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遵遠
?
推出一系列措施精準扶貧金寨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胡遵遠
大別山革命老區扶貧攻堅重點縣安徽金寨縣,創新扶貧思路、建立扶貧機制,采取“六個一批”措施,推進精準扶貧,自2012年以來的3年中累計脫貧8.7萬人。2014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增至7762元、增長12.7%,全縣在冊貧困人口減至10.61萬人,貧困發生率為18.1%。
他們的做法如下:
推進產業扶貧,拓寬貧困戶增收渠道。金寨縣把特色農業作為產業扶貧的主要措施,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引導貧困戶一方面直接從事產業發展增加收入,一方面通過土地流轉、從事勞務等方式增加收入。3年來,1萬余戶貧困戶通過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實現了脫貧;把旅游服務業作為產業扶貧的重要措施,在景區沿線鄉村,采取以獎代補等方式,支持貧困戶建設農家樂、養生小院,以鄉村旅游業實現增收脫貧;把光伏扶貧作為產業扶貧的創新措施,對那些沒有勞動力、重病、殘疾的“失能”貧困家庭,他們盡力安排光伏發電這個一次性投資、長期受益、收入穩定的項目進行扶持,2014年以來已對7807戶貧困戶實施了光伏扶貧項目。此外,該縣還積極探索了以扶貧資金入股產業經營主體、貧困戶參與收益分紅新方式。
推進項目扶貧,夯實貧困戶脫貧基礎。近3年,全縣累計爭取實施農村基礎設施項目1000多個,投入資金11.5億元,新建安全飲水工程135處、河堤58公里,整修當家塘1305口,建設高標準農田5.7萬畝,治理流域面積70平方公里,修建村組水泥路1049公里,建設美好鄉村示范點36處,集中解決了一部分貧困群眾行路難、灌溉難、飲水難等問題。
推進智力扶貧,提高貧困戶脫貧能力。該縣大力實施重大疾病防控、義務教育營養餐等一系列民生項目,全面落實60周歲以上老年人免費體檢,初中生小學生免費入學、中職學校免收學費等政策,切實做好貧困大學生、中職生、高中生的教育資助工作。依托金寨職業學校等資源,在全縣實行“1+1+1”培訓,即:讓每1戶貧困家庭,有1人參加培訓,掌握1門實用技術,計劃4年內讓全縣所有貧困戶至少每戶有1人得到培訓,以培訓促就業、以就業促脫貧。3年來,通過培訓轉移就業2.5萬人,其中貧困勞動力4205人,基本實現了“進廠一人、脫貧一戶”。
推進金融扶貧,增強貧困戶發展后勁。該縣增設金融營業網點和自助銀行網點,新建助農取款點和村級金融服務室,實現基層金融服務村級全覆蓋,基本實現“申請貸款不出戶、存取現金不出村、匯款業務不出鄉”。僅2014年,全縣就發放小額擔保貸款4.3億元,支持1500多家農業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加快發展,帶動近5200戶貧困戶發展項目、實現脫貧。去年,又開展了扶貧小額信貸示范工作,利用前期金融改革成果,于8月底前全面完成貧困戶評級授信,10685戶貧困戶獲得授信4.9億元,目前已發放扶貧小額信貸4134戶、1.7億元。
推進搬遷扶貧,斬斷貧困戶致貧窮根。該縣出臺鼓勵農民到中心村莊、集鎮或縣城購房(建房)獎勵辦法,實施庫區移民避險解困、生態移民等項目,對居住分散偏遠、地質災害嚴重等生存條件較差村組的貧困戶實行異地搬遷扶貧,并配套實施光伏發電、技能培訓等扶持措施,讓貧困戶走出深山區、遠離貧困。2013年以來,全縣新建成移民新村3處,搬遷貧困農民1768戶、6824人。
推進“兜底”扶貧,有效保障特困群體。在全面落實低保、合作醫療、農村保險、大病救助、產業保險等各項強農惠農政策的基礎上,金寨縣對那些基本生活仍然困難的特困群體,探索實施“兜底”扶貧。縣財政每年安排500萬元資金建立起特困救助基金,隨時解決特困群眾的基本生活困難。2014年年底,全縣一次性救助3000戶特困戶,2015年上半年又臨時救助特困戶168戶。
“十三五”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時期,也是金寨縮小與發達地區差距、趕上全省平均水平的關鍵時期。金寨縣決心把脫貧攻堅作為“十三五”期間的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堅持以脫貧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