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宏偉
【摘要】地理課堂教學張弛有致、意趣盎然的教學格局,教學流程呈現出預定的、有序的、最佳的調控態勢需要實施有效的課堂調控。
【關鍵詞】教學方法 地理課堂 調控藝術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9-0138-01
一、善用教法
運用教學方法對地理課堂教學加以調控首先教師要克服教學方法模式化的傾向,追求教法的新穎性,以新穎的形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之保持穩定的注意力。當前,地理課堂教學要一改教師講、學生聽的“注入式”陳舊模式,建立以學生主動參與活動為主的新模式,確實把學生置于教學的主體位置。教師不能越俎代庖地代替學生學習,而是重在誘導、引導、指導,讓學生積極活動,主動參與,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二、精煉語言
地理教學無論用什么形式和方法,都離不開教師的語言。教師的教學語言應當準確科學,符合邏輯,遵循語法,通俗流暢,學生才能樂于接受,易于理解,印象深刻;教師的教學語言應當簡明扼要,內容具體,生動形象,富有感情,才能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教師的語言還要語音清晰,音量適度,語速適中,有節奏感,音樂性濃,才能增強語言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在地理教學中要講究語言藝術。描述地理事物和現象時,要生動形象,造成一種地理意境;講解地理概念和原理時,要嚴密準確,深入淺出,化抽象為具體;總結地理規律時,要抓住要領,編成口訣,言簡意賅;講述重點時,可提高音量,減慢語速,適當重復;學生注意力分散時,可暫時變換聲調,幾句幽默,提醒注意;突出思想教育時,要富于感情,聲情并茂,使學生受到感染。這樣,通過教師嚴謹生動、流暢優美的藝術語言,牢牢地控制學生的注意力,時而將他們帶入神秘的境界,時而將他們引入寧靜的遐想,時而將他們引向思維的浪峰,使整個地理課堂教學處于一種張弛有致、跌宕起伏、生動活潑、饒有趣味的良性運作狀態。
三、注重反饋
信息反饋是地理課堂教學的關鍵環節。因此,要對地理課堂教學實施有效的調控,必須改革教學方法,加強教學信息反饋。在地理教學中,通過提問、討論、練習等多種方式,及時從學生那里獲得反饋信息,并做出簡捷、精辟、深刻的分析,從中了解學生對教師輸出的知識信息接受和理解的程度,那些已達到了目標,那些還有差距,及時調控教學進程,調整知識信息的再輸出,揚長救失,亡羊補牢。同時,教師還要善于及時捕捉學生的聽課情緒、神態等間接的反饋信息,透過學生的眼神、情態去識別他們那豐富的表情語匯,透視出他們那靈活跳躍的思想火花,從中推測和判斷他們對教師輸出的知識信息,是否理解、滿意、有興趣、有疑問,進而迅速調整教學措施,并將教學繼續引向深入。地理教學實踐證明,只要教師重視和強化教學反饋功能,創設種種情境,采用多種形式誘導學生作出及時反饋,并善于利用學生的反饋信息,因勢利導,及時調控教學進程,就能夠把教與學有機地統一在一個最佳的程序之中,就能夠使地理課堂教學收到滿意的效果。
四、凝聚機智
地理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向活動,有時學生會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教師亂答不行,不答也不行,如何處理呢?這就要靠教師的教學機智了。如果是稍加考慮就能解決的問題,不妨先把問題拋給學生:“這個問題提得很好,有誰能回答嗎?”教師迅速利用這個“時間差”,調整思路,尋求正確答案。如果問題難度太大,教師暫時無法解決,也可說“這個問題三言兩語講不清楚,為了不占用這堂課的教學時間,下節課我們來共同探討。”這樣,教師可爭取課后的時間查資料解決。因此,教師應具備一定的教學機智,做到臨“危”不亂,處變不驚,快速作出反應,當機立斷,及時采取適當的處理措施,化被動為主動,有效地調控地理課堂教學。例如有一次,上課鈴響過,我走進教室,發現一位學生正在擦黑板,粉塵彌漫,還有不少學生仍大聲吵鬧。我正要訓斥學生,忽然想到這節課是講環境保護,便借題發揮,幽默地說:“同學們請看,這里粉塵飄飄灑灑如瑞雪,教室吵吵嚷嚷像鬧市。”學生默不作聲,面面相覷。我若無其事地繼續說:“在這種環境中學習能行嗎?”學生隨口答道:“不行!”“那么,怎樣保護好我們的環境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環境的保護。”這樣,亂嘈嘈的教室卻成了我借題發揮導入新課的話題,既教育了學生,維護了課堂教學秩序,又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
參考文獻:
[1]段玉山.《地理新課程教學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鄭金洲.《案例教學指南》,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