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悅++馮曉東
【摘要】現代教育技術的驅動下,師范專業本科生的實驗技能與基礎知識備受關注。因此高校應注重師范專業本科生實驗技能的培養。本文從生物學角度出發,就培養過程中的弊端進行分析并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師范專業 實驗技能 弊端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9-0157-02
新的教育背景驅動下,學校教育堅持師生互動以人為本。依“綱”和“本”,雅俗結合,從“和慧課堂”出發[1],加強師生間思維對話,避免學習過程中“溫度”與“深度”的背離。目前實驗課程教材枯燥,理論與實踐脫節嚴重,而生物實驗技能是一連串的操作動作和心智動作組成的活動方式。因此我們生物專業在學生的實驗技能培養上存在眾多問題。
1.師范專業本科生實驗技能弊端
1.1理念引導缺失,學生認識不足
師范專業本科生是面向素質教育的高素質人才,常常被引入理論知識優先于實驗教學教育誤區。在素質教育驅使下,加強生物基礎教育,對提高學生科學素養,引導學生進入美輪美奐的生物世界具有重大意義。
首先,高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實驗教學落后于理論教學,兩者之間相互剝離,缺乏即時聯系,實驗內容簡易化。因此學生對實驗技能培養重要性認識不足,常常被放于重要鏈條底端。實驗教學被學生看成理論教學的附屬環節,實驗課被認定為師范專業學生學習的配角,他們對實驗技能培養缺乏理性認識。
1.2理論課堂照本宣科,學生思辨缺席
生物學有其特異性,是現實世界的抽象概括與活化,層層滲透,不斷延伸,生物學有巨大的潛在價值。另外,高中階段學生已經從一個階段進入另一個思維重建階段,具有不斷創新與知識涉獵能力,加之豐富的前科學知識,經常表現出極強的質疑力。
然而教師在課堂上照本宣科,學生在教師強大氣場的壓迫下,用實際的身體頂著空洞地大腦被動灌輸理論知識。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單獨思考,缺乏實時交流。出現了“不懂裝懂”、“似懂非懂”、“懂了又忘了”、“沉默不語”等課堂附和聲,使課堂在這種聲音中戛然而止。[2]從而造成“思辨缺席”現象。教師應及時了解學生知識把握度,進行因材施教,挖掘深層教育智慧,從而避免單純競爭下造成人性化失衡,使教師與學生都能夠同時站立起來摘到果實。
1.3實驗過程指導欠缺,學生產生依賴思想
生物學是科學性與技術性并重的一門自然學科,實驗內容多為驗證性實驗。教師在教學實驗前準備好了實驗儀器、設備,設計好實驗方法與具體操作步驟,忽略學生思維重建能力的可操作性與創造力的可塑性因素。學生被下達任務是“按部就班”完成實驗步驟,不需要思考以及探討實驗的可操作性與實驗結果的信度、效度,并且缺乏實驗結果的可行性分析。因此出現了對著教材“照方抓藥”,對實驗現象視而不見,對實驗問題束手無策,難以提出可行性想法。長此以往降低了學生直覺思維與創造性思維的跳躍能力,限制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對這種實驗過程產生依賴思想。[3]這種實驗方式與“主導主體”理論大相徑庭。
1.4目標導向不明,學生興趣低下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靈魂,而教學評價是判斷教學目標是否落實的手段,教學目標與學生知識的準確定位,是有效教學的核心。[4]
2.研究結論和建議
針對上述弊端,淺談幾點建議。
2.1合作探究,梯度實驗
考慮實驗要求時間的長度,可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教師可以將實驗進行梯度建設,遵循小步子原則。由每組負責一定程序步驟,組內每個小組成員負責一個任務,由組內成員進行量化考核。
2.2 采用KWL工作表,加強師生交流
KWL工作表是Ogle在1986年提出的指導性閱讀策略,包括知道(Know)、想知道(Want)、學到(Learn)三部分。教師在實驗教學中發放此表,指導學生填寫,并普遍巡視,避免實驗過程指導欠缺,學生依賴。
2.3讓課堂靈動起來,調動學生積極性
教師目標導向不明,學生無所事事,效率低下,尤其等待時間較長的實驗。建議學校配置實驗專用計算機,便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充分利用等待時間,查閱觀看相應的實驗數據,激發學生興趣,強化動機。在遺傳學、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中尤為重要。
師范專業本科生實驗技能的培養,不僅是高校的重要任務,并且對未來小中學教育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認識到其問題以及重要性之后,結合MOOC、微課程等新型教育模式,創造教師-課堂-學生三結合的教學氛圍,使師生共同行動起來。
參考文獻:
[1]陸麗丹.“和慧課堂”下的生物教學[J].中學生物教學,2015(6):15-16.
[2]金鈞.”懂了“背后的有效性缺失-莫讓教學在附和聲中戛然而止[J].中學生物教學:9-11.
[3]周燕芳.談化學師范生實驗技能的培養[J].江西化工,2012(1):167-169.
[4]袁錦明.基于教學目標的“三單導學”教學設計[J].中學生物教學,2015(12):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