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國 章
(湖南大象建筑規劃設計有限公司,湖南 長沙 410000)
?
能源倉及其支撐結構改造加固適應性研究
林 國 章
(湖南大象建筑規劃設計有限公司,湖南 長沙 410000)
針對某能源倉下煤不順暢的問題,進行能源倉改造加固,介紹了能源倉及其支撐結構的形式和設計參數,建立了空間有限元模型,對能源倉及其支撐結構在改造加固前后的受力性能進行了分析,并對比分析結果,提出相關數據作為改造加固依據。
能源倉,支撐結構,有限元模型,改造加固
能源倉作為存貯各種原材料的一種結構形式,隨著經濟的發展,在各行業得到了廣泛應用[1-4]。
在燃煤電廠儲存原煤的煤倉也是屬于能源倉的一種,而煤倉在運行中最常遇見的問題就是堵煤。堵煤會降低系統運行的經濟性,嚴重影響機組的安全穩定運行及帶負荷能力。針對此問題,需要及時分析能源倉的結構及存在問題,提出了解決辦法及改造加固方案。本文結合某能源倉下煤不順暢的問題,進行能源倉改造加固,而改造加固將會對能源倉和框架結構的受力產生影響,鑒于改造加固施工安全及改造加固后能源倉支撐結構的受力性能,進行能源倉及其支撐結構在改造加固前后的受力分析,并對比分析結果,提出相關數據作為改造加固依據。
1.1 能源倉及其支撐結構形式
能源倉為鋼結構圓筒倉,從外形上像一個“褲衩”。上部為圓柱形倉筒;中部為支撐整個煤倉的圓柱形裙筒;下部為形似半斜橢圓錐的漏斗。鋼煤倉上部圓柱筒壁板用δ=10 mm Q235鋼板,下部斜橢圓錐漏斗斜平板及錐面板均采用δ=10 mm Q235鋼板+δ=2 mm 1Cr13復合鋼板,支撐裙筒采用δ=30 mm Q235鋼板。
由于能源倉下煤不順暢,對其進行改造加固,對褲衩高度下降4 m。改造加固材料采用δ=10 mm Q235鋼板+δ=2 mm 1Cr13復合鋼板,同時增加必要的加強肋。能源倉支撐結構采用鋼筋混凝土工業廠房結構設計。
1.2 能源倉及其支撐結構設計參數
1)能源倉。原煤容重r=10 kN/m3,沖擊系數C=1.0;應力計算時考慮活荷載分項系數為1.3;充盈系數為0.8。
2)支撐結構。a.該結構按照設計所采用材料為:C40混凝土:重力密度取為2 500 N/m3,彈性模量為3.25×1010Pa,泊松比為0.2。鋼筋:-HPB235級,-HRB335級,-HRB400級,型鋼采用Q235鋼。b.該結構設計基本參數為:本地區場地震動加速度峰值0.5g,相當于地震基本烈度為6度,7度抗震設防,框架抗震等級二級[5],場地土類別Ⅱ類,基本風壓0.4 kN/m2。鋼筋保護層:梁、柱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為:梁-25 mm,柱-30 mm,且不小于受力鋼筋的直徑。
2.1 能源倉空間有限元模型
采用大型有限元軟件ANSYS對能源倉在正常使用荷載作用下的受力性能進行分析[6-9],分析的模型為梁單元結合板殼單元模型。其中圓筒倉壁板以及漏斗壁采用4節點板殼單元(Shell63)進行模擬,加勁肋采用2節點梁單元(Beam188)進行模擬,原煤荷載在考慮沖擊系數以后通過表面效應單元(Surf154)進行加載。根據實際荷載分布情況對該模型進行加載。建立的空間有限元計算模型如圖1,圖2所示,其中圖1為改造加固前空間有限元計算模型,圖2為改造加固后空間有限元計算模型。

2.2 支撐結構空間有限元模型
采用有限元軟件對支撐煤倉的框架結構進行分析。由于該框架在不同高程處設置的混凝土梁、型鋼梁較密集,只對改造加固對支撐結構的影響范圍內的框架進行建模,模型如圖3所示。該結構的荷載為:1)結構自重;2)煤倉傳遞到支撐點的荷載。荷載布置如圖4所示。


