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明
【摘要】文學在語言當中屬于一門藝術,需要以語言變遷的角度對現代文學發展的深度給予影響,從而展現出語言藝術在現代文學中的發展過程。現代文學通過“五四”倡導白話文、抵抗文言文作為切入點,將這場語言變革乃至隨后的所有階段文學語言的變遷,對現代文學總體發展造成較大的影響,以此變成現代文學形式在發展以及主要特點構成的真實體現。通過對語言變革以及現代文學形式的關聯及規律進行深入探討,不但展現出語言變遷所打造的一般文學創作語言氛圍,并且可以看出文學體裁乃至形式狀況、作家選擇文體的方法、文學作品形式特點的形成所在,可以正確探討五四白話文運動乃至隨之產生的全新的文學形式以及文體方式。如此才可正確總結出現代文學形式的經驗,并且為當前文學形式的發展尋求出歷史意義。
【關鍵詞】文學語言 變遷 現代文學 五四運動 形式 影響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9-0030-01
文學成為了語言藝術,而文學歷史則成為了文學語言的變遷史,所以,分析文學語言的變遷對現代文學的形式具有極其深遠的意義。可是,長久以來,在學術界并未對語言變革以及現代文學形式發展相互間的關聯給予應有的重視。上世紀90年代以來,學術界已經由語言方向分析到現代文學的方向,也展現出卓越的成績。這些成績轉變了以往不注重語言的現象,在基本乃至具體問題中產生了突破。并且,也具有十分明顯的不足,則為一些成果只符合了宏觀角度對關聯的闡述,并未以語言變遷和文學形式相互間的關聯進行評論。大部分成果并沒有將語言變遷與現代文學體裁、形式的關聯掌握清楚,僅僅將語言現象與文學現象相結合,而非真正分析白話文運動乃至不同階段語言變遷對現代文學形式轉變的影響。所以,只有將文學語言變遷對現代文學形式的影響給予深入分析,才能夠展現出身為語言藝術的現代文學發展史。
一、語言變遷變成現代文學形式的發展載體
中國現代語言的變革,總體而言則為白話文代替文言文。在五四運動初期,興起了以簡單、明了為方向的白話文運動。白話文倡導者提倡語言脫離以往的束縛,通過精準傳達理念而讓人更加容易聽懂、明白。語言變革對現代文學形式的發展具有著極為深入的影響。
1.文學語言發展的多元化
以中國文學發展史而言,所有階段的文學發展均具備了各自的特征以及秉性,體現出的社會現實程度則各有不同,可是卻均展現出文學語言的豐富性,具備了各種語言形式的表達與寫作的方式。
2.人物語言的地方性
在文學發展史中,因為地域差異會產生文學作品的語言地方性特點。由于時代的變動,現代文學體現出的地方性不但表現在語言內容方面,也表現在文學地域、地方思想乃至風土人情方面,令所有文學作品均具有個性和本真。文學語言則成為文學家創作文學的主要工具,成為文學作品發展的基本載體以及構成基礎。由于五四運動后普及了白話文,對現代文學運用普通話打下良好的根基。
3.五四后的現代漢語
在五四運動以后,新時期文學發展更為關注小說的寫作,所有藝術家也更為注重發表小說。無論對于作品人物語言還是社會現實的探討,均展現出白話文的語言形式。從整體而言,五四運動的出現,客觀方面加快了小說這一文學方式由邊緣化朝著中心化發展的狀態,也加快了語言變革的速度,令白話文獲得推廣與普及。并且,以文學形式來看,小說這一形式也存在本身的文體需求,而且通過小說及童話而言,運用白話文的普通話方式相較于文言文而言,則更加容易理解,無論從想象空間還是情感表達方面而言,均更為直接,也更為感性。五四運動的對我國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在思想方面添加了新鮮的學業,反對舊思想,追尋民主,倡導新理念,這些思想的推進極大影響到語言的變革,成為現代漢語形成的重要元素。
