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梅,王利俊,張 龍,武德梅,劉袁穎,李哲賢,邢建華,徐赫男
?
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病人中的診斷價值
王麗梅1,王利俊2,張 龍1,武德梅1,劉袁穎1,李哲賢1,邢建華1,徐赫男1
目的 探討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值(NLR)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病人中的診斷價值。方法 連續選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中國石油天然氣集體公司中心醫院收治的年齡大于65歲的診斷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118例作為研究組,將其分為心衰組及非心衰組。檢測白細胞計數、中性粒細胞計數、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值水平,并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 心衰組白細胞計數、中性粒細胞計數、NLR水平明顯高于非心衰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并隨著Killip心功能分級的升高而上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白細胞計數、中性粒細胞計數、NLR可以作為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的預測指標。
急性心肌梗死;老年人;急性心力衰竭;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值
冠狀動脈血供減少或中斷可導致心肌梗死,而急性心肌梗死為常見的心血管危急重癥。研究顯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有超過75%的病人冠狀動脈狹窄程度<50%,粥樣斑塊不穩定,發生破裂、血管痙攣和隨之發生的血小板黏附、聚集及繼發性血栓形成是急性心肌梗死發生的主要病理生理機制[1]。而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極易發生心力衰竭,對病人造成嚴重的影響。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炎性反應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起始、發展及斑塊破裂中起著關鍵性作用,是冠心病的發病機制之一[2]。近期國外的一些臨床實踐研究表明:白細胞(WBC)計數及其分類計數是心血管疾病中的經典炎癥標記物[3]。最近,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值(NLR)已成為強有力的更穩定的綜合的炎性標志物。國外研究表明: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值與急性心肌梗死有著重要的關系。本研究通過分析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白細胞計數、中性粒細胞計數、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值,進一步探討其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急性心力衰竭病人中的臨床價值,以更好地指導臨床診療。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住院的年齡大于65歲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118例,男86例,女32例,年齡65歲~88歲(75.2歲±8.3歲)。入選標準:年齡>65歲,符合WHO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診斷的標準。排除標準:急慢性炎癥,造血系統疾病,內分泌系統疾病,癌癥病史,或服用過免疫抑制劑或糖皮質激素。按衛生部規劃教材《內科學》第6版急性心力衰竭診斷標準將其分為心衰組和非心衰組。心衰組72例,其中男48例,女24例,年齡(70.4±6.2)歲;非心衰組46例,其中男38例,女8例,年齡(69.2±7.4)歲。兩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儀器 血常規測定采用電阻法及激光技術相結合的原理,應用Sysmex公司推出的XE2000i血細胞分析儀檢測。
1.2.2 測定方法 所有入選病人于入院時即刻抽取靜脈血2 mL,化驗血常規,記錄白細胞計數、中性粒細胞計數,并計算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值。
1.3 統計學處理 所有資料利用SPSS 22.0 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學處理。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多組間差異性比較采用方差分析;計數資料采用頻數表示,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白細胞計數、中性粒細胞計數、NLR數值比較 心衰組白細胞計數、中心粒細胞比率、NLR水平明顯高于非心衰組(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白細胞計數、中性粒細胞計數、NLR數值比較(±s)
2.2 不同心功能組病人白細胞計數、中性粒細胞計數、NLR數值比較 心衰病人的心功能分級越高,白細胞計數、中性粒細胞比率、NLR值越高,在各心功能分級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不同心功能各級中白細胞計數、中性粒細胞計數、NLR數值比較(±s)
炎癥反應在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發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性粒細胞數量與淋巴細胞數量是炎癥的標記物,NLR整合了兩種白細胞亞型的預測風險為單一危險因子,更好地反映機體的炎癥、應激程度的同時,對其他因素對白細胞各亞型絕對值的影響進行了規避。因此升高的NLR可作為獨立的預測因子,比其他任何單一的指標具有更好的預測價值。既往已經有許多關于心力衰竭與炎癥之間關系的相關研究。許多研究以作為炎癥標志物的白細胞及其亞型來預測心血管疾病的預后[4-5]。它們隨著炎癥的嚴重程度而變化。國外有研究發現: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值與急性心肌梗死及其預后有著重要的聯系[6]。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病較為常見的急危重疾病,尤其對于老年人來說,死亡率更高。若急性期合并急性心力衰竭,進一步增加了臨床治療難度及病死率。因此,找到一個比較簡單、經濟且能迅速獲得的評價指標,對臨床醫師對此類疾病的診療有很大的幫助。本研究顯示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病人白細胞計數、中性粒細胞計數、NLR水平明顯高于非心衰組(P<0.05),提示此類病人入院時心肌損傷更加嚴重,且更容易發生急性心力衰竭,且隨著心功能分級升高,NLR水平越高。
總之,NLR是一個簡單可容易獲得的炎性反應標記物,可作為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發生急性心力衰竭的預測指標。在臨床中可以更好地指導臨床醫生對此類病人的治療決策。當然,此研究樣本量較小,可能對于觀察結果有潛在的影響。所以在今后的研究中還需大樣本的研究,以便更好地指導臨床診療。
[1] 李文華.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比率與心血管疾病的關系[J].心血管病學進展,2014,1(35):67-71.
[2] 汪小丁,張光宇,朱紅玲,等.高敏C反應蛋白和中性粒細胞及淋巴細胞比值與急性冠脈綜合征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老年心血管病雜志,2014,7(16):698-701.
[3] Nieminen MS,Brutsaert D,Dickstein K,et al.Euro Heart Failure Survey Ⅱ(EHFSⅡ):a survey on hospitalized acute heart failure patients:description of population[J].Eur Heart J,2006,27:2725-2736.
[4] Thomson SP,Gibbons RJ,Smars PA,et al.Incremental value of the leukocyte differential and the rapid creatine,kinase-MB isoenzyme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J].Ann Intern Med,1995,122:335-341.
[5] Nunez J,Nunez E,Minana G,et al.Effectiveness of the relative lymphocyte count to predict one-year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heart failure[J].Am J Cardiol,2011,107(7):1034-1039.
[6] 肖暖,唐路寧,譚莉莉,等.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率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死亡率的預測價值[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3,8(22):29-33.
(本文編輯郭懷印)
1.中國石油天然氣集體公司中心醫院(河北廊坊 065000),E-mail:124821800@qq.com;2.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
引用信息:王麗梅,王利俊,張龍,等.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NLR)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病人中的診斷價值[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6,14(19):2296-2297.
R541.6 R256.2
B
10.3969/j.issn.1672-1349.2016.19.029
1672-1349(2016)19-2296-02
2016-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