3.1 能源倉
1)改造加固前。改造加固前荷載作用下模型的撓度和Von-Mises應力云圖如圖5和圖6所示。

根據計算結果,可以看出:a.煤倉變形:整個煤倉的最大位移在漏斗斜平板自下向上第3,4道水平環向加勁肋之間的壁板中部,其位移值為2.63 mm,滿足規范要求。b.煤倉應力:從應力分布來看,煤倉壁板應力最大區域是漏斗斜平板與錐面的交接處,最大應力為119 MPa,壁板絕大多數地方的應力均小于79 MPa。煤倉的應力值小于Q235鋼材的強度設計值215 MPa。支座以及倉筒、裙筒與兩斜平板交匯處應力集中較明顯,其最大值為92 MPa。
2)改造加固后。改造加固后荷載作用下模型的撓度和Von-Mises應力云圖如圖7和圖8所示。
根據計算結果,可以看出:a.煤倉變形:整個煤倉的最大位移在改造加固后“褲衩”處,其位移值為5.68 mm,滿足規范要求。b.煤倉應力:從應力分布來看,煤倉壁板應力最大區域是在改造加固后“褲衩”處,最大應力為179 MPa,壁板絕大多數地方的應力均小于99.6 MPa。煤倉的應力值小于Q235鋼材的強度設計值215 MPa。支座以及倉筒、裙筒與兩斜平板交匯處應力集中較明顯,其最大值為119 MPa。


3.2 能源倉支撐結構
1)改造加固前。對于改造加固前的結構,支撐點1~4的反力分別是381 kN,367 kN,371 kN,574 kN。

在有限元軟件中加載計算后,得出主要構件的配筋與原設計相對比,數據如表1所示,可知原設計在保證承載力的要求上鋼筋富余量較充足。

表1 改造加固前支撐結構配筋情況對比
2)改造加固后。對于改造加固后的結構,支撐點1~4的反力分別是345 kN,421 kN,463 kN,532.3 kN。對比理論計算數據與原設計數據,可知在對能源倉進行改造加固后,荷載由678 t增加為704.4 t,支撐結構受力依然滿足要求。
1)能源倉變形:改造加固前,整個能源倉的最大位移在漏斗斜平板自下向上第3,4道水平環向加勁肋之間的壁板中部,其位移值為2.63 mm,滿足規范要求;改造加固后,整個能源倉的最大位移在改造加固后“褲衩”處,其位移值為5.68 mm,滿足規范要求。
2)能源倉應力:改造加固前,能源倉壁板應力最大區域是漏斗斜平板與錐面的交接處,最大應力為119 MPa,壁板絕大多數地方的應力均小于79 MPa,能源倉的應力值小于Q235鋼材的強度設計值215 MPa;支座以及倉筒、裙筒與兩斜平板交匯處應力集中較明顯,其最大值為92 MPa;改造加固后,能源倉壁板應力最大區域是在改造加固后“褲衩”處,最大應力為179 MPa,壁板絕大多數地方的應力均小于99.6 MPa,能源倉的應力值小于Q235鋼材的強度設計值215 MPa,支座以及倉筒、裙筒與兩斜平板交匯處應力集中較明顯,其最大值為119 MPa。
3)能源倉支撐結構配筋:結構分析結果表明,改造加固前和改造加固后,支撐結構受力都滿足要求。
4)由改造加固前后的分析計算可知,按此種方案對能源倉進行改造加固,對能源倉及其支撐結構都是可行、安全的。
[1] GB 50077—2003,鋼筋混凝土筒倉設計規范[S].
[2] 騰錦管光,趙 陽.大型鋼筒倉的結構行為與設計[J].土木工程學報,2001,34(4):36.
[3] GB 700—88,碳素結構鋼[S].
[4] GB 50017—2003,鋼結構設計規范[S].
[5] 郭 穎.建筑抗震設計規范實施手冊[M].長春: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
[6] 川井忠彥.振動矩陣分析方法[M].劉錫薈,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2.
[7] 魏 群.散體單元法的基本原理及程序[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1.
[8] 何福保,沈亞鵬.板殼理論[M].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1993.
[9] 張立新,徐長航,陳江榮,等.ANSYS7.0基礎教程[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
On energy storage and its adoptability of reconstruction and consolidation of its support structure
Lin Guozhang
(HunanDaxiangArchitecturalPlanningandDesignCo.,Ltd,Changsha410000,China)
According to insufficient coal transfer at energy storage, the paper undertakes the reconstruction and consolidation of the storage, introduces the forms and design parameter for the storage and its support structure, establishes the spatial finite element model, and undertakes the stress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e before and after the consolidation, and points out the related data can be used as the reference for the reconstruction and consolidation according to its comparative results.
energy storage, support structure, finite element model, reconstruction and consolidation
1009-6825(2016)05-0048-03
2015-12-02
林國章(1982- ),男,工程師
TU318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