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鱉,俗稱團魚、甲魚、王八,在分類上隸屬于爬行綱、龜鱉目、鱉科,經濟價值和藥用價值高,歷來被視為滋補的營養保健品。中華鱉養殖業起于20世紀90年代,經過20余年的發展,現已成為我國重要的水產養殖品種,2014年全國中華鱉養殖產量約為34萬噸。
中華鱉養殖業在發展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其中種的問題最為突出。一直以來中華鱉苗種供應不足,長期大量從臺灣和東南亞引進中華鱉苗種導致了我國中華鱉種質混雜、病害增加。浙江省是中華鱉養殖大省,種的問題對浙江省中華鱉產業發展至關重要。20世紀90年代末,浙江省水產引種育種中心就開始了從事中華鱉良種選育,于2007年聯合選育出我國第一個中華鱉新品種中華鱉日本品系,于2008年聯合選育出我國第二個中華鱉新品種清溪烏鱉。兩個中華鱉新品種的育成極大推動了浙江省及我國中華鱉產業的良種化進程,促進了產業發展。
浙新花鱉以中華鱉日本品系為母本,清溪烏鱉為父本,雜交獲得F1代,即為浙新花鱉。浙新花鱉生長速度快,較母本中華鱉日本品系高10%以上,腹部黑色花斑明顯。在相同養殖條件下,同等規格的幼鱉經過16個月養殖,生長速度比母本提高14%以上。
浙新花鱉適宜在全國各地人工可控的淡水水體中養殖。
(浙江 余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