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琛
安利紐崔萊在全球累積了80余年的有關有機種植、質量管理及植物營養素研究的經驗。
先進的科研實驗室,智能研究溫室和占地700畝的研究農場,這里是坐落于無錫的安利(中國)植物研發中心。該中心雖然僅“開張”1年,但其籌備時間卻長達6年之久。其中,安利將整整3年時間都花在了土壤的改進上。
用安利大中華研究開發、技術法規及質量管理副總裁陳佳女士的話來說,安利這是“跟土壤干上了”,而目的只有一個——能有肥沃的土壤來適應多種中草藥種植研究。
而今,安利和土壤的“緣分”還在繼續。
11月4日,“國家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長江下游農業面源和重金屬污染防控技術示范”項目組與安利中國植物研發中心在無錫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
作為項目團隊成員,安利(中國)植物研發中心將繼續與主持單位——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及其他參與機構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農業大學等一起立足長江下游地區這一國家經濟中心和發展引擎,圍繞農業面源和重金屬污染防控主題,共同推動并形成若干業內領先的環境友好型農業示范研究與生產基地。
“安利紐崔萊在全球累積了80余年的有關有機種植、質量管理及植物營養素研究的經驗。”陳佳在致辭中說道,“希望能夠在項目研究中不遺余力地貢獻安利的一份力量。”
解決農業污染,
企業從不是旁觀者
10月,國務院印發了《全國農業現代化規劃(2016—2020年)》。規劃從五大領域布局“十三五”期間全國農業現代化發展任務,并提出注重可持續發展的新目標,指向創新綠色。記者了解到,“長江下游農業面源和重金屬污染防控技術示范”便是“十三五”期間國家首批重點科技項目“農業面源和重金屬污染農田綜合防治與修復技術研發”方向的一個重點項目,已經獲得國家科技立項并順利通過科技部網站公示,并于日前正式啟動實施。
該項目首席科學家、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面源污染治理技術研發中心主任施衛明教授在簽約會上表示,長江下游農業面源和重金屬污染具有污染物負荷量大、復雜性高等特點,聯合業內領先的學術研究機構和標桿企業的優勢資源,才能探索出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
“在當今創新體系下,鼓勵這類項目與企業開展合作已不再僅是科技界的認識,更上升到了國家戰略層面。”施衛明強調,企業非但不是旁觀者,更應是重要的參與者,“在選擇合作企業時,首先要結合項目特點。這個項目是聚焦長江下游區域,圍繞面源和重金屬兩個問題開展。我們希望,合作企業在這個區域內是有優勢和技術儲備的,并能在理念上和我們匹配。”
在施衛明看來,該項目的核心是要解決“減施、減排與高產之間的矛盾”,“有機種植就是一種很好的解決方式,它能進一步發揮土壤的活性,從而實現兩者間的平衡。比方說,減施30%,但能實現90%的產量,那這樣就是成功的。”
這也正是該項目最終選擇與安利合作的重要原因。陳佳告訴記者,安利旗下的營養保健食品國際領導品牌紐崔萊早在上世紀40年代就認識到可持續的、有機的農業生產模式對于產品品質和生態保護的意義,首次提出了“紐崔萊農耕規范”,倡導避免使用農藥和化肥,采用接近自然的方式來種植原料作物。此后,紐崔萊不斷總結發展可持續有機農耕理念,已經形成完善成熟的有機農耕標準。
“本次能夠參與‘十三五重點研究計劃,是學界對于安利公司研發實力的認可,安利(中國)植物研發中心身處無錫,擁有研究型農場,未來將繼續與各相關機構協力合作,推動項目的順利進行。”陳佳介紹,安利紐崔萊是當今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在自有有機農場種植、收獲和加工植物原料的營養保健食品品牌,在美國、巴西、墨西哥擁有獲得權威認證的三大有機農場。
施衛明則進一步表示,優質企業的加入有助于將項目中形成的優秀的技術集成模式在更大范圍內推廣輻射,“同時,我們也希望項目過程中形成的優秀生產模式及優質的農產品能夠由企業開發成有影響力的產品,為優質的農產品找到出路,推動新型農業模式的良性發展,而這正是企業所擅長的。”
好的植物源自好的土壤
事實上,有機種植作為一種農業生產模式,由于其在生態環境和食品安全等方面具有更好的社會效益,在世界范圍內受到了越來越多的認可,但針對中草藥植物的有機種植研究一直不多。
有關數據顯示,作為擁有世界上最豐富的天然中草藥資源的國家之一,中國已經發現的中草藥資源達12807種。但豐富的資源優勢并未真正轉變為產業優勢、市場優勢。
究其原因,首先中草藥種植多分散于農戶和小企業,種植管理粗放,質量、功效及食品安全難以保證;其次中草藥的現代科技研究、保健食品開發及國際市場開拓還處于起步階段。
因此,安利(中國)植物研發中心在籌備之初便定位于根據國際保健食品市場需求,依據中國傳統養生保健理念及積累的豐富中草藥使用經驗并運用現代科技對其進行研究;同時按照紐崔萊有機種植原則研究中草藥的有機種植,并依靠安利引以為豪的質量和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形成完整的中草藥營養保健品鏈條。
同時,作為安利全球一體化研發的重要一站,安利植物研發中心也是安利對外開放的體驗中心之一。記者看到,在智能溫室中,研究人員通過最先進的物聯網技術遠程操控著室內的溫度以及濕度等指數。
在談及緣何要在研究中心開幕前歷時3年選址和3年改進土壤時,陳佳表示,紐崔萊歷來追求“自然的精華”和“科學的精粹”,“我們提倡將自然的給予和科學結合在一起。所以,我們的產品有時用的是枝,有時是根,有時則用葉,我們是要把那些植物營養素和配方結合,帶到最終的產品中,并呈現給消費者。這就對土壤有很高的要求。”
陳佳認為,好的植物源自好的土壤,“我們以前一直說‘從種子到成品,今天這個概念應該延伸到‘從土壤到成品。好的土壤,應該是有活性,有生命,能夠自我修復的土壤。”
原來3年選址是為了保證土壤是干凈的,“沒有重金屬污染,也沒有農殘超標”;而3年改進,則是要增加土壤的活性,讓它更肥沃,更適合種植各種中草藥。而歸根到底,安利是為了嚴守“安全、有效、品質”這三條底線。
不僅如此,陳佳還透露,安利(中國)植物研發中心從籌備伊始,就開始尋求與國內頂尖機構的合作,與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合作也是從那時開始的。安利已與該研究所朱兆良院士合作建立了企業院士工作站,促進和推動中草藥有機種植的發展和提升。
“在中國,安利從十多年前就一直在尋找誠信且較規范的,可以開展長期合作,并被紐崔萊認證的戰略伙伴,來滿足我們生產鏈的要求。”陳佳補充道,以銀杏蓯蓉片為例,其主要原料管花肉蓯蓉就來自安利紐崔萊的合作伙伴新疆某農場。
目前,安利已有兩款基于中醫藥理論的保健品上市。其中銀杏蓯蓉片是安利全球研發團隊從中醫藥理論出發,以現代科學方法進行機制研究和臨床試驗所開發的一款改善記憶的產品。另一款是護肝產品紐崔萊養藏牌善衡片,該方中的兩味成分白芍和甘草具有抗氧化、抗炎及增強肝細胞功能的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