是來幫我,而是笑話我。
今年,在十分艱難的情況下,博里尼龍卻產銷兩旺。東方油尼龍公司董事長張肖說,我從大年初三開始,晝夜加班,今年產值完全可以翻一番,達到1.5億元,利稅1500萬元;海達工程塑料公司董事長于波說,海達今年又投入5000萬元新上汽配項目,年產值可達2個億;尼龍協會會長盧建春說,建工尼龍公司已簽定單1.8億元,預計年底3個億產值沒問題,建設尼龍公司姚大四說,在大家的幫助下,我今年9000萬元產值能實現,力爭超億元。
目前,淮安市博里鎮生產的尼龍品牌響,價格漲,產銷旺,這都是該鎮老促會助推青年農民創業,打造企業航母所付出的血汗!
(本欄編輯 張廣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