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瀟
?
·卷首語· 改善生態環境建設美麗中國
□韋瀟
生態問題,關系到我們呼吸什么空氣,喝什么水,吃什么品質的食物,生活在什么樣的環境……這是個大得不能再大的問題。然而,由于種種復雜的原因,我們面對的生態狀況不能令人滿意,人民群眾心里有很多意見,也有很強烈的期盼。
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非常關注生態問題,在治國理政的一系列戰略部署中,改善生態環境處于極其重要位置。習近平無論在國內主持重要會議、考察調研,還是在國外訪問、出席國際會議活動,常常強調建設生態文明、維護生態安全,有關重要講話、論述、批示超過60次。
大家可能都記得習近平在談到環境保護問題時一段著名的話:“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他在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指出:“要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他還說:“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要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對那些不顧生態環境盲目決策、造成嚴重后果的人,必須追究其責任,而且應該終身追究。”
人民的意愿和期盼,黨中央的意志和決策,都融入了今年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十三五”規劃綱要》之中。在這份規劃今后五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綱中,“加快改善生態環境”被列為第十篇,開篇的話是這樣寫的:“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以解決生態環境領域突出問題為重點,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為人民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富強、中國美麗。”全篇共有七章,題目分別為“加快建設主體功能區”“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加大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加強生態保護修復”“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健全生態安全保障機制”和“發展綠色環保產業”。這七個部分構成了改善生態環境的系統工程。
研讀《綱要》的“生態環境篇”,目標明確,任務艱巨,內容豐富,措施得當。筆者在“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和“加大環境綜合整治力度”這兩章中看到,國家制定了今后五年節能減排、防治污染的系列目標,包括一批量化指標,如在資源節約方面,要求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50億噸標準煤以內;用水總量控制在6700億立方米以內;單位國內生產總值建設用地使用面積下降20%……在控制污染方面,要求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重污染天數減少25%;在重點區域、重點行業推進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總量控制,全國排放總量下降10%以上;城市、縣城污水集中處理率分別達到95%和85%……為了實現未來五年預定目標,國家將實施一大批重大工程,《綱要》列出了資源節約集約循環利用的五方面重大工程和環境治理保護的六方面重大工程。我們有理由相信,全國上下認真貫徹落實《綱要》的各項要求,努力建設好這些重大工程,我國的生態環境必將有明顯的改善,呈現出新的面貌。
應該看到,保護生態環境不僅僅是政府主導、社會參與、企業負責的事情。生態環境既然與每個人息息相關,保護生態環境也必然人人有責。《綱要》中專門寫了“倡導勤儉節約的生活方式”這一節,全文是:“倡導合理消費,力戒奢侈浪費,制止奢靡之風。在生產、流通、倉儲、消費各環節落實全面節約要求。管住公款消費,深入開展反過度包裝、反食品浪費、反過度消費行動,推動形成勤儉節約的社會風尚。推廣城市自行車和公共交通等綠色出行服務系統。限制一次性用品使用。”勤儉節約,這就是國家向全民發出的動員和號召,我們都應該積極響應,身體力行,踐行綠色生活方式,為改善生態環境、建設美麗中國而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