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瀟
?
脫貧攻堅 時不我待
□韋瀟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制定的“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處于引領地位的戰略目標。從今年開始的“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時期。鑒于這個偉大的奮斗目標,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到“十三五”收官的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黨中央召開扶貧開發工作會議。這次會議,被稱為“史上最高規格”扶貧會議,中央政治局常委與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政一把手全部出席,吹響了消除絕對貧困、決勝小康社會的最強勁號角。有人梳理出這次會議透露出的五大“超常規信號”——超常規動員(過去講扶貧現在講脫貧),超常規問責(簽訂承諾書立下軍令狀),超常規投入(扶貧資金投入明顯增加),超常規退出(設定時間表留出緩沖期),超常規激勵(挖掘脫貧致富內生動力)。
“史上最高規格”會議,必有“史上最高規格”舉措,定能贏取“史上最高規格”成果。正如習近平同志在會上講話時的莊嚴表態:“我們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標、苦干實干,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到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新中國成立之初,“一窮二白”狀況是舉世皆知的,我們黨帶領人民持續向貧困宣戰,在30年左右時間解決了多數人吃飽飯的問題;改革開放37年來,我們使七億多的農村貧困人口成功脫貧,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基礎。我國成為世界上減貧人口最多的國家,這個成就足以載入人類社會發展史冊。
但是,由于人口多、底子差、城鄉和地區之間發展嚴重不平衡等因素,當前我國脫貧攻堅形勢依然嚴峻。截至2015年底,全國仍有7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據統計,我國目前共有592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有680個連片特困地區縣,剔除其中重合部分,共有832個縣屬于貧困縣,享受國家相關扶貧政策。
眼下,脫貧攻堅已到了啃硬骨頭的階段,任務極其繁重和艱巨。中央提出,按照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具體情況,實施“五個一批”工程,即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每個“一批”都有明確的指標任務和切實的配套措施,要求在精準施策上出實招、在精準推進上下實功、在精準落地上見實效。
中央扶貧開發會議還強調,“要高度重視革命老區脫貧攻堅工作”。革命老區往往是山區、貧困地區,是扶貧開發的重點區域和主戰場。老區曾為中國革命作出重大貢獻、付出巨大犧牲,老區群眾理應和全國人民一道過上好日子。習近平同志一向重視老區建設。2015年2月13日,他在延安主持召開陜甘寧革命老區脫貧致富座談會時指出:“加快老區發展步伐,做好老區扶貧開發工作,讓老區農村貧困人口盡快脫貧致富,確保老區人民同全國人民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和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2015年3月6日,他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西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著力推動老區加快發展,決不能讓老區群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掉隊,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堅戰,讓老區人民同全國人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果。”2016年2月2日,習近平同志在井岡山茅坪鄉神山村視察時說:“在扶貧的路上,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丟下一個貧困群眾。”“扶貧、脫貧的措施和工作一定要精準,要因戶施策、因人施策,扶到點上、扶到根上,不能大而化之。”革命老區的脫貧致富,既要靠國家給政策、花力氣來扶持,也要靠老區群眾發揚光榮傳統、不斷艱苦奮斗。本刊的發行地區有不少是革命老區,我們將高度關注這些地區的脫貧致富工作,持續進行宣傳報道(本期“老區采風”就有一組專稿),為他們搖旗吶喊、鼓勁加油。
脫貧攻堅,時不我待!我們相信,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依靠全國各族人民努力奮斗,這場波瀾壯闊的脫貧攻堅戰必將取得最后勝利!
·時事縱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