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 也
趙匡胤妙用“對牛彈琴”
川 也

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宋朝后,制定了“先南后北,南攻北守”的戰略,積極對南展開攻勢,以圖平定南方,為實現大統一奠定基礎。
南方諸國陸續被滅,只有實力最為雄厚的南唐還在支撐,面對北宋強大實力的威懾,南唐后主李煜明臣服,暗備戰,表面自降身份,向宋稱臣,并定期納貢。負責使宋的是南唐大文豪徐鉉(916-991,南唐、北宋初年文學家、書法家。歷任南唐知制誥、吏部尚書,后隨李煜歸宋,官至散騎常侍,世稱徐騎省),他博聞強識,有辯才,憑借滿腹經綸能說會道,在兩國交往中占盡了口舌之利,往往讓北宋陷于尷尬之境。
又到了進貢的時間。按照慣例,北宋需要派一名官員去兩國交界處迎接這位南唐使者,并陪同他一同前往北宋都城開封覲見。然而,北宋宰相遍尋朝中文武百官,無人愿去,他們紛紛表示,自己的才能無法與徐鉉抗衡,怕掃了朝廷的顏面。
這件事被宋太祖知道了,他思慮一番后,令人從侍衛中隨意挑選10個大字不識幾個的武夫來到殿前,然后在一個粗獷的漢子面前看了看,問了問姓名,便選定他作為迎接南唐使者的主官。
群臣見宋太祖如此輕率地決定人選,甚為不解,而被選中的侍衛也是一頭霧水。侍衛見皇上自信滿滿,也不敢多言,只得硬著頭皮領命去了。
雙方相見,徐鉉一如既往地能言善辯,一路走來,他對當地的風土人情、歷史沿革,了如指掌,談論起來口若懸河,滔滔不絕。閑談又涉及文學、書法等文藝方面的內容,知識淵博,見解精辟,讓人嘆服。宋朝的陪從只是稍微和他說上幾句,便被他駁得啞口無言。這讓徐鉉自傲不已。
唯一讓徐鉉困惑的是,宋朝來的這位主官一直沉默不言。見接應的主官一言不發,徐鉉幾次前去主動搭訕,然而侍衛只是點頭、微笑,算是回應。這讓自負的他摸不著深淺,一路走來,原本準備舌戰群儒,卻因為沒了對手而感到相當憋屈郁悶,也不再言語。
迎接的隊伍就這樣一路無言地到了開封,途中沒有鬧出大笑話,這讓宋朝隨從深深舒了一口氣。
侍衛圓滿完成任務,得到了趙匡胤的嘉獎。宰相向趙匡胤道出了心中的疑惑:“為什么會派一個不識字的侍衛去迎接呢?”趙匡胤說:“侍衛沒有文化,一個是粗人,一個是文人,本就沒有共同語言,徐鉉再能說也不過是‘對牛彈琴’,他的優勢無法發揮出來,也就保全了大宋的顏面。”
宰相聽了,深以為然,對趙匡胤的巧妙安排暗自佩服。
(郵箱:wind.0116@163.com)
(責任編輯:葉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