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祖都
【摘要】近年來,校園內的各種安全隱患接踵而來,學生之間的矛盾,師生之間的沖突,都會導致學校出現一些安全問題。除此之外,學生在校期間也可能受到不可抗力的影響,而中小學生在這方面的意識十分薄弱,所以安全問題成為了中小學教育的重點。我國中小學教育的安全管理體制不完善,各方面還有待提高,所以近年來學校的安全問題頻繁發生,這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本篇文章將從我國中小學教育的安全體制存在的問題和如何建設安全管理體制兩方面探析中小學教育的安全管理體制建設,從而為中小學教育的安全管理提供理論依據,更好的做好中小學安全,保證中小學生的身心和生命安全,使他們更好的去學習,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中小學教育 安全管理體制 探析
【中圖分類號】G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9-0017-02
一、中小學教育的安全體制存在的問題
中小學生的年齡的原因,這就決定了他們做事的方法不夠成熟,所以相比高中生來說更加需要引導和照看,這就需要耗費教師和學校的大量精力。也因此,中小學教育的安全體制問題被學校忽視,沒有健全的安全體制的建設,加上他們思想的不成熟,所以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國中小學教育的安全體制問題主要有:
(一)學校、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不夠強
很多學校沒有設立專門的安全機構,從大門的看管到對學生安全教育的實施都沒有專門的人員負責,這就會讓學校存在人為和自然的安全隱患,中小學生的反抗能力弱,面對人為和自然的安全威脅如果沒有受過專門的教育,絲毫沒有預防的方法,由于學校的安全防范意識弱,導致學生也不太看重安全問題。這種思想使學生的安全意識非常弱,會時刻面臨安全問題的侵害。
(二)安全預警措施不完善
在遇到認為或者自然的安全威脅時,大部分情況下如果有完善的預警系統就能解決很多問題,減少不必要的損失,我國中小學目前大部分學校沒有安全預警措施,有少數有安全預警設施的學校也很不完善。
(三)沒有進行安全演習
安全演習是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讓學生提高安全防范意識的最有效方法。在面對火災、地震、不法分子的威脅時應該如何應對,如果事先有過演習經驗,學生在面對危險時就能夠從容應對,就不會慌亂。但是,我國中小學中對于安全演習進行的次數屈指可數,一方面由于人數的龐大,組織一次十分費力;另一方面由于沒有相關專業人士的指引,不知該從何入手,也就使得演習實行不了。
二、如何建立安全管理體制
中小學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體制必須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并且解決以上提到的三個問題,中小學建立安全管理體制相對高中來說要容易得多。一方面,中小學生會認真聽從教師的指引,不會像高中生一樣已經有了反抗能力和足夠的生活經驗;另一方面,中小學生的學業壓力小,不像高中生一樣面臨著高考,所以有更多的時間來接受安全教育,進行安全演習。建立安全管理體制的方法主要有:
(一)加強對學生的安全意識教育
中小學生沒有形成安全意識,學校要加強對學生這方面的教育,給他們普及一些自然災害的成因以及危害,教給他們如何應對這些狀況。一些地形比較特殊的地區,學校可以給學生說明區域可能發生的自然災害,比如我國西南、西北、華北地區是地震多發區,東南沿海地區多臺風,這些基本的常識要給學生普及,加強他們的安全意識教育。
(二)建立健全安全預警措施
建立健全安全預警措施能夠讓學生和學校在災害來臨之前有充分的準備。我國古代就有司南、地動儀等預測災害的器具,到如今這些設施越來越多。學校要注重這些設施的完善,提前預知信息,做到未雨綢繆,把損失減到最小。除了應對自然災害的預警措施之外,還要有相應的應對人為威脅的預警措施,比如警報等,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消息傳遞給最多的人。
(三)定期組織安全演習
安全演習是進行安全教育的最后也是最關鍵的一步,通過組織地震安全演習,讓學生了解到在低層如何逃生,高層如何生存,如何選擇避難地點。通過組織火災演習,讓學生懂得火場逃生的要點。,這樣在狀況真正發生時學生能夠有條不紊的撤退,能夠沉著應對。
總之,中小學教育的安全管理體制建設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且在建立過程中需要不斷探索才能慢慢完善,安全演習也需要專業人士的指導,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止步不前。
參考文獻:
[1]劉偉, 賈水庫, 戰先政. 中小學、幼兒園校園安全管理研究——某市校園安全現狀及問題探析[J]. 安全, 2015, 36(10):71-74.
[2]雷思明. 以制度建設終結校園“礦難”——校園踩踏事故的防范與安全管理[J]. 中小學管理, 2012(5):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