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譯勻
摘 要: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自油畫傳入中國,其在中國的發展變化無處不受到中國文化元素的影響。油畫藝術在中國精神與中國文化的熔爐中壯大發展,具有嶄新的氣質與獨特的中國化面貌。
關鍵詞:文化元素;油畫藝術 ;中國精神
中國文化是東方文化的典型代表,它具有獨特的景觀,是人類共有的寶貴財富。中國文化具有獨特的底蘊和氣質,它內涵豐富,形式多樣,若將中國文化元素融入到藝術作品創作中,可以說這個寶庫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中國文化元素來源并植根于中國傳統文化,在中國社會發展演進的歷史長河中積累沉淀,通常以符號、事物、風俗等形式存在,是中國人對于文化與歷史的精神認同。從某種意義來講,中國文化元素凝結著中華民族對于文化探索的汗水與智慧,是民族精神和國家氣質的體現,是中華民族的瑰寶。
中國文化具有廣泛性和多樣性,它是動態的,是生機勃勃的,也是不斷演變的。中國文化元素作為中國文化傳承的符號,自古以來就不斷反映在藝術作品中。中國文化元素在油畫中的體現,可以說是源遠流長。
油畫起源于歐洲,由傳教士傳入我國。據史料記載,油畫在中國的出現可以追溯到明代。這種逼真的繪畫藝術令中國畫家耳目一新,自此,油畫開啟了在中國的發展和壯大之路。20世紀,隨著列強入侵,國外的文化與藝術作品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國人面前,同時中國涌現出西學東進的潮流,東西方文化在激烈的碰撞中交融發展,繪畫藝術也開啟了向現代美術進軍的時代。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一大亮點是善于接受不同,善于融會貫通。中華民族很慷慨,樂于與人分享自己的文化成果,同時我們也善于學習別人的長處。有人將藝術比喻為一種語言,這種語言是可以相互聯系、相互融合、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的。中國文化元素對于油畫在中國的發展,主要的影響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中國文化元素豐富了油畫的創作內容
中國的傳統文化元素林林總總,例如戲劇、瓷器、花鳥魚蟲、園林、廟宇、節日等,這些本是中國畫家的傳統題材,但在油畫發展歷程中,這些具有鮮明中國文化特點的元素不斷出現在油畫藝術作品中。對于這些創作素材,中國畫家需要以一種嶄新的方式將他們呈現在大眾面前,他們通過自身的思考,當然這種思考在很長的時間內都會局限于他們之前所認知與接受的文化氛圍內。這就導致油畫本身的、起源的創作方式被重新定位與運用,重新被以另一種方式展示。可以說,中國文化元素自出現在油畫創作伊始,就預示著西方油畫中國化的開端。中國文化元素在很大程度上豐富了油畫的創作內容,使油畫的創作更加貼近中國百姓的生活,這對于促進油畫在中國的傳播具有非常現實和積極的意義。油畫作為一種舶來文化,要想在中國獲得長久的發展,就必須與中國本土文化緊密結合。在這點上,中國畫家不斷進行大膽的嘗試和不懈的努力,他們運用西方油畫的某些技巧來展現中國人的感情和才思,體現中國人對于藝術的認識和理解,他們運用中國文化,用特殊而具有濃烈中國文化元素的語言形式和強烈的民族情懷來詮釋對于油畫的熱愛。
二、中國傳統美學對于油畫的影響
中國的傳統美學觀點追本溯源可以以老子的美學觀點為開端。數千年來,中國不計其數的哲學家、美學家、藝術家在這一領域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探索,從而漸漸形成了中國的美學體系。這個美學體系暗藏著中國文化的精髓和對美的獨特見解。這種美學觀點是國人判斷藝術作品成敗的出發點和著力點。在西方文化看來,個體的美是核心的,他們強調形象,強調生動性,強調新穎性。他們欣賞的是個體與局部。中國人歷來講究整體觀念,強調整體意識,在中國傳統美學思想中一直推崇以和為美,中國人的這種美學思想與中國人的哲學思想是相輔相成的。中國人認為世間萬物,各得其所,相互之間是包容共存的。以和為美,就是在審視美的時候要有整體觀念。在油畫出現之前,中國的繪畫藝術已經得到了很高的發展。中國人對于美已經有了深刻而固執的想法,但這不代表中國人固步自封,不愿接受新鮮和美好的事物;正好相反,他們大度而具有包容性。中國人講求意境,他們更愿意看到飽含內容并引起人深刻共鳴的作品。油畫中國化的內容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中國人賦予油畫以全新的表達,這種表達處處逃不脫中國人對于傳統美學的認知與提煉。正是因為中國人對于油畫進行了嶄新的包裝,中國化的油畫才具有與眾不同的個性與卓爾不凡的獨特氣質。中國人以自己獨有的審美標準改造油畫的諸多技藝,讓油畫表現形式處處彰顯中國審美標準,這種改造是中國文化、中國式審美與油畫藝術的有機結合,這種改造不是單純意義上的形式改變,而是形式與內容的高度統一。在這種改造下,油畫的構思、創作等環節更多地具備了中國人審美中的整體觀念。油畫在中國的發展過程,就是中國人的審美標準不斷將其塑造,同時油畫的演進又不斷影響中國人審美觀念的過程,二者相互作用。
三、中國哲學理念對油畫演進的影響
