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涓
主持人語:互聯網的日益普及,致使網絡謠言現象隨之不時出現,這引起了國內學者對于謠言和網絡謠言的研究。隨著國家對網絡謠言治理的逐步深入和網民素質的進一步提升,在我國,網絡謠言治理工作取得了較大的實效。據人民網輿情監測室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輿情態勢總體平穩、積極向好,網民心態漸趨冷靜理性,網絡管理走向成熟。美國社會學家奧爾波特和波斯特曼把謠言定義為“是一般用口傳的方式為主要媒介在人們之間流傳以使人們相信,缺少詳細具體的材料來證實謠言是確實存在的”。所以科學地分析網絡謠言、控制謠言泛濫,以及培養具有正能量的意見領袖,對謠言治理、規范網絡行為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期“傳媒大講壇”重點對此現象進行探討,為此特邀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博士生導師陳堂發教授撰文《危機事件中網絡謠言的理性追責問題》,文章是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互聯網與表達權的法律邊界研究”(15ZDB144)成果。陳教授是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互聯網與表達權的法律邊界研究”首席專家,在大眾傳播法領域研究頗深,本次將謠言治理話題延伸了網絡謠言的理性追責問題,文章從“危機事件中的網絡謠言承載特定價值”及“網絡謠言追責應體現謙抑性”兩方面展開對此問題的闡述,對網絡謠言治理研究提供了較深的理論借鑒。謠言治理中離不開對意見領袖的培養,意見領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謠言發酵。《微信營銷意見領袖培養現狀研究》一文,主要通過案例分析與調查,結合傳播學、市場營銷學、社會學等學科知識,對營銷者對朋友圈意見領袖培養方式公眾平臺意見領袖培養方式的現狀及其不足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建議。開展網絡謠言治理研究,在傳播多元化的今天,對各行各業的發展都能營造一個和諧、安全的傳播生態環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