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成星
(咸寧職業教育(集團)學校,湖北咸寧437100)
引導性反饋在內科模擬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杜成星
(咸寧職業教育(集團)學校,湖北咸寧437100)
目的研究引導性反饋在內科模擬教學中的應用,并評估其教學價值。方法選取2014年9月至2015年1月在我校進行學習的醫藥系學生70名,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5人。對照組在內科模擬教學中采用傳統教學模式,觀察組則在內科模擬教學中引入引導性反饋,比較兩種教學模式的效果。結果觀察組學生的出科成績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且觀察組的學生對本組教學模式的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學校內科模擬教學中采用引導性反饋,可有效提升學生的出科成績,促進其專業水平的提升,強化學生對學習的反思,提高學習興趣,并能提高學生對教學的滿意度,值得在內科教學中推廣應用。
引導性反饋;內科模擬教學;醫學院校
內科模擬教學是將醫學教育與臨床基本實踐技能相結合的一種教學模式,旨在為學生建立起學校與臨床聯系的橋梁,進而提高學生的臨床技能和專業水平[1]。通過模擬內科中常見的情景,保證學生能夠得到在特定環境中的鍛煉,學會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為今后的實習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有研究表明,在內科模擬教學中采用引導性反饋,能夠有效提高教學效果[2]。為進一步探究引導性反饋在內科模擬教學中的應用價值,選取我校70名醫藥系的學生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9月至2015年1月在我校進行內科學習的70名醫藥系學生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兩組。對照組35名,其中男生19名,女生16名;年齡在20~23歲之間,平均年齡(21.9±1.2)歲。觀察組35名,其中男生20名,女生15名;年齡在19~22歲之間,平均年齡(21.2±1.3)歲。對照組接受傳統的內科模擬教學模式,觀察組則在內科模擬教學中引入引導性反饋。兩組均由兩名教學經驗豐富且有臨床工作經驗的教師授課,在課程結束后統一對學生進行考核,考核內容相同。兩組學生在年齡構成、學歷以及參加本次研究前的專業成績等一般數據資料上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學生均進行內科模擬教學,即課前由教師將教學任務布置給學生代表,再由學生代表告知學生,學生根據相關要求自主設計方案,并根據自己的意愿進行角色扮演,包括醫生、護士、患者及其家屬。每次內科模擬課均在理論和實訓課后兩周進行。單獨安排一名學生錄像,以便在結束后交流總結。對照組僅采用傳統的內科模擬教學;而觀察組則引入引導性反饋,即教師在內科模擬教學中不過多地進行干涉,而是從旁觀者的角度觀察和適時地引導,以解決學生的困難。同時,鼓勵學生大膽提問發言,發散學生的思維,在學生操作失誤或遇到難題時,給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允許學生出現錯誤,但要在課后通過視頻為學生提出修改意見,并鼓勵其總結出現問題的原因以及對解決方案的理解。課程結束后,對學生進行考核評價。
1.3觀察指標
(1)根據學生的出科成績,評價引導性反饋對學生出科成績的影響。(2)將兩組學生對各自教學模式的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并統計總滿意率。
1.4統計學方法
選擇SPSS19.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根據兩組學生在不同教學模式下的出科成績我們可以發現,觀察組出科考試成績優秀和良好的人數較對照組多(P<0.05),表明引導性反饋可明顯促進學生專業水平的提高,詳見表1。

表1 兩組學生出科成績的人數分布比較(人)
(2)根據兩組學生對各自教學模式的滿意度可以發現,觀察組學生的總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學生對各自教學模式的滿意度比較
內科患者往往病情復雜,對醫生的綜合能力要求較高,這就要求學生能夠較好地將理論知識運用到臨床實踐中去。為此在內科教學中采用模擬教學法,通過設定特定情境,使學生能夠熟悉臨床常見病癥、解決對策,可有效激發學習興趣和促進專業水平的提高[3]。在教學中引入引導性反饋,可使學生在面對困難時能夠獲得獨立思考的空間,培養了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由于教師不進行過多干預,不在學生模擬情景時提出反對意見,保證了學生的自尊心不受傷害,使其更加積極地對待學習,有利于改善師生關系,也有助于模擬實驗的連續性。而在模擬情景期間進行錄像,也有利于師生課后的總結交流、集中進行引導性反饋、加深學生的印象,避免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對知識的記憶變得模糊,進而影響學習效果。將引導性反饋應用于內科模擬教學,通過學生間的交流與協作,提高了學生對內科疾病的認識,能夠對自身角色準確定位,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職業觀。在今后的工作中,使學生能夠對不同類型和病癥的患者保持耐心,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4]。
本次研究可以發現,觀察組的出科成績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同時,觀察組學生對本組教學模式的滿意度也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引導性反饋在醫學院校學生的內科模擬教學中有較好的應用價值,能有效促使學生思考,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出科成績,促進了學生專業水平的提升,值得在內科教學中廣泛應用。
[1]何云海.仿真模擬教學在內科護理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醫學創新,2013(14):91-92.
[2]傅春江,石偉彬,張曄,等.醫學模擬教學在心血管內科的應用現狀及展望[J].局解手術學雜志,2013,22(3):333-334.
[3]朱蕭玲,陳紹洋,熊利澤,等.醫學模擬教學與臨床技能的培訓[J].醫學教育探索,2006(7):650-651.
[4]侯秀珍,朱智玲,許瑞芬.急救情景模擬教學在內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2(16):144-145.
G526.5
B
1671-1246(2016)22-01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