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利++王曉瑩++蔡迅華


【摘要】說明編寫同時適合“中職升本”、“專升本”和“高中升本”三種學歷層次起點學生的教材的必要性,根據不同起點的學生培養目標不同從而實施多層次差異化教學的需要,教材內容分基礎篇、進階篇和綜合篇三篇,不同篇章適合不同學歷層次起點的學生。
【關鍵詞】多層次起點 差異化教學 中職升本 立交橋
【基金項目】2015年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海洋信息工程學院教育教學改革項目、2015年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2016JGA)、2015年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校級教育教學改革(電子與信息工程示范特色專業及實訓基地建設專項)。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9-0210-02
0.引言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北海校區自從2013年建立海洋信息工程學院以來,逐步形成了職業教育多層次銜接貫通“立交橋”的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在“中職升本”、“專升本”和“高中升本”的多層次起點的學生培養過程中探索分層“因材施教”、“分設目標發展”的培養思路,不斷探索專業結構的優化與教學內涵的建設,這其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差異化教學和相應的教材建設。
目前專門針對“中職升本”學生的教材還比較少,傳統本科教材并不適合理論基礎薄弱的“中職升本”學生使用,本科教學也不宜使用理論深度不夠的高職教材,這也使得我們必須加快建設適合“中職升本”學生教材的步伐。
鑒于我院多層次銜接貫通“立交橋”的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若每門課的教材均按“中職升本”、“專升本”和“高中升本”三個層次分開建設,將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那么如何編寫一本同時適合三種學歷層次起點學生的教材呢?本文以C語言程序設計實驗實訓教材建設為例進行闡述。
1.三種學歷層次起點學生的特點
1.1“中職升本”學生的特點
實踐動手能力普遍較強,但是未讀過高中,理論(特別是英語和數學)基礎較弱,缺乏邏輯思維的訓練,部分同學主觀上雖然在努力學習,但思維不夠活躍,跟不上教師講課和訓練思路,這部分學生的培養目標為高級技師。
1.2“專升本”學生的特點
讀過高中,計算機相關專業的學生有一定的編程基礎,學習程序設計但是專科階段的學習偏重實踐,理論基礎相對較弱,這部分學生的培養目標為開發工程師。
1.3“高中升本”學生的特點
一般來說理論基礎較好,理解能力相對較強,教師講過的知識能很快理解并掌握,為“學有余力”類型。但是這部分學生在高中階段主要是進行理論學習,故實踐動手能力相對較弱,這部分學生的培養目標為算法設計、開發工程師。
2.適合三種學歷層次起點的C語言程序設計實驗實訓教材建設
根據多層次差異化教學的需要,教材內容分基礎篇、進階篇和綜合篇三篇,不同篇章適合不同學歷層次起點的學生,其學習的先后關系如圖1所示:
每個實訓項目前除了提出實驗目的和要求,還對相關知識點進行詳細地闡述,并給出相應的例子,使得學生在進一步夯實理論基礎的前提下再做實驗,并反過來通過實驗更好地掌握理論知識。
(1)基礎篇
針對初學者,從C語言的基礎開始,使略有計算機基礎的人都能容易地學會C語言編程,該篇內容對于“中職升本”、“專升本”和“高中升本”三種學歷起點的學生均適用。
(2)進階篇
在原有基礎上介紹了C語言的復雜運用,高級編程技巧等,適用于“專升本”和“高中升本”學生。本篇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數學基礎和邏輯思維能力。
(3)綜合篇
從C語言綜合實訓角度出發,使讀者了解使用C語言進行系統設計,游戲開發,圖形繪制的相關內容,適用于“高中升本”學生。本篇需要學生具備較好的數學基礎和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
主要實驗實訓內容如表1所示:
需要說明的是,每篇內容的適用對象并不是絕對的,僅供教師在教學時進行分層授課有一個參考。教師在給不同學歷層次起點學生授課時對學生所掌握的內容可以有相應不同的要求,但是對于三種層次所有學有余力的學生來說,則應多加鼓勵,可以引導“中職升本”學生根據自身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主動學習進階篇和綜合篇,也可以引導“專升本”學生根據自身的努力情況及后續學習狀態選擇綜合篇進行學習。
3.結論
本文針對我院多層次銜接貫通“立交橋”的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采用“因材施教”、“分設目標發展”的培養思路,對如何編寫基于多層次差異化教學的C語言實驗實訓教材進行了探索,為我院專業結構的優化與教學內涵的建設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