二、文學語言的變遷對現代文學形式的影響
1.加快現代文學作品,凸顯人文理念
現代文學開始于五四運動,在五四運動中,所有文學派別的領導人均被西方民族思想所啟迪,紛紛到國外留學,在國家危急時刻毅然決然回國發起運動,將封建統治思想推翻。這些先進分子對民族以及人文主義的追尋十分激烈,主張辦報,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陳獨秀則創辦了《新青年》,并在報紙上與梁啟超論戰變法,他們提倡通過白話文進行寫作,拋棄文言文的方式,白話文運動與新文化運動改變了當時文學界的語言方式,語言的轉變則變成中國近代文學的新篇章,語言變革的進程對現代文學的發展具有直接作用,其注重排解人的情感乃至個性的展現,并且對文學人物的打造更加體現出作者的特征以及主人公的個性。五四運動之后,由于啟蒙思想對現代文學的影響愈發深入,需要以不同角度展現出人文主義,加快新文學方式的創新與設計,人文主義思想的寫作方式獲得了普遍推廣。這一階段的文學方式主要以現實主義為主要方面,并且浪漫主義文學也獲得了相應的發展。
2.加快現代文學向唯物主義形式轉變
受到五四運動以及白話文運動的影響,現代文學語言引發了全新的轉變,這一轉變逐步影響到現代文學的表達形式,文學創作方式由唯心主義邁向唯物主義,現代文學作品的所有作家在作品中展現出的核心人物在思想上明顯有別于五四運動前的革命家以及文學家。五四運動前推崇追尋內心,為藝術進行創作,屬于唯心主義的產物。而五四運動后,文學作品更為關注以社會現實方向,對現實社會的一些不足進行深刻的批判,屬于唯物主義思想。并且,五四運動后產生了全新的理念,有些文學作家因為深受西方思想的熏陶,在現代文學創作中,雖然形式方面依舊注重中國傳統文化,可是在諸多文學作品中會批判傳統文化內的不正當文化,諸多文學作品均在創作形式方面具有了轉變。這一階段眾多文學作家在創作作品時均透過描繪其他事物,以側面批判現實主義,比如魯迅的作品則透過大量描寫事物體現當時的社會現實。
3.加快現代文學寫作形式豐富性的發展
現代文學形式的發展被語言變革所影響,在文學作品的寫作形式中具有深刻的作用。五四運動后,現代文學寫作方式更為豐富。現代文學寫作方法在持續提煉中逐步構成了專屬于中國現代文學特有的現代文學理念,在語言形式中進行轉變,通過自身特征對現代普通話的發展形式以及進程有所影響。現代文學寫作當中,文學表現方法極為豐富,小說身為現代文學熱衷的文學方式,已經變成文學范疇中重要的寫作方式。并且,還包括散文、戲劇、劇本、詩歌、傳記、論述文等不同方式。文學作品的豐富,令現代文學體系更加充實,以整體發展狀況而言,語文變革帶來了現代文學的發展,中國現代文學的前進,也加快了語言變革的步伐。
總而言之,文學身為人類思想進程中的成果,透過語言文字的方式,傳達出所有文學作家的內心,展現出寫作的現實。中國現代文學從五四運動后倡導白話文,取締文言文的理念中脫穎而出,令現代文學的發展更加富有朝氣,突出展現出全新的發展狀態。五四運動引入眾多外來理念,為我國的哲學思潮的涌動帶來了較大的改變,以此加快了文學論壇藝術理念的轉變,為文學現代化的發展打下穩固的根基,確保了先進思想。優秀文學作品源于文字的使用、時代的背景乃至個人理念的追尋,而語言變革則變成完成文學發展的重要元素,令中國現代文學的發展更加富有內涵。
參考文獻:
[1]徐時儀.略論漢語文白的轉型[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02):6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