哲學對于一個時代的經濟、文化、歷史等都會產生長遠而巨大的影響,對于藝術作品而言,受到這種沖擊的影響更為強烈。油畫自進入中國起,就受到中國傳統哲學的熏陶與熔煉。上世紀30年代,中國眾多藝術家嘗試以中國哲學為指導,結合油畫的特性創作出具有中國特點的油畫作品,不斷地推陳出新,在油畫這種藝術形式中刻畫上本民族獨有的文化符號,而這正是中國哲學中生生不息的求精入微精神。
隨著時間的推移,油畫藝術融入到中國傳統哲學的血脈中,創作過程無不受到其滲透。從某種意義來講,哲學與油畫藝術是一個有機的生命體,它們存在血脈相連的內在關系。這種關系不是油畫與哲學間所獨有的。在秦漢時期,中國繪畫就有了表現思想,有了表現審美意識的要求。春秋戰國時,中國哲學空前繁榮,與之匹配的是藝術的發展也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不同的理論體系同時存在,文化藝術百家爭鳴。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講求以人為本,他提倡人格、人性與行為的有機結合。在儒家修身務本思想的指引下,諸多藝術家將自己的人格融入其繪畫作品中,不斷提高與完善自我,強調文化底蘊對作品內容的影響,追求人品與畫品的統一。
道家的哲學思想與儒家不同,他們主張天道自然無序,藝術家以追求自然美為目標,強調的是藝術美與自然美的統一。莊子的哲學思想對繪畫產生了很深的影響,他將人的精神與道結合,追求淳樸、淡雅的藝術風格。道法自然,作為中國傳統的哲學理念,為畫家的作品創作奠定了思想基礎。中國古代繪畫中多少優秀的作品,都滲透著這種哲學思想的空靈與寧靜。
莊子哲學啟發與引導中國畫家的創作熱情,在這種哲學思想指導下,畫家們注重陰陽關系的把握,對形象化的事物進行意象化處理,將神、意、氣貫通,形成獨特的時空觀念,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畫家的構圖空間。對于時空的重新體會與挖掘,讓中國繪畫藝術迎來了一個創作高峰期。
西方油畫中國化的過程,也是西方油畫中國哲學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哲學思想體現在畫家的構圖與創作中。可以說,沒有中國傳統哲學思想作為根基,油畫的中國化過程就是一個沒有靈魂的搬移過程。
四、中國精神與油畫藝術
中國精神可以說是一種品格,這種品格具體體現在中國人的言行中。油畫藝術語言的中國精神實際上就是中國精神的形象化。中國精神讓這些藝術形象充滿中國人的思想和情感,讓藝術表現蘊含著中國人的性格特征。從油畫創作的角度看,油畫藝術語言的中國精神不僅包括油畫創作的形式,更包含油畫的構圖意境、感情表達等。
審美意識與創作心理的互動構成了藝術精神。從古至今,中國畫家用自己獨特的視角審視藝術,用浪漫的情懷感受世界,以象征的手法表現自然、抒發感情。在他們眼中,藝術本身也是一種生命,既有神也有態,一草一木都有血肉。
五、中國傳統繪畫技法對油畫創作的影響
中國傳統的國畫通過簡單的筆墨承載畫家的藝術思想和人生領悟,表達畫家的某種情緒和感悟。中國傳統的筆墨技法具有較強的審美價值。畫家黃賓虹提出五筆七墨,這五筆指的是平、圓、留、重、變,七墨指的是濃墨法、淡墨法、破墨法、潑墨法、積墨法、焦墨法和宿墨法。五筆七墨構成了中國畫特有的筆墨美和獨有的意境。中國筆墨畫法對于油畫的中國化有著深刻的影響,無論是在油畫的寫意化還是多樣化發展中,都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隨著中國國力的強盛及國際地位的提高,世界各國包括亞洲、歐洲在內的一些國家對于中國文化都給予了很高的認同和重視。中國文化元素是東方文化中一顆絢爛的明珠,它以其豐厚的內涵、多樣的形式,流傳廣泛,影響深遠。在世界藝術之林中,正以其獨特的魅力灼灼生輝。在世界一體化進程中,中國的藝術觀念、創作形式等與西方的融合越來越緊密。中國油畫在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中,受現代中國文化和其他文化的沖擊也越來越強烈。中國傳統文化為油畫的中國化進程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營養與資源,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運用到油畫的中國化進程,賦予其新鮮的時代氣息,是每一位藝術工作者共同的責任和使命;將中國化文化元素與油畫創作結合,將油畫民族化落到實處,充分發掘祖國傳統文化元素中的寶庫,是可行的,也是迫切的,讓作品更好地體現民族風,創作出真正具有民族品質的作品,是每位藝術工作者時不我待的責任和擔當。
將中國文化元素延伸到藝術作品中,我們要充分認識其形與其意。形,不是形而上學,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再升華與創造。這種再升華與創造是在對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深刻領悟的基礎上進行的。總之,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很多值得深挖和借鑒的東西,我們只有將中國文化元素中的精髓融入到油畫創作中,才能讓油畫的中國化進程更加具有生命力。
參考文獻:
[1]郝華.融合與變通——從個案分析論20世紀90年代中國當代油畫的多元化發展趨勢[D].山西師范大學,2010.
[2]張生.西方傳統油畫技法與東方繪畫表現形式的特點與融合[D].湖北美術學院,2007.
[3]趙志杰.信陽民間美術造型色彩元素在油畫創作中的應用[J].文學界(理論版),2011(02).
作者單位:
西安美術學院油